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南下打工的一年半载,家里日子着实清苦。印象中那一年家里都没有吃过猪肉。学校食堂伙食十年如一日糟糕。于是,每个月到二姑姑家打牙祭的日子,便显得尤为珍贵。

二姑姑家那会还住镇上。记忆里二姑姑的家总是搬来搬去,从村里到镇里,再从镇里到村里,又从村里到县里。亲戚眼里的二姑夫,是个脑子聪明但不太靠谱的人,好赌爱耍。他前几年开过货车,跑广东。一次夜里开车,疲劳驾驶,差点翻了车。货车没开后,他在镇里五中旁边开个了小型预制板厂,生意还不错。那时候农村盖房子都要用到预制板,就是事先用钢筋水泥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现在这种预制板已被淘汰了。这个小型预制板厂,说好听点是个厂,其实是个家庭式作坊。前面是简单的砖瓦房,后边就是一个露天的加工厂。

从学校门口出来,右拐,走个十分钟的路就到了二姑姑家。远远地就能看到一杆帆旗,再走近,便能看到屋前两条大黄狗趴在那里。这两条大黄狗凶得很,不过我去过两次之后,就不吠了。进了门,屋子就两间房,一间住人,一间做饭。这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家。二姑姑养育了三子女,上边两个是闺女,最小的是儿子,都比我小。那会儿,姑姑几个孩子都放在乡下让她家婆帮着带。她自己和姑父就在镇里打理这个小厂子。厂里雇了三个工人,加上姑姑和姑父,也有五个人干活。

如果屋里没人,多半就在后边忙活。推开后门,见姑父几个果真在后边加工预制板,姑姑在给做好的预制板浇水做养护,我忙唤了“姑,姑父。”“哎,衡崽来了。来了,我做饭去。”姑姑应声。我便接过姑姑手里的活。加工预制板不复杂,制作预制板时,先用木板钉制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上钢筋后,用水泥灌满空心部分,等干后敲去木板,剩下的就是预制板了。做养护更简单,但是这道工序一定要做,不然,容易起爆,就会影响到预制板质量。我拿着根长皮管子,给一排排预制板淋水。淋第一遍,预制板吃水很快,一般要淋三遍,它才像吃饱了一样。等全喂饱了他们,我才进了前屋,看姑姑做菜。

“今天给你做粉蒸肉吃。”姑姑说。一听有粉蒸肉吃,我口水差点流出来了。“咕嘟”,咽口水的声音被姑姑听到了。“看把你馋的。”姑姑笑了笑。这可是我最喜欢吃的粉蒸肉啊。我们乡里是过大年才吃得上“粉蒸肉”的,或是招待重要的客人,才会破例。姑姑这次为了给我打牙祭也是下了“血本”呢。姑姑已经准备了糯米粉。“搭把手,米粉拌一下,我来切肉。”姑姑说。我在碗里倒了半饭碗水,用筷子拌了拌匀了匀。在我伴米粉的间隙,我盯着姑姑看了两眼。她额头很高,脸型狭长,剪一齐肩短发。上牙稍微有点外突,脸上总堆着笑。亲戚都说二姑和父亲长得像爷爷,其他兄妹不像。细细打量,还真是。

做粉蒸肉,一定要是肥瘦掺半的“五花肉”,过肥则腻,过瘦则干,只有肥瘦掺半,才油而不腻,酥香可口。我米粉拌好后,姑姑就把切好的大片大片的肉倒进了碗里,又放了些酱油、味精、油、盐等作料,用手抓了抓,拌匀拌匀。“要腌制一会,你去洗几个红薯。”红薯放在粉蒸肉上可以吸油汁,并让粉蒸肉多了红薯香,这个主意实在是太棒了。姑姑把腌制好的粉蒸肉摆在碗里,在最上边盖上红薯片。“可以上蒸笼咯。”大火力蒸上40分钟左右,这道粉蒸肉就可以出炉了。

老去无颜见祖先:生于1980打牙祭(1)

粉蒸肉

我记得家里吃粉蒸肉,还是前年过年的时候。母亲做的粉蒸肉总是油腻的。有一次,我还特意问母亲,为什么我们家的粉蒸肉那么肥呢?母亲笑着说,还不是想让你和妹妹两个贪吃鬼吃个饱吃个腻吗?原来母亲做的粉蒸肉用的不是那种肥瘦掺半的“五花肉”,而是八分肥两分瘦的泡子肉。这种泡子肉,比五花肉便宜,剁碎剁碎后,是做饺子的好肉,也有用来做油炸的。猪油可做油品调料,油渣可以做菜。孩子们也有拿着当零食吃的。母亲做的粉蒸肉,吃两块就会腻肚子,感觉很饱。我和妹妹也就不会贪吃了。

“准备吃饭了,拿碗拿筷。”姑姑打断了我的思绪。粉蒸肉的香味飘满了一整屋子,桌上摆了好几道荤菜,红辣椒爆炒肥肠、香葱炒螺丝…姑父几个洗手上桌了。我装了满满一碗饭,刚一落座,姑姑就给我夹两块大的粉蒸肉。我对着姑姑姑父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然后,狼吞虎咽般扒了几口饭,一口一块粉蒸肉,塞得满嘴都是。“不急,慢慢吃啊。”姑父在一旁笑着说道。姑姑则停了停筷子,眼睛红红的,看着我。记忆里的这道粉蒸肉,味道真是赛过神仙肉,酥而爽口,嫩而不糜,米粉油润,猪肉香味浓郁,外加红薯的清香,都是恰到好处。或许是饿得慌,可能是粉蒸肉太美味了,那次我一下子干了三碗米饭。肚子吃得都撑不下了,姑姑还问我吃饱了没有。我用手抹了抹嘴上的油,打了个饱嗝,连说,“饱了!饱了!”

每次去姑姑家打完牙祭,出门时,姑姑总要说,“如果学校里吃不饱,你就到姑姑这里来!”我都是嗯嗯点头称好。但我不会经常去,这种事我懂。我每次都是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晚饭去。这个定时打牙祭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初中毕业。

二姑姑“家”搬离镇上,记得是在1998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怀念那段打牙祭的日子,怀念那美味的粉蒸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