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出现了令人感到奇怪的一幕。剧中,宋仁宗的女儿徽柔公主在嫁给驸马李伟之后,却称呼自己的婆婆为"嫂子",在她的婆婆提出疑问时,徽柔的侍女解释道:"尚主之家,例将昭穆一等以为恭",意思是说娶了公主的家庭,公主名义上的公公和婆婆在宗族的排行,要自降一级辈分表达对公主的尊敬。这是为何呢?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1)

原来这是宋初的独特制度,被称为"驸马升行"。意思是公主下嫁时驸马的辈分升高一行,驸马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宋代刘放记载:"国朝公主出降,皆以祖为父,以父为兄,遂废公主事舅姑之礼。"可见,宋初实行此制度的目的,常被解释为:"避舅姑之尊",其实,宋初推行此制度的目的远不止于此。在宋初,"驸马升行"制度通过平衡公主的辈分,规范了皇室的辈分,不仅树立了皇室的权威,也体现了宋的政治政策。它的背后,隐藏着宋初皇帝对权臣的拉拢和控制,与宋初的政治背景息息相关。但是,自宋英宗开始,稳定的政权和政治环境下,此制度没有了继续推行的必要,最后被废止。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2)

第一,驸马升行制度

驸马升行制度,是专门针对宋太祖和宋太宗的驸马之间的辈分差异而实行的制度。因为宋太祖去世后宋太宗继位,宋太祖和宋太宗虽是亲兄弟,但是年龄却相差12岁。如此一来,也导致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公主,在辈分上地位相同,但是,却因为年龄差距而相继嫁给了年岁不同的两辈人,后世皇室的辈分乱了套。于是,到了宋真宗时期,为了保持皇家和驸马辈分上的平衡,宋真宗正式实行了"驸马升行制度"。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3)

只是,此制度虽然彰显了皇家的权威,却给当时的社会人伦造成了混乱的影响。因为它违背了中国自古以来的礼节,被后世所不喜,在宋神宗时期被废止。《宋史》中就出现了英宗与神宗关于此制度的对话:"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升行"的意思是公主出嫁之时,驸马在行辈上改为和他父亲一致,意味着辈分上和父亲平级,为的是避免公主屈尊降贵给公婆行大礼;宋英宗还说:"以为废人伦,不可为天下法,思所以厘正之"、"义甚无谓",意思是此制度罔顾社会人伦礼法,很没有意义,不可以被全天下所效仿,应该矫正。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4)

因为公主出嫁不仅仅是皇室之事,从政治高度来看关乎社会伦理。公主身份的特殊,意味着她的婚姻和举动,对整个社会伦理礼仪的规范和约束,会有很大的垂范作用。所以,此制度从推行到废除,必有当时特殊的原因和理由,和宋代当时的背景息息相关。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5)

第二,驸马升行制度的由来

1,驸马升行制度开始执行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诏令

首先,驸马升行制度开始执行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诏令。比如,《宋会要辑稿》中对于宋代几位公主的婚嫁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关于宋太祖、宋太宗的几位驸马的情况也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其一,宋太祖的昭庆公主嫁给了王审琦之子王承衍,"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并无"驸马升行"情况出现;其二,宋太祖的延庆公主石守信之子石保吉,"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赐袭衣玉带涂金勒马......后又加赐绒毛暖座",可见,并无"驸马升行"情况出现。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6)

其三,宋太祖的永庆公主嫁给了魏仁浦之子魏咸信,"为右卫将军、驸马都尉",可见,并无"驸马升行"情况出现;其四,宋太宗的蔡国公主,嫁给了吴廷祚次子吴元糜,"为右卫将军、驸马都尉",可见,并无"驸马升行"情况出现。以上几位公主嫁人时,史书中都没有提到她们的驸马有"升行"情况的出现,可见,公主驸马辈分错乱问题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宋太祖驸马王承衍、石保吉、魏咸信等都是赐一个较高的官职,但没有谈及辈分上的升行问题;宋太宗在位时,也并未给自己女儿的驸马升行。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7)

2,到了宋真宗时期,开始出现驸马升行的情况

其次,到了宋真宗时期,宋太宗另外几位公主嫁人时,开始出现驸马升行的情况。比如,《宋会要辑稿》记载:其一,宋太宗的鲁国长公主,嫁给了柴禹锡之孙柴宗庆:"宗庆,禹锡之孙,太子中舍宗亮之子,及尚主,令称禹锡子",柴宗庆从柴禹锡之孙,变为了柴禹锡之子,开始出现"驸马升行"的情况;其二,宋太宗的懿贤长公主嫁给了太师王溥之子王贻永:"为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选尚懿贤长公主。贻永以祖为父,如柴宗庆例",王贻永从王溥之子,变成了王溥之弟,也是"驸马升行"的情况。可见,宋真宗年间宋太宗的另外几位公主嫁人时,由于所嫁之人的辈分由平辈大臣之子,降为了其孙,平辈的公主嫁人后却因为丈夫的辈分高低,出现了辈分混乱的情况,于是出现了驸马升行的情况。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8)

所以,虽然宋代"驸马升制度行"的出现并没有明确的诏书规定,但是,柴宗庆却是首位升行的驸马。之后的驸马也多依照他的情况纷纷升行,比如,王贻永升行的时候史书中明确记载是"如柴宗庆例"。这和宋人做事喜欢效法先例有关,先皇所创之例,后人多效仿其制度。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9)

3,后人对"驸马升行"制度的评价很低

再则,后人对于宋代"驸马升行制度"的评价很低。而后世在评价此法之时,说:"宋驸马尚主多易其名,使与父同行",说古代娶公主的人,在自己家里辈分要升一格外,还须改名,与上一辈的人名字相符。比如,王贻永原名王克明,他父亲名为王贻正,和公主成亲后,升行改名为王贻永,名字中的"贻"字和他父亲王贻正名字中"贻"字一致。而中国古代起名之时父子用同一个字属于有违礼法之事,比如元代的陶宗仪在《说郛》中就说:"自此为例,实乱人伦。"可见,驸马升行的制度在后代风评很低。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10)

综上可知,驸马升行制度,开始于宋真宗时期。是为了解决宋太祖、宋太宗两兄弟的几位公主辈分相同,其驸马辈分却差辈的问题,而鲁国公主的福安柴宗庆是宋代驸马升行的首例,甚至还搭配了改名的行为。可见,驸马升行制度规范了宋代皇室的辈分,也树立了皇室的权威,是皇权乱社会伦理的表现。驸马升行制度,与宋初政治不稳的时代大背景息息相关,公主所嫁之人多为重臣之子、之孙,更是隐藏着宋初皇帝对权臣的拉拢和控制。因为,宋代的驸马,娶了公主之后基本就断了仕途之路,没什么希望可以投身报国大业了,身份虽然随着尚公主而得到提升,于家族仕途发展并无益处。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11)

第三 、驸马升行制度与宋代政治

1,古代公主"行舅姑之礼",实质上是社会人伦秩序肃整的反映

首先,宋代实行"驸马升行制度"的公开原因,一般是"避舅姑之尊"。上文也简单提及,说驸马升行的背后单纯是为了周全皇家礼节。而所谓的"舅姑之礼",意思是说女子出嫁之后在拜见公婆、长辈时所需行的礼和相应的仪式,比如,举办婚礼时的"见舅姑礼"、"盥馈舅姑礼"等等,更是早在先秦的《礼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可见,"舅姑之礼"是古代女子所需要遵守的重要礼节,而公主既为女性,也需要遵守,在历代也很常见。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12)

因为,公主身份尊贵,对整个社会伦理礼仪的规范和约束,会有很大的垂范作用。只是按照"舅姑之礼",公主也需要对公婆行跪拜礼,为公婆斟酒、端饭、盥洗饮酒饮食器皿等。这样的礼仪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恭顺和提出公婆字在宗法伦理上的地位,虽然公主在法治上出身尊贵,但是公主下嫁受到天下瞩目,公主尊奉舅姑之礼,对于天下女子来说都是巨大的表率作用,在厚人伦 、正风俗方面发挥的引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13)

因此,公主拜见舅姑之礼,在唐代很受到皇家重视。比如,唐太宗的女儿南平公主下嫁王琏子王敬直,唐太宗命公主对公婆行"见舅姑之礼",王琏"遂与其妻就席而坐,令公主公主行"行舅姑之礼"称为是天地之大伦,是社会礼教森严的表现:"天地之尊,人伦巳极,舅姑之敬,礼经攸重。"中唐之后,社会混乱伦常败坏,一些公主才开始不行舅姑之礼,被评价为"自家刑国,有愧古人",是伦理败坏的表现。可见,在古代公主"行舅姑之礼",实质上是社会人伦秩序肃整的反映。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14)

2,宋初,在礼仪方面重视对前代的继承,仍然强调公主"行舅姑之礼"

其次,宋初,在礼仪方面重视对前代的继承,仍然强调公主"行舅姑之礼"。比如,《宋史》记载:"初被选尚者即拜驸马都尉,赐玉带 、袭衣、银鞍勒马、采罗百匹......皆行舅姑之礼。"意思是即便是帝王的女儿仍需要对公婆行舅姑之礼,表示后辈对长辈的尊敬。再如宋太宗的蔡国公主在嫁人之时,因为驸马的父亲早逝,以长兄代替父亲接受公主的跪拜。可见,宋太宗也与前代帝王一样认为公主需要恪守礼仪。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15)

可是,宋真宗时期开始推行驸马升行的制度,此目的并非是为了"避舅姑之尊"。因为,"避舅姑之尊"表面上有可行之处,可是唐代的帝王甚至是宋初的帝王,为何没有为公主提出此法呢?为何独独宋真宗有此论?宋真宗并不昏聩,不会认识不到驸马升行会对社会伦理造成冲击。事实上,他也与前代帝王一样认可公主行"舅姑之礼",《宋史》记载:"景德初,子宗庆选尚,召禹锡归阙,令公主就第谒见,行舅姑礼。"可见,所谓的"避舅姑之尊",并非是宋真宗推行驸马升行的真实目的。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16)

3,宋真宗推行"驸马升行制度",是维持公主等皇室在伦理地位上的平等

再则,宋真宗推行"驸马升行制度",是维持公主等皇室在伦理地位上的平等。因为,北宋初期宋代的帝王常常将公主嫁给开国功勋的后代,比如,上文提及的王审琦、石守信、魏仁浦、柴禹锡、王溥、李崇矩等几人,都是开国重臣,是宋朝的官一代。而宋太祖的驸马如王承衍 、石保吉等是开国勋贤之子,属于宋朝的官二代;宋太宗的驸马如柴宗庆、王贻永、李遵勖等是开国勋贤之孙,属于宋朝的官三代。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17)

可是需要注意的是,上文也提到宋太祖、宋太宗是同辈的亲兄弟。而他们的公主也是伦理辈分平等、身份地位同样尊贵的堂姐妹,可堂姐妹却先后嫁给了不同辈的子侄,造成了皇室中同一辈分的人却与大臣家不同辈分的人在构结婚姻。为了维持公主等皇室在伦理地位上的平等,宋真宗才通过驸马升行制度来弥补宋初驸马辈分上的差异。可见,"避舅姑之尊"只是一种对外的说法,不是主要原因。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18)

4,宋初的驸马升行制度,是帝王对于大臣的笼络

另外,宋初的驸马升行制度,是帝王对于大臣的笼络。因为,宋初通过杯酒释兵权,诸如石崇信等开国大将的兵权被解除。但是为了保证他们不生反叛之心,除了赐予他们节度使的虚职、赏赐金银财宝外,宋太祖还与很多开国大将结为了儿女亲家,比如,上文提到的他的几位公主分别嫁到了开国大将王审琦、石守信等家,作为政治联姻来笼络大臣。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19)

只是,宋太祖、宋太宗与王溥、李崇矩等均为同辈人,他们的女儿却分别嫁给了王、李等的孙辈,若不提高驸马的辈分,就等于皇家白白降了一级辈分。而让驸马升行,则可以保护婚姻双方辈分的平衡。同时,大臣的父子、祖孙之血缘关系却不能更改,而皇家的威严自然更为重要,于是只好将让诸大臣父子变为兄弟,祖孙变为父子。这种皇权下的人伦混淆,充分体现了还价权威的至高无上。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20)

5,驸马升行制度,与宋朝对宗室、外戚采取的政策有关

另一方面,驸马升行制度,与宋朝对宗室、外戚采取的政策有关。宋朝对待皇族宗室的方针一直是"养之以丰禄高爵,而不使之招权擅事",只让他们养尊处优;而公主更是没有参政的机会,驸马也不能担任要职:"国朝故事主婿未尝居职"。因为宋代起于外戚姻亲夺位,所以对于外戚一直持防范心态。可是,驸马出身显贵,还要多加抚慰,于是只好通过提高驸马在宗族中的地位,来以示补偿,比如,驸马"每坐诸叔之上"。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21)

如此可见,驸马升行制度,虽然名为使公主"避舅姑之礼",实际上却是为了解决宋太祖和宋太宗的诸位驸马辈分不一致的问题;同时,公主下嫁之家,多为开国重臣之家,是政治问题,驸马升行解决了驸马和皇家的辈分问题,树立了皇家高贵的地位,还保证了公主和驸马在家族里的地位。可见,"驸马升行"体现了宋的政治政策,也隐藏着宋初皇帝对权臣的拉拢和控制手段,与宋初的政治背景息息相关。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22)

第四、驸马升行制度的废止

1,驸马升行制度,宋在英宗和宋神宗时期遭到异议

首先,驸马升行制度,在英宗和宋神宗时期遭到异议。因为,宋代从宋真宗到宋仁宗时期约四十年,宋朝都没有公主出生,也没有公主出嫁之事。一直到了庆历七年,宋仁宗的福康公主才嫁给了章懿太后之弟李用和之子李伟。可是,宋仁宗和伟是表兄弟,如果实行驸马升行制度,宋仁宗就成了李炜的晚辈,所以宋仁宗时期不会实行驸马升行制度。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23)

其次,到了英宗和神宗对驸马升行制度进行了深刻检讨。因为,宋朝到了宋英宗和宋神宗时期,政治已经趋于平稳,帝王的专制统治也十分稳固,同时,驸马也没有早期需要改变辈分的需要。所以,在宋英宗为自己的德宁公主议婚的时候,开始斥责驸马升行制度会带来的伦理混乱。当时的大臣也深表赞同,比如被英宗称作"真国器"邵亢说:"陛下初政欲治天下,必 自正家始,今皇子授室,愿于古婚礼不可废,公主下嫁不可杀舅姑之尊,以屈人伦之序。"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24)

所以,宋英宗批评了驸马升行制度。比如,《宋史》记载:"朕尝思此,寤寐不平",说他想起来这样的制度就睡不着觉。他认为人伦长幼是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皇权也不能将改变,只是他还来不及改变就去世了。于是宋神宗接过了父亲的改革大棒,推行了《公主行舅姑礼诏》,从国家制度的高度,肯定了"公主行舅姑礼"是正人伦的大事;而驸马升行制度是"乱昭穆之序,废长幼之节"的恶行。于是,他下令从法律层面上出发,彻底废除了驸马升行制度。

清平乐徽柔出生前就知道是公主(清平乐中徽柔公主)(25)

总结

综上所述,驸马升行制度在宋代建立之初,使公主的辈分得到了平衡,避免了皇室辈分混乱的现象。同时,驸马升行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还是帝王拉拢大臣的手段,也有显著成效,稳定了宋初的政治局面,可见驸马升行制度与宋朝前期的政治紧密相关。只是,这一制度对于尚公主的家庭所带来的伦理混乱,也是不可忽视的;到了宋英宗、宋神宗时期,驸马升行制度在宋代已经没有了推行的政治背景,于是被彻底废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