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总称为“三言”,这不朽之作,给了世人怎样的启迪、作用和受用?请看: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1)

冯梦龙(1574—1646年),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耳犹、子犹,号龙子犹、茂苑外史、詹詹外史、顾曲散人、姑苏词奴、平平阁主人、墨憨斋主人等。

明崇祯三年(1630年),在冯梦龙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受于京师国子监就读,成为一个白发老生员,为此才能在官员渺茫之路上看到一线希望;明崇祯七年(1634年)才被升任福建寿宁知县,时年已61岁,为官四年之后,回到老家苏州府潜心著书立说,是一个多产、全面发展的作家。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向世人隐喻提示什么?作者的内心愿望是什么?

《喻世明言》全书40卷,每卷一篇,共计40篇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用名《古今小说》,总称为《全像古今小说》。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2)

明代末期冯梦龙编纂集辑。

少部分为宋元话本旧作,也有明人拟作;文字经过纂修者的加工润色;题材多来自民间平民百姓口头相授、佚文趣事,也有根据历史小说和前人小说改编改写收集而成的。

《喻世明言》是冯梦龙在泰昌至天启四年前(1620~1624年)收录编篡,比通言、恒言提早七年之久。

冯梦龙在“三言”之中的《喻世明言》是最早的刊刻本,它向世人在不言而喻中隐含一种明白清正的世理!达成作者心中的缩愿了吗?也正是作者本人的希望所在。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3)

1、在《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描写男女主人公内心心理刻画,请看:

文章一开头写了四句诗文。

枝在墙东花在西,自从落地任风吹。

枝无花时还再发,花若离枝难上枝。

这四句诗文作为引言开头,一下引出男女主角的内心世界和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世人精神境界。就是: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汉朝名臣——朱买臣,身为儒生,出生在贫贱之家,以砍柴买钱和妻子相依为命度日,可偏偏这朱买臣平时有一嗜好,嗜书、读书如命,甚至在砍柴、挑柴、买柴时都手不离卷的书呆子,因被童子跟踪、嘻笑、取闹、嘲笑戏侮,其夫人觉得没面子和希望落空而弃夫而去。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4)

到汉武帝下诏求贤,被举荐发迹,官拜太守;在赴任途中偶遇故妻,其妻自觉无地自容,而买臣念结发之情,判给后园隙地与其夫妇耕种,但其妻羞于无颜面,最后投河自尽。

这则小说告诉人们“糠糟之妻不下堂”的不离不弃和贫富不相弃的思想境地,但是对于如今人们的观念不同、念想不同,解读更不相同,男人在落魄的时候,要让女人看到希望,否则一拍两散也在情理之中;好死还不如懒活。

2、而另一则小说是夫弃妻的故事:年青人莫稽在落魄时被介绍入赘金家招婿——乞丐头(称团头)。其妻金玉奴用万般心血鼓励资助其夫考取功名做官,而莫稽成名后,甚至忘了玉奴的恩情,竟嫌弃乞丐头妻名声不好听,在一次江船中恶念生出,将其妻推入江中,后被上司救起,仍极力劝和莫稽联姻,劝其改恶从善的离奇惊悚故事。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5)

说句实话,这就是金玉奴为啥用棒殴打其夫的原故,如用现代人的看法,断然就是死金玉奴也不会和其夫复合,一个要你命的人,还值得留恋吗?这不是一瞬间的念想,而是大胆推论出恶魔动作!身边躺着个要命的人还会长久吗?

◣而在冯梦龙的心中,就是恶人再恶,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心愿,都应该原谅。

这是一种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结果。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向世人示警了什么?作者希望怎样?

《警世通言》是明朝末年冯梦龙编纂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中的“三言”之一。

此书完成于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

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润笔,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6)

《警世通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此书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共四十篇。所收作品近半数为经编者润色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

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为传世名篇,成功地塑造了杜十娘、白娘子、李甲、许仙等人物形象。

以上名篇及人物已家喻户晓,不多赘述、现从其它回卷中寻找答案。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是《警世通言》中第二十一卷的章回小说。

小说最开始有八句诗句导言开始引用。

兔走乌飞疾若驰,百年世事总依稀。

累朝富贵三更梦,历代君王一局棋。

禹定九州汤受业,秦吞六国汉登基。

百年光景无多日,昼夜追欢还是迟。

宋太祖赵匡胤末发迹前为軍中殿前都点检,后因陈桥兵变,以黄袍加身为名,被麾下众人拥立为帝,国号大宋。

千里送京娘是赵匡胤未登帝位时,在年青时代,在太原清油观解救出弱女子,并护送回返原地的故事情节。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7)

赵匡胤年少时人称匡风、赵大郎、赵公子、赵于公(父叫赵洪殷):生得面如嘿血、目若曙星、力敌万人,气吞四海,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喜欢管闲事、爱惹是生非、爱打不平事,在沛京(今河南开封)打了御勾栏、闹了御花园,触犯天条皇权,逃难落魄天涯,成了一个亡命之徒。后来到太原投靠在清油观出家的叔父赵景清。

书的前半部分,引言较多,最后才写到点子主人公身上,显得有点拖沓繁多。

赵匡胤在清油观居住三月之久,因逃亡得病,痊愈之后乘其叔父不在,在降魔殿听闻女子啼哭之声,后被解救出来,原来是蒲州解良县(今山西运城市临猗县)小祥村的赵员外携女到阳曲县(今山西太原属地)北岳进香还愿的,却在路上巧遇响马满天飞和着地滚周进二头目,被劫持到清油观藏匿。

这赵员外之女赵京娘,年方十六,长得异常美貌过人而被匪徒抢掠。

解救之后的京娘,被血气方刚、武艺高强的赵匡胤一路护送回返。赵公的一路所做所为,在土地神的指引下,并斩杀二响马头目,并把二匪首领所敛不义之财,分摊给下属及一干众人,这些事都做的非常完美,在京娘心中,赵公的良好形象早已置入心灵深处,顿生爱慕情愫之意。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8)

蒲州解良县到阳曲县,按如今的行程为406.3公里,而阳曲到太原市近30公里,合计436.3公里,也就是872.6里;加上古代道路曲折多变,算起来近千里也在情理之中。

在古代男女之间授受不亲,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在护送途中相互照应行个方便,赵公和京娘结拜为兄妹,在饮食起居和行路上也更亲和贴近,不管京娘在相处中,寻找多种借口,给赵公以贴近耳鬓厮磨之意,都不为所动,后来临近乡里,京娘干脆把男女之情给挑明了,愿意嫁给赵公,以报效救命之恩情,不想被赵公大声斥责。京娘也感到无地自容。

加上赵员外一家也有意想把京娘许配给赵公,无耐烈性的赵公得知此意竟掀桌翻凳大怒而去,搞得赵员外一家,狼狈不堪。

员外儿子及家母都以为赵公和京娘在千里行程和时间上有私情,徇间之后才得知两厢清白。这种瓜田李下、坐怀不乱的坚强意志,是难能可贵的。

在古代英雄豪杰及烈女是把儿女之情和义气、情义看的比生命都重要,就是临死也不愿污了自家名节。这也是冯梦龙所想和提倡的节义之气。

京娘的用意和想法屡次被赵公拒绝之后,已觉心灰意冷,加之一家人的不理解及江湖社会现实中的讥讽和冷语,再次把京娘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从赵公怒意摔门而去后,赵京娘思量再三,在后半夜房屋内,用白绫悬梁自尽,一缕怨魂竟往枉死城而去……!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9)

京娘死前在墙壁上留下四句绝命诗。

天付红颜不遇时,受人凌辱被人欺。

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

时过境迁,后周禅位于太祖赵匡胤,因有感于昔日兄妹之情;追念敕封京娘为贞义夫人,立祠于小祥村为祭祀纪念之。

赵京娘为情意而殒命,这种甘做绿叶陪衬而为红花作出牺牲凛然义举,在成就了贞节烈女的同时;也把赵匡胤捧上了英雄豪杰的高风亮节的高位之中。

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给世人提醒示意什么?作者所倡导的归宿是安享太平盛世!

《醒世恒言》该短篇小说集刊刻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全书分为四十卷章回独立小说集。

该小说集选材于民间事实故事情节,亦或来自史传、典耤和唐、宋、元,明故事。

本小说集除少数宋元时代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梦龙拟作(自已润笔加工)。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10)

该小说集文笔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结构充实、完美,描写细腻、流畅、洒脱、新颖,情节内容通俗易懂,也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及小市民思想情操与感受。

但是其中存在一定量的作品带有封建思想说教,因果报应宣泄和色情、暴力过度渲染,有个中授意的嫌疑;为此观众在品读、欣赏此书的同时,加以甄别、鉴定;去伪存真,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为我所用而发扬光大。

在《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为:三言二拍。

在《醒世恒言》中单篇《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买油郎独占花魁》等都是名声在外显赫上乘之作。

买油郎独占花魁:这是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比较有完美、整体独立情节故事形短篇小说。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11)

故事开头用四句西江月词句作开头引述。

年少争夸风月,场中波浪偏多。

有钱无貌意难和,有貌无钱不可。

冯梦龙在“三言”之中的单篇小说开篇都作大量的引言阐释,然后再委婉的引入正题,主人公再开始亮相登场,之后再娓娓道来!

这种总结式的结构体小说,能使观众沿着作者的思路缓慢随行,也为之后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预留一定的伏笔,叫人猜测、思考!此篇小说引言不算多,只作个总体式的说明,也算开门之后再见山形。

01、宋徽宗时代(1082~1135年),在汴梁城(河南开封)安乐村,有个叫莘善的人,娶妻阮氏,四旬中年得女,取名莘瑶琴、天资聪慧,七岁念私塾,每日背诵千言文章,十岁时吟诗作赋;到十二岁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甚至连飞针走线的女红也是出人意表。

在金朝金兀术四太子引兵占领建康府后,康王即位杭州,称为临安。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12)

莘善一家也随逃难大军流落到临安府,被乱軍冲散,莘遥琴被近邻卜乔收留买与杭州西湖烟花之地老鸨王九妈,而后被九妈调教得吹拉弹唱、歌舞样样精通;遥琴从十二之后落难离乡,被九妈收买调教以后;从十五岁开始走上了烟花买笑的苦肉生涯……。

02、在临安城(杭州)清波门里开油店的朱十老,孤身一人,过继个义子叫朱重,为人忠厚老实,后被伙计谗言陷害流落在外,以挑担卖油为生,在卖油中认识王九妈及花魁娘子莘遥琴,由于仰慕花魁、费了一年时间才攒够一夜十两银子之资使其两厢私会,通过曲折多变的过程变迁,也由于买油郎诚实憨厚的形象,深得花魁娘子的倾慕之心,两厢芳心暗许。

在虔婆刘四妈的极力撮合下,莘遥琴用平时积攒的私房银子一千两自赎出烟花之地,从良与卖油郎秦重(原姓秦),自此遥琴与失散多年的父母也相聚于秦重家中,而秦重也在寺院寻找到亲生父亲,无耐其父出家日久,已过贯了远离凡尘的清静生活。后秦重与莘遥琴生育二子成材,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

宋朝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以至于在冯梦龙笔下多次提到“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的感概,平民大众是多么希望得到一个安宁环境而享受太平盛世。

冯梦龙写了哪些诗(一代文豪冯梦龙的三言)(13)

★-卖油郎这种重情重义憨厚形象也是冯梦龙所欣赏和推崇备至的,在三言之中《醒世恒言》是最后偏辑完成的;作者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屡试不中,仕途坎坷、命运多舛。

冯梦龙为了搜集素材,使之更贴近于生活,也经常出没于烟花巷柳之地,甚至对一个艺妓动了真情实感,这都是他对底层普通平民有了深切的了解和认知,才能写出这不朽的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