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数据分析(被七成公募资金)(1)

去年三月,因为新疆棉花事件,王一博和耐克解约。

仅仅在解约后的几天,安踏就在微博上官宣了和王一博的代言签约。

实际上,当时很多体育品牌在抢这位带有运动员标签的流量明星,安踏最终能成功签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安踏是北京冬奥会的合作方。

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带动冰雪运动热度上升的同时,也提升了安踏的形象与影响力,成功将公司品牌与“运动”、“冠军”、“专业”这些标签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业绩上的体现最为直接,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安踏营收同比增长了13.8%,达到259.65亿,再创新高。

继去年交出历史最强年报之后,安踏业绩延续高增长,交出了史上最好中期报告。

而同期,耐克中国营收236.81亿元(37.21亿美元),不敌安踏。

这也意味着,安踏成功登顶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之首。

曾几何时,体育服装还是耐克、阿迪达斯这些海外品牌的天下,但伴随着近年来国潮的崛起,国产品牌们抓住机会,一跃而起。

而安踏,就是在这场机遇中,领先立于潮头的企业。

从最初的50万起家,到现在的2500多亿港元市值,安踏利用这十几年的时间,从一个代工厂,顺利完成品牌升级,走进国际化的视野。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这曾是安踏创始人丁世忠一直以来的梦想,如今,这句话正在变成现实。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北京冬奥会上,很多人都记住了一幕,那就是天才少女谷爱凌向人们展示她的“战袍”。

那是一件黑色且背后镶嵌有“金龙”的定制款,这是谷爱凌亲自设计的图案,意思是人中之龙。

安踏数据分析(被七成公募资金)(2)

这一刻,安踏的品牌Logo被全世界观众所熟知。

今年的冬奥会,伴随着谷爱凌的走红,其背后代言的体育品牌也随之而起,而安踏,毫无疑问是其中巨大的赢家。

实际上,早在2019年下半年,安踏就开始跟谷爱凌接触,并在当年12月成功签约了谷爱凌。

安踏副总裁兼CMO朱晨晔表示,她是更加年轻的代表,能够帮助安踏做品牌年轻化,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这在年轻消费者当中,对于提升安踏的品牌喜好度是非常有帮助的。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从安踏今年的业绩上也反映了出来。

不仅是谷爱凌,在本届北京冬奥会的15大赛项中,安踏为短道速滑、高山滑雪、钢架雪车、雪橇等12支中国运动队打造了专业比赛装备,是本届奥运会上支持中国国家队比赛装备最多的运动品牌。

此外,安踏还提供了火炬手服装、赛时制服装备、中国代表团领奖装备。

虽然冬奥会已经结束,但安踏与谷爱凌、武大靖及张继科等运动员的合作仍在继续,推广品牌的专业形象。

这其中,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国旗款系列和安踏冠军系列,这些代表中国体育行业的专业运动产品,安踏一直在积极推广。

冠军的营销标签,同样也给安踏的品牌进行了加成。

5月初,安踏于南京再开冠军店,推进绑定奥运的国民品牌形象建设,目前,安踏已开设有 7 家冠军店。

机构投资者的进进出出

安踏上市以来,股价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一直到去年三季度股价见顶,而后开始下跌。

在此之前,安踏仅在2008年、2011年、2012年出现了股价下跌。

早期上市的安踏并没有获得太多机构投资者的追捧,一直到2017年,只有四只公募基金重仓安踏: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东方红沪港深、中海沪港深价值优选、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

较早买入安踏的是东方红的林鹏,他在2016年8月开始管理东方红睿华沪港深,2017年一季度,安踏进入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当时安踏大概是20倍出头的pe。

此后该基金一直重仓安踏至今,甚至一度是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

期间基金经理几度更换,林鹏也于2020年5月离职,但安踏一直被重仓持有。

林鹏曾说:“中国95%以上的领域,不可能让外资独霸,无论是品牌消费还是制造业。运动用品符合人们健康生活的方式,近年增长很快,在国民自信心提升的阶段,国产品牌一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时他想从国产运动品牌中挑一家,研究员推荐了安踏,认为公司的多品牌战略有可能成功。

彼时的安踏已经铺开自己的多品牌战略,从2015年之后,就加快收购步伐,先后收购英国户外运动品牌 Sprandi、日本高端滑雪用品品牌 DESCENTE、韩国户外品牌 KOLON和香港童装品牌KINGKOW。

而FILA这笔收购,也已经被证明非常成功,2016年后 FILA 收入快速增长,收入占比由 20%提升至 2019 年的 44%。

而那时的李宁还处在业务调整时期,林鹏觉得,虽然它弹性很大,但不确定性更高,最终选择了安踏。

林鹏说:“买入安踏股份对我是有意义的,打破了我一直以来投资主要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来的思维模式。”

“我可能过去较少关注安踏的产品,但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会买,它是有市场的。我要挑战的是,避免以自己的喜好去判断公司产品的前景。”

而后续安踏的股价也证明了林鹏的判断,从2017年二季度开始,股价飙升,期间只有2018年三四季度,市场整体不好,股价随之而跌,估值回落到20倍附近。

这时,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价值创造重仓了安踏。

胡昕炜在消费领域的投资视野非常开阔,他对确定性更为看重,在行业竞争格局尚未清晰的背景下,不会下重手。

同时,在品牌、渠道、产品这三个维度中,胡昕炜始终认为品牌是最重要的,当然品牌要建立在产品的基础上,产品质量要好,渠道要能广泛触达。

2018年开始,安踏的多品牌战略逐步拉开帷幕,当年中报,安踏业绩大超市场预期的同时,FILA 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接近 40%。

中间胡昕炜在安踏上进进出出,2020年,安踏从基金前十大重仓中消失,一直到2021年二季度再次出现。

安踏的股价不断增长之际,重仓安踏的基金也逐渐增多,2019年三季度,重仓安踏的基金已经有二十多只,到股价巅峰的2021年年中,有116只基金重仓安踏。

但随着股价在三季度见顶,机构投资者的热情也随之而去,最新报告显示,仅有21只基金还在重仓安踏,包括东方红、华安、朱雀等基金公司。

优秀的多品牌运作、渠道管理能力

机构投资者们选择重仓安踏,主要是看中其品牌整合的能力。

实际上,安踏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正是得益于创始人丁世忠很多年前就开始的收购战略。

从2009 年收购FILA开始,安踏就开启了多品牌战略,2015 年后,安踏的多品牌布局开始加速。

目前,安踏旗下拥有 Salomon、Arc’teryx、Wilson、Peak Performance 等品牌。

安踏数据分析(被七成公募资金)(3)

一位曾持有安踏的基金经理在接受聪投访谈时说,安踏的核心是收了很多国外的优秀品牌,而这些品牌培养的期限都在百年以上,现在从零开始都是很难的了,这些品牌在安踏手里都慢慢进行孵化。

这个持续的孵化过程会让所有这些品牌的品牌力在全球得到释放。

与此同时,安踏的渠道管理能力又是极强的。

这位基金经理投安踏的核心原因就是它的优秀管理能力,使得它旗下的这么多品牌能逐渐发挥潜力,实现很好的收入。

在收购 FILA后,安踏通过品牌定位、渠道优化、营销升级,成功帮助这个百年品牌获得新生。

丁世忠本人好胜,创业这些年,他从未感觉被挫折击倒过,甚至“天天都有信心,天天都有激情,而且精力越来越旺盛。”

当然,他也透露过,2007年安踏上市后,自己得了“上市综合症”,感觉到短暂的自我满足。

直到2012年,产业遭遇危机,安踏出现上市之后的首次业绩下滑,给丁世忠彻底敲响了警钟。

丁世忠开始思考什么是“自己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核心竞争力。

当时的安踏已经收购了 FILA,正是收购后的挑战重新激起了丁世忠的激情。

他想要塑造一个传奇,让安踏成为世界级体育用品公司。

而安踏,在这个过程中,也开始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漂亮财报背后的FILA式微和去库存压力

近一年来一直下跌的股价,似乎昭示着,市场对安踏的未来仍存有疑问。

安踏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 FILA 收入 107.8 亿元,同比下滑0.5%,毛利率从72.3%下滑3.7个百分点至68.6%,

半年报显示,由于疫情,安踏体育在特定区域暂停部分实体店运营,线下零售业务受到客流量显著下跌以及消费欲望减弱带来的双重负面影响。

“因暂停营运的实体店铺集中于高线城市和购物中心,FILA作为高端品牌,所受到的影响较大。”

安踏数据分析(被七成公募资金)(4)

追溯过往,安踏的成功,很重要一部分要归结为 FILA。

自 2009 年收购该品牌以来,FILA 渐渐成为安踏手中最能打的牌,撑起安踏的半壁江山。

但眼下除了疫情因素之外,FILA难回高速增长时代也已成业界共识,丁世忠也强调FILA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安踏财报上的亮眼之处,是户外品牌的崛起。

今年“618”,露营相关产品销量相当亮眼。5月31日晚8点至6月18日,京东小时购销售额同比增长77%。

其中运动户外用品同比增长662%,是增长最高的品类之一,运动服、运动鞋、露营用品等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10倍。

而安踏旗下的Kolon Sport 定位野营户外专业高端品牌,精准踏准了本轮东风,并狙击消费韧性较强的高端客群,在经营上后来追上,上半年成功获取高成长。

在一直跟踪安踏的一位10年投研经验的基金管理人眼中,安踏目前的问题要看年底前去库存的情况。

上半年,安踏平均存货周转日数达到了145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8天,库存金额达到81.92亿元,其中超九成是制成品。

同样的数据,远远高于同业竞品李宁。

写在最后

目前安踏估值大概在30倍附近,肯定不如曾经20几倍甚至更低的估值,但是相对于2021年70几倍的pe,已经便宜了很多。

亮眼的半年报至少证明,安踏在最核心的竞争力——多品牌运作上依然在发力,冬奥会上的表现似乎证明了,安踏在营销这门课上,也做得不错。

近年来,国潮崛起,本土品牌们也在升级进步,逐渐走到了时代的前沿。

而由于中国本土制造业的优势,一旦本土品牌从代工中走出来,完成品牌的建立和升级,补足营销短板,未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与日俱增。

此外,未来运动鞋服这一市场仍有很大成长空间。

据欧睿数据统计,2021 年中国运动鞋服人均年消费额占全部鞋服人均年消费额的百分比仅为 13.36%。而与此同时,英国为16.82%,美国为 37.65%,日本为 19.11%,德国为 18.52%。

目前中国运动鞋服人均消费,依然显著低于海外发达国家。

安踏数据分析(被七成公募资金)(5)

回顾安踏的过去,在FILA上是成功的,迈出了多品牌战略的第一步,也构筑了公司目前最核心的竞争力。

其他收购的品牌目前虽然不能和FILA相比,但也表现出了良好势头,包括前面提到的户外系列。只是,这些品牌能否复制FILA的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

可能更重要的是,安踏在产品力方面的发力不足。体现在产品研发成本占收益百分比,这个数据仅2.3%左右,同样的数据耐克、阿迪达斯是接近10%。

对于坐稳国内户外龙头老大,但剑指全球的安踏而言,是需要直面的隐忧。

参考资料:

[1]安踏体育半年报

[2]信达证券-安踏体育(2020.HK):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3]Morketing:对话安踏、瑞幸 | 谷爱凌狂揽26个代言,押对宝的品牌们正在狂欢

[4]凤凰网财经:专访丁世忠: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新晋王者

[5]经济观察报:“618”露营热:运动户外用品增长662%

[6]中国基金报:四小时独家专访林鹏:勇于挑战市场共识,做优秀企业的长期陪伴者!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安踏数据分析(被七成公募资金)(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