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只要一提说起秦腔,人们就自然会想到陈爱美这三个字,多少年来,陈爱美已不单单是一个人名,她代表着陕西秦腔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从主持《陕西新闻》到《秦之声》再到《爱美戏 缘》,陈爱美的自然、亲切与随和,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秦腔戏迷和陈爱美的粉丝们来说,他们已分不清是爱秦腔还是喜欢陈爱美。
文|赵有良
如果说秦腔是一泓幽深的湖水,那陈爱美就如同一尾五彩鲤鱼。对于陕西众多的秦腔迷来说,无论陈爱美在那里出现,都会激起千层涟漪。9月18日,陈爱美应邀主持实景商洛花鼓山歌电视剧《天 狗》开机仪式,当她熟悉的身影一出现在商州区杨峪河镇下赵塬新农村时,现场顿时迸发出欢快的掌声和愉悦的笑声,父老乡亲们兴奋地诉说着“快看陈爱美来了!”人们尽情地释放着激动与喜悦。
田野飞出百灵鸟
作为陕西电视台著名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陈爱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对于商洛的父老乡亲来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爱美就曾来洛南主持过群众性秦腔演唱大赛,2001年,她来 商洛主持“金叶之春”文艺晚会时,记者曾采访报道过她的一些趣闻。在大部分人的眼里,羡慕的都是陈爱美光彩照人的一面。几次采访后,记者才深深地了解到,这位省台的当家花旦,其人生经历却 也那样地充满了坎坷与艰辛。
陈爱美1953年出生于西安阎良农村,小时候就爱唱爱跳,喜欢听秦腔。1962年,因自然灾害和生活窘迫,她家6口人在父母亲的带领下,逃荒到陕北富县牛武镇管头村谋生。“当时整整用了一星期, 最后步行到山里的……”“在那里上学后,有一次挖草药时,一不小心从山坡上滑下时,幸亏老师用有力的胳膊把我挽住,牢牢地夹在胳肢窝下,连同采草药的柳筐拖到了山坡上面。”这是陈爱美至今 难忘的生活片段。在度过了生活中最艰难的时期后,陈家在1963年春回到了阎良。
陈爱美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成份高而回乡务农,在牛圈起过粪,当过临时工,给一家生产资料公司看过仓库。后因普通话说得好,1976年,她被临潼县文化馆推荐到省农展馆当了一名讲解员。陈 爱美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当时和她一起当讲解员的商洛供电局职工张秀丽介绍说,陈爱美聪慧好学,工作特别认真负责,每次讲解前她反复背诵,乏味的讲解内容她解说后,自然流畅,那富 有磁性的音质和语调就像银玲一般,总能获得参观人员的好评。
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让陈爱美兴奋不已,她一直梦想着做个演员或歌唱家。听说西安音乐学院在渭南(临潼当时属渭南地区管辖)设点面试,她就去报名参试。陈爱美至今记得,她当时唱了一 支“苦菜花儿开遍地黄,乌云当头遮太阳……”面试的主考官说她唱得不错,初试顺利通过了。
但复试考“视听练耳”时,陈爱美连钢琴都没摸过,“视听练耳”自然成了横在她面前的一道坎。
高考的落榜虽让陈爱美心生遗憾,但她渴望成功、喜爱文艺的追求一直没有懈怠。此后,陈爱美相继参加了渭南广播站、临潼广播站以及县秦腔剧团等单位的招考,却都因为农村户口和家庭漏划地 主成分,而被无一例外地拒之门外。
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时刻做好准备的人。1979年4月18日,西安日报上刊登了陕西电视台招收播音员的启事,消息几经周折传到陈爱美耳中,在招考的最后期限,她匆匆赶到电视台,找到一张中国少年报试着读了几段就上了考场。在3600名考生中,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陈爱美脱颖而出,幸运地推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1980年5月,已经26岁的陈爱美终于如愿以偿,正式进入陕西电视台, 她的人生命运从此改变。
勤奋胜于天赋。陈爱美说,要想取得成功,仅有天赋是不够的。与所有同龄人一样,陈爱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没有耀人的学历,没有专业特长,陈爱美硬是靠着一股永不服输的钻劲和韧 劲,潜下心来不断充实自己。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新闻播音行业对语调发音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出现丝毫差错。为了读准“四声”,陈爱美不知请教过多少老师,翻破过多少字典,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多年来,陈 爱美已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碰见好文章就反复朗读、快读,力求做到一字不漏、不错。1981年,在身怀六甲的情况下,陈爱美还争取机会,克服困难到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进修。不管是播音技巧、还是 传媒理论,陈爱美都虚心地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学习。
在艺术追求上,陈爱美形成了朴实、端庄、大方,自然、自信的播音风格,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1981年,她配音解说的专题节目《绿叶红花》获得了全国首届文艺节目评比一等奖。1984年 ,陈爱美成为《陕西新闻》的首位播音员。此后,凝结着她奋斗汗水的荣誉花朵相继开放:1994年获全国电视优秀播音作品一等奖;1996年在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中,成为大赛综艺类西北五省惟一 入围人选,获综艺类银奖;1998年获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004年6月荣获陕西电视台首届观众最喜爱的播音员主持人称号。从而成为一名从田野跃上荧屏、专家认可、观众喜爱的优秀节 目主持人。
结缘秦腔花更娇1990年,陕西电视台创办戏曲专栏《秦之声》,陈爱美兼任该栏目节目主持人。当时,国内影视圈流行港台风,民族戏曲传统文化备受冷落。但陈爱美以弘扬民族戏曲传统文化为己任,甘当“土老 帽”,她们大胆创新,深入农村办栏目,在三秦大地上广泛开展群众性秦腔戏曲大赛,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搞得风生水起。她主持《秦之声》栏目6年多,随栏目剧组人员走了70多个县、区,所到之处, 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秦之声》栏目在她的主持下出现了许多感人的场面:庄稼汉有生以来第一次舞台亮相,泥腿子与明星主持人同台唱戏,一辈子没出过山沟的农民一夜成了当地的戏曲名人 ,从未见过主持人的乡亲们把陈爱美当成自己的亲人。农民们争相与她握手,洛南一位妇女请陈爱美抱过她的孩子后,高兴地说:“这下我娃就能考上大学啦”;一位老大爷说:“叫我把你多看几眼, 眼病就好得快啦……”只要她一露面,便会被成千上万的乡亲围住,他们拿着本子、扇子、草帽、烟盒纸、火柴皮、手帕、围巾、背心、遮阳伞请陈爱美签字。
为了把《秦之声》主持得更好,她曾拜李瑞芳等秦腔戏剧名家为师,使自己的唱腔更加娴熟,主持更加得体。 在她的主持下,《秦之声》戏曲专栏成为陕西家喻户晓的名栏目,她的主持风格也更加 稳重成熟,既青春勃发、大气融融而又谦恭随和,善于烘托气氛而又不居高临下、喧宾夺主,形成了独具人格魅力的主持风格,被观众形象地誉为“几乎和三秦父老须臾不可离开的秦腔融为一体,成了 秦腔的代名词了”。
2006年4月,陈爱美又兼任陕西戏曲广播《爱美戏缘》节目主持人,在秦腔戏曲艺术的保护与推广上更加呕心沥血。她多次率领“戏曲红娘”走访名家、深入农家,走进戏迷生活,挖掘融入群众生 活中最有感染力的秦腔精神,让秦腔这支古老的艺术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陈爱美每到一地,从来不需要保镖什么的,百姓们都把她当自己的闺女一样看待。这次到商州后,她和杨峪河镇的秦腔戏迷同台唱戏,她的声音甜美、细腻,像山间小溪流淌进人们的心中。父老乡 亲将她团团围住,一个接着一个请她合影,让她签名留念,有位青年粉丝着急得干脆让签写在光胳膊上。面对热情质朴的父老乡亲,她总是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直到仪式结束后很久,负责接送的工作 人员为找不到她而焦急时,没想到粉丝们用红色小轿车将陈爱美安然地送到了宾馆。在众多的秦腔迷面前,陈爱美总是忘记了疲劳,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她说这次来商洛,感到商洛发展变化的更加 美丽了,真像人们说的那样“秦岭最美是商洛”。
平凹三次赠墨宝贾平凹爱听戏,尤其痴情秦腔。陈爱美视秦腔如同自己的生命,她说自己是“专为秦腔而生的”,她不仅是宣传推介秦腔的高手,更是演唱秦腔的行家里手。她的秦腔唱段唱腔圆润流畅,时而清冽 委婉,时而韵味醇厚,有余音绕梁之感,表演朴实、细腻、精到,常常是既保留了古典的民族本色,又糅入了个性的理念与灵魂,当她唱起“我约郎约在月升起/等郎等到月西沉”时,一个可爱痴情的少 女形象便活脱脱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有时哪怕只是一声动人心弦的叫板,都会令人爱不释“心”,百看、百听不厌,百唱、百想不厌。
陈爱美和贾平凹的交往始于秦腔,也因为《秦腔》,鬼才贾平凹才将陈爱美视为心灵的知音。
鬼才贾平凹将陈爱美视为心灵的知音
早在20多年前,西安市文联召开贾平凹文学研讨会时,请的主持人就是陈爱美,其端庄的台风和过硬的秦腔演唱技巧就给贾平凹留下了深刻印象。上世纪90年代初,《秦之声》戏曲栏目开播后,陈 爱美平易朴实、纯真大方的主持风格再次赢得了贾平凹的好评。贾平凹给陈爱美题写了“标新立异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条幅以示鼓励。后来,由于二人同住在太白南路的广电小区,两人的交往就 成了家常便饭。90年代末的一天,陈爱美顺便到贾平凹家游玩,她知道贾平凹喜爱收藏,就将自己捡到的一块类似狮身人面相的奇石送给贾平凹,贾平凹看后笑笑地说,好呀,还是个带帽根辫的。那时 ,他的长篇小说《废都》依然被禁,身体也不大好。他感慨地说,咱们这些同龄人中,丁凡、李彤很少能见上面了,陕西台的老朋友中,只有你还活跃在一线主持节目,你是常青树呀,我再送你几个字 ,顺手就写了“春归花不落 风静月常明”,以此赞美陈爱美。
此后,贾平凹的文学活动大多请陈爱美主持,每有新书出版,也要给陈爱美赠送一册。2004年6月,贾平凹的《千幅书法精品》出版,是陈爱美陪贾平凹在省图书馆签名售书的。2006年,贾平凹的女 儿浅浅结婚时,贾平凹提前就给陈爱美打招呼,让她给娃把婚礼主持得好好的。还答应把给女儿婚礼上写的讲话稿送给陈爱美收藏,结果陈爱美将浅浅的婚礼主持得隆重而热烈,可贾平凹的讲话稿却让 一名记者硬生生的给抢走了。
2006年4月,陕西戏曲广播开台,邀请陈爱美主持的《爱美戏缘》与听众见面,贾平凹得知后,高兴地为陈爱美又题写了“爱美戏缘 秦腔红娘”的墨宝,从此,陈爱美的“秦腔红娘”一名便在三秦 大地上广泛传扬开来,在文学艺术界传为佳话。
这次二人又一同来商参加实景商洛花鼓山歌电视剧《天狗》的拍摄开机仪式。茶余饭后,贾平凹请陈爱美教唱陕西地方小戏,过足了戏瘾。贾平凹打趣说秦腔充满了乡土气息,就好像一堆牛粪,还 冒着热气。陈爱美笑说正是这块牛粪,才使自己成了鲜花。返回西安的路上,贾平凹又跟陈爱美学了一路的秦腔名段。陈爱美说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教贾平凹唱戏,因为贾平凹是真爱秦腔真想学秦腔 的人,她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有机会能和贾平凹同台演出一次。
乐为秦腔尽孝道陈爱美是出了名的热心人,对于陈爱美而言,秦腔在她心目中就好像一位地位崇高的老人。她告诉记者,“在我这里,秦腔就是老人,我们要时刻尽孝”。的确,陈爱美多年来对秦腔的感情就像是 照顾老人一样,贴心贴肺、善始善终。为了秦腔她情愿抹下情面,四处奔波,八方“化缘”。
2003年4月,《西部秦腔》晋京演出时,因缺乏资金而请不起乐队,所有的节目只好准备用先期录好的伴奏带。作为节目主持人,陈爱美最终通过努力,三天筹资15万,使这次晋京演出取得了圆满 成功。
陈爱美曾经说过:“谁要是骂秦腔,我就骂谁”。一句大白话,将她热爱秦腔的赤子之情表露无遗。有趣的是,2006年央视名嘴李咏在主持《幸运52》时,对陕西嘉宾调侃说:“八百里秦川尘土飞 扬,三千万懒汉高唱秦腔”,拿陕西人开玩笑。陈爱美闻知此事后,认为李咏伤害了陕西人的感情,特别是诋毁了秦腔文化,她通过博客要求李咏道歉。随后,李咏通过博客“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2008年北京召开奥运会时,陈爱美及早就撰文呼吁让秦腔上奥运的开幕式或闭幕式,她还在博客中致信张艺谋,就奥运会开幕式提出用秦腔表演的想法,并对奥运会中陕西文化元素的运用提出了想法。
2008年4月24日,陈爱美应邀主持一对青年的婚礼,无意中听说新郎有位亲戚是秦腔老艺术家。出于职业的习惯,她事后找到这位老人攀谈,意外获知此人竟是解放前易俗社大名鼎鼎的秦腔导演田 少易老先生,恰巧是秦腔名家全巧民的恩师。在她的牵线下,81岁高龄的田少易老先生和全巧民师生俩相别57年后又重逢,并促成了易俗社9位秦腔老前辈半世纪后再聚会,重温师生深情厚谊的佳话。
2008年5月1日是陈爱美结婚30周年的纪念日,她却赶到西安宏蕾秦腔艺术团,看望慰问剧团的孩子们,鼓励他们做好秦腔的传承人。
一片冰心系国宝
陈爱美是秦腔进校园的“提案第一人”,2005年她在陕西政协会上提出“秦腔进校园”这一提案,最终被会议采纳。早在2003年,她就在政协会上提交了《保护抢救我省有影响的民间活态文化遗产 》的提案,呼吁对华阴皮影戏、富平阿宫腔、商洛花鼓等地方剧种进行有效保护。此后她连续六年在政协会上提出对秦腔的保护,以及加强对秦腔文化的发扬和国际交流。2008年她提案要为秦腔征集“ 洋名”。陈爱美说,“为什么我们一提起意大利就想起它的歌剧,提起好莱坞就想到它的电影,提起维也纳就明白要说的肯定是音乐。我们秦腔也要做到,一提起陕西文化,就首先想到的是秦腔,这就 是品牌的推广。”作为“秦腔代言人”、“秦文化呐喊者”的陈爱美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提案,这源自她对秦腔的无限热爱和多年的梦想。
陈爱美多次表白,“我热爱秦腔,也想让很多的人了解秦腔,让更多的人走近秦腔,让我们陕西这种传统剧目得到传承和发扬,也能让这种“活态”文化得以保护。”
2004年,《白鹿原》剧组来陕西体验生活,想在陕西寻找剧中所需要的原生态乡土音乐,热爱戏曲的陈爱美知道后,向剧组热心推荐了好几家秦腔老腔演出团体。《白鹿原》剧组在西安看过专业团 体秦腔演唱,又在乡村走访了五六个秦腔自乐班演出,当听了远道而来的华阴老腔演唱后,导演欣喜地说:“发现宝贝了。”
2009年,陈爱美退休后,为了秦腔,她仍忙得像个陀螺。
当她得知省戏曲研究院原眉碗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杨士科老人(碗碗腔经典唱段“打不死的吴清华”的作曲者)用二十年的时间收集、整理、编著的《碗碗腔音乐卷》、《眉户音乐卷》,因为缺 乏经费而无法出版时,痛心疾首地发出了“莫使宝库成废墟”的感慨。
当她看到原陕西德庆皮影社的元老李世杰老人,家里墙上挂着一把打着补丁的百年老月琴,还有层层包裹起来的精美绝伦的各种老皮影,收藏了几包袱足有上百本的线装手抄的皮影戏剧本后,又为 之啧啧称奇。
为了抢救这些民族传统戏曲文化的瑰宝,陈爱美也酷爱上了民俗文化品的收藏,从民间绣品到水晶工艺品等均有涉猎,但她最喜欢收藏的还是陕西地方戏抄本。她表示,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挖掘、整 理和推广陕西地方民俗文化,特别是对秦腔等陕西活态文化的研究,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陕西民俗文化,喜欢秦腔,喜欢陕西。
在商洛期间,陈爱美曾热忱地对贾平凹说,“后年就是易俗社的百年纪念日,咱们做晚辈的一定要为老人做好生日。我想拍个纪录片或专题片,想请你来当文学顾问,将来拍出的效果一定要超越乔 家大院。” 看到贾平凹微笑着点头答应下来时,陈爱美高兴地如同一朵大丽花。
“植根于爱的沃土 传播出美的声情”。为了表彰陈爱美在弘扬、普及、宣传秦腔事业上的功绩,陕西省戏剧家协会曾授予她“梨园益友,古调知音”的牌匾,以褒扬她为秦腔做出的贡献。她和著名 书法家钟明善被省文化厅和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组委会授予推动秦腔发展贡献奖,今年7月,又一同被省文化厅特聘为“秦腔大使”。获得这一殊荣后,她高兴地说:“大家喜欢我,厚爱我,我明白不 是我的本事大,而是秦腔这座高山把我这棵小草托得很高很高......”“我还是那只快乐的百灵鸟,要永远为秦腔而高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与秦剧公益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平台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商洛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