#心晴计划# 在当地农村有一位九十多岁的男性老人,在临去世的最后几年里,他托人为放大了一副妻子年轻时的照片,天天对着照片说话,什么都说,连一生的积蓄怎么分给六个孩子的计划都说了,但谈到孩子时他总是叹气,可以看得出,这位老人最后牵挂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伴侣。

半路夫妻经典语录(为什么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1)

还有一位男性老人,结婚后不到一年老婆因难产失去了生命,他也终生未再续娶,由于没有亲人,弥留之际,只有左邻右舍的几个人守在身边,别人告诉他一切都安排好了,不用挂念了,可他只重复一个要求:千万千万把我和她(妻子)埋在一处呀……

“床前百日无孝子”这句话并不是对孝顺儿女的全盘否定,而是反映了一个严峻的代际差异问题,两代人因不同的成长过程,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可能做到深层的情感勾通。孩子问老人想吃点儿什么,老人的回答总显得支支吾吾,为什么呢?他是不愿意麻烦孩子。换成老伴的话,有时候连问都不用问,饭菜做好了,肯定是爱吃的,原因是俩人磕磕绊绊一辈子了,谁不了解谁呀!其中一个病倒了,只能是另一半照顾的最周到,往往是一个温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就能点燃生命的激情,增添百倍的生活勇气。

半路夫妻经典语录(为什么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2)

有一位从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头得了血栓病,生活不能自理,开始几个孩了轮流照顾,后来干脆请一个老阿姨做保姆,没想到老人对女保姆有了感情,硬是立了遗嘱,死后要把房子和存款都留给那个保姆。一般情况下会闹的沸沸扬扬不可开交,可人家这件事处理的非常顺利,男方的儿女们欣然同意,原因就是那位保姆阿姨对病人尽心尽力的照顾。端屎端尿,喂饭喂药,十几年如一日,儿女的评价是:阿姨所做的一切,特别是对爸爸的那份耐心和蔼,我们当儿女的做不到。

半路夫妻经典语录(为什么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3)

周围的人都评价老头做得对,他的儿女们做得好。其实事情并非对与错,试想一下,人到了生不如死那一步,忽然遇上一位拿出真心实意来照顾自己,直至最后闭上了眼晴。这份情义是金钱能买来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