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国良

抗日战争期间,当时湘潭出现了一个传奇式的抗日游击队伍,队长叫马扬德,外号马福和尚。在当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马家寨抗日民族英雄(湘潭籍抗日英雄)(1)

马扬德(1901~1978),又名马弼吾、碧吾、扬质。长岭铺牛轭塘(今湘潭长岭铺乡高塘村)人。他十九岁出家,曾任龙岩寺(注:今株洲县雷打石镇龙岩村东南角上,曾经有过一座龙岩寺。龙岩寺建于清雍正年间,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至清朝末期,寺内钟鼓长鸣,香火鼎盛.)住持,四十一岁返乡还俗。湘潭沦陷后,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他毅然举旗抗日,担任湘潭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队长,偷袭敌人兵站,炸毁日寇控制的桥梁。一九四五年八月护送王震将军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过境,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组织人民自卫军,任湘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保护矿山、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为迎接湘潭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五二年回乡务农,一九六O年为湘潭市政协委员,一九六四年为湘潭县第五届人大代表。一九七八年七月在家病逝。

半辈为僧见义勇为

马扬德出身贫苦,父亲马春庭,一生佃耕马姓公田,并作乡厨,晚辈人呼“马七阿公”。母亲王氏,温良慈惠,勤劳俭朴。马扬德有兄弟姊妹六人,大兄连生,二兄仕元,三兄扬盛,小弟马满,均在乡营生度日,姊四十姑早年出嫁,扬德居五。

扬德七岁入塾启蒙,因无钱交付学费,第二年即辍学,继续在家劳动。至十二岁投师李六裁缝学艺,两年后跟竹冲胡桂裁缝参师半年。十六岁到湘潭霞城周玉林家帮工,不到两年,被解雇回家。世道不宁,谋生维艰。扬德对前途感到渺茫。附近观音庙碧有和尚劝其出家,扬德应诺,遂到龙岩寺拜荷瞻和尚为师,第二年到南岳上封寺受戒,取法名碧悟。马扬德一身筋骨扎实,拜佛之余,用心习武,几年后即练就一身武艺。长年脚履草鞋,健步如飞,他性格刚直,有侠义感,爱打抱不平。深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一九三四年升为龙岩寺住持。这年湘潭农村出现空前大旱,五谷不收。贫苦农民逃荒要饭,哀鸿遍野。唯龙岩寺蓄积粮钱较丰,马扬德毅然决定,动用寺内钱粮,帮助附近农民,修塘修坝,以工代赈;并在附近贴出公告,定期赈济灾民,凡来者每人给米一升。当地权势人物罗庆生及其侄儿罗述仁(乡长),也趁机来龙岩寺借谷,遭到马的拒绝。罗氏叔侄于是煽动寺内少数和尚围攻马扬德,并把他一度逐出龙岩寺。

锁龙桥贫农李七十,佃地主李兰桂水田数亩,因连年欠收,无法交清租谷,地主不但不减租,还要退佃。马扬德得知此事,要李七十把地主请来,并请来当地两个士绅,由他出席作陪,当面论理。东、佃双方发表意见后,马扬德说:“李七十作田不交租,应当退佃,但他耕种你家几亩薄田,连年遭灾,所收无几,哪有能力还租。凭他这健壮的身体,每天帮人打短工,也能赚到三升米一天。我看,按每天三升米计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由东家付给工资,再按规定完租,天公地道。”一席话说得对方哑口无言。地主李兰桂自感理屈,且素知马扬德脾气,不敢强辩。只得承认租谷照减,也不退佃。

有一年柱塘小南冲一带,天花流行,穷人凑钱,演唱一场花鼓戏求神。中路铺警察所得知唱戏,视为敲诈勒索之机,派警察三人(内警长一人)前来干涉。群众多方解释,并置酒款待,可警察仍不肯罢休,逞凶将一无辜群众捆绑,扬言要带走。这时马扬德等人在场,睹此情景,甚觉气愤。先劝警长放人,对方不听。马扬德怒火中烧,将警长痛殴一顿,并责令当面认错。警长无奈,只好当面承认“此次被殴,咎由自取,与群众无关……”,群众拍手称快。

一九三九年白石乡抽壮丁,乡长罗述仁等只将穷人子弟名字投入签筒抽签,马扬德当场反对:“白石乡如果下列四人不去当兵,签可不抽。罗庆生有七个儿子,可抽两人,罗述仁有四兄弟,可抽一人,范某有三个儿子,可抽一人。”并当场揭露罗庆生、罗述仁每年得范某两头肉猪的受贿行为。群众听后十分愤怒,会场秩序顿时混乱,签未抽成。事后,马扬德被加上阻扰征兵的罪名,坐了三个月班房。出狱不久,见白石乡乡警在长岭铺一带抓壮丁,敲榨勒索。马扬德出于义愤,又将乡警痛打一顿,以致第二次被关进班房。后来马扬德当抗日游击队长时,与罗庆生狭路相逢,罗某吓得跪地求饶。马扬德用手将罗扶起,严肃地说;“我马扬德做事光明磊落,决不趁机挟嫌报复,只要你痛改前非,参加抗日,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湘潭光复后,马扬德因“通共罪”坐监,罗某曾积极参与营救。

一九三九年出狱后,由于生活所迫,马扬德去第九战区暂编六师当兵一年多,回乡后仍旧投身于龙岩寺做和尚。一九四二年他与茶园铺黄花寺尼姑张福田一同返俗,结为夫妻,时年己四十二岁。夫妇两人佃谭家山王家湾茅屋两间,水田五亩,长年务农为业,生有一子一女。

揭竿举义拉枪抗日

一九四四年六月湘潭沦陷,长岭铺地处潭衡公路要冲,日寇来往频繁,杀人放火,强奸掳抢,无恶不作。马扬德目赌家乡人民惨遭蹂躏,义愤填膺,决心组织一支抗日武装,打击日本侵略者。一日,他与当地几个热血青年,商议组织武装事宜,大家推他为队长。没有枪,决定从敌人手中夺取。他削篾片为刀,在观音山下与马杰两人将一个掉队的鬼子刺死,夺得了第一条步枪。又一次,他独自与一日本兵谈话,乘其不备,用毛巾勒住敌人咽喉,背至隐蔽处,又夺了一条步枪。一天黄昏,有六个日本兵路过刘家桥,在陈家湾放下枪支休息。他采取突然袭击,一举将敌人全部消灭,夺得步枪六支。从此他建立了一小股坚强的核心武工队。为壮大力量,当年八月间,他通过在湘潭街一个叫吴桂生的“关系”,动员了唐兴寺警察所警长陈少雄拉出十三条步枪交与游击队,参与抗日;同时收缴到县警察局直属特务排步枪十条。队伍发展到六十多人,步枪四十多条。随之,部队隶属湘潭支队陈德炎领导。陈德炎支队有三个大队,马扬德为第一大队队长。第二大队队长张彪,阴险毒辣,乘人不备,将周尧领导的第三大队吞并,并将其副大队长冯杰打死。张彪且吃喝玩乐,一日配妻三堂。马扬德深恶痛绝,对张彪进行征剿,终因兵力不足,让其逃跑。

得党指引方向更明

早在七月份,中共地下良佳区委书记王春和为争取马扬德抗日保乡,走入正道,派地下党员唐兴、李麦秋、贺玉泉、唐国华等人参加游击队。当时李麦秋、唐国华已夺取石门乡八保、十保保长职位,利用合法身份,为游击队做后勤工作,贺玉泉在马扬德身边当参谋,唐兴带领一支短小精悍的小分队,经常出没在敌人心脏,为游击队提供情报。为便于开展游击活动,部队由潭衡路以东转至潭衡路以西。

中共地下县委张忠廉,了解到马扬德为人忠勇,有民族正义感,决心争取这支游击队成为我党领导下抗日武装力量。入冬的一天晚上,张忠廉在贺玉泉家(下铺坳上)与马扬德第一次见了面。张忠廉阐述了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及八路军、新四军的性质和纪律,进行思想发动。马扬德深受教育,拥护党的抗日保乡政策,愿意合作抗日,并接受党的领导。时隔不久,张忠廉陪同中共湖南省工委书记周礼又在贺玉泉家(此时贺已迁居陈家垅竹丝塘)与马扬德第二次面谈,主要商谈如何联络其他零星武装力量,共同组织抗日的问题。并提示可利用会盟形式,以便广泛地团结人民群众迸行抗日。不久,马扬德在荷叶坝沿用“桃园结义”形式,组织十三人结拜为兄弟,名为“513”盟会。当时喝酒盟誓“同心协力,永不变心”,接着扩大到二十六人,其中有共产党员十二人。后队伍驻回水湾枫树塘时,马扬德自称圈子会老大,并宣布全体队员集体加入圈子会,对内口号是“同心协力”, 对外口号是“救国抗日”,队伍更加团结坚强了。

失策受挫重举义旗

游击队转至潭衡路以西后,经常出没在易俗河至中路铺一带,打击日寇,夺取枪支。一日,侦察到日寇在双板桥“打闹”,马扬德率部从郭家桥越过涓水,赶至双板桥,向敌人猛烈袭击,敌人慌忙逃窜,群众免遭一难。土桥来仪冲顽固地主李松山,拥有步枪十三支,抬枪一支,经动员仍不愿联合抗日。马扬德于是派出一支精干队伍与李松山家长工李文斌(地下党员)里应外合,一举夺取这批武器。至年底游击队已发展到一百五十多人枪,辖两个中队、一个警卫排、一个情报组。一中队长袁俊明、二中队长马扬和,警卫排长马杰,情报组长唐兴。不久,队伍转到花石一带活动,因掌握情况不够,遭到七十三军奋勇总队曾诚部袭击,损失较大,随后又盲目听从陈德炎的错误决定,将部队转至潭、衡、攸边界一带活动。他们经衡山岭坡坳、湘潭花桥、茶恩寺,从三樟树渡过湘江,在衡山大桥湾越过粤汉铁路,队伍在开抵黄龙桥生田时,被国军贺石生部层层包围,强制缴枪。马扬德势孤力单,为保全队友生命,不得已将枪支全部交出,人员解散回家。

马扬德只身逃回长岭铺老家,如虎归山,如鱼得水。时值一九四五年春节期间,他集合所部骨干,总结经验教训,决心重整旗鼓,再举抗日义旗。他利用身边仅存的一支步枪,不到半月,又夺取敌人重机枪一挺,步枪十四支,战马一匹。由于马扬德作战勇敢,神出鬼没,大大地震惊了敌人。日本宪兵队长安腾企图把马扬德拉过去,派县维持会便衣队长戴华山通过吴桂生与他谈判,提出由马扬德担任长岭一带护路队队长,并答应增援部分武器弹药,扩大马领导的队伍,要马亲自带部队到湘潭面谈。马扬德立即向县工委张忠廉汇报请示。张指示先向安腾提出两个条件:一是护路队要独立自主作战,受编不受调;二是先接受提供的枪支,再整理队伍,成立护路大队。马扬德先派队员马杰去湘潭了解情况,确定腾无其他诱骗阴谋,才到湘潭与安腾会谈。队伍从易俗河乘轮船至湘潭十八总大码头上岸,日伪军排队迎接,沿途大放鞭炮,很是热闹。经过会谈,安腾答应马的要求,提供步枪八支、手枪两支和部分弹药,并发给符号(通行证)六十个。护路大队成立后,马扬德要求地下党为部队配备党员干部,充实领导力量。县工委调派曾任过铁江区委书记的徐若飞担任政治指导员,并加派部分得力队员,因而这支名为护路,实属抗日武装,得到了稳步健康的发展。

护路队先在路东长岭铺锁龙桥一带活动,侦察附近日本警备队的动静,后开赴马公堰湘江河边,与当地游击队配合,趁机打击水上敌人。一次,湘江来了两只日本汽艇,护路队用重机枪向汽艇猛烈开火,汽艇着火烧沉,艇上敌人全部消灭,从水里捞得步枪十余支。事后,部队又转到潭衡路以西一带活动,累建战功。

护送三五九旅有功

一九四五年七月,由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进入湘潭,八月一日进驻花石盐埠一带休整,司令部设在盐埠黄家祠堂。县工委张忠廉到交通站,派人通知马扬德即刻随张去见王震司令员,由于马扬德开始不了解情况,未同前往,只派心腹队员马子笃、齐凯云护送张忠廉到达司令部。南下支队主力在盐埠休整四天后,准备往湘赣边境开拔,于八月五日转移到石潭坝,司令部设长塘黎宅。张忠廉再约马扬德前去,与王震司令员见了面。部队在湘潭境内移动时,需要横穿潭衡公路和渡过湘江,马扬德遵照县工委的安排,担负南下支队主力过境的安全与向导任务。八月七日部队顺利通过潭衡公路向湘江岸边的王十万梅冲一带推进。为了保证部队安全渡江,马部从上下江面找来不少船只,供渡江使用。八月八日清晨,大军从小花石、龙船港一带胜利渡过湘江。南下支队主力走后,留下四支队在湘潭境内活动,打算以马扬德、张鹏飞两支游击武装力量为基础,建立湘中抗日根据地。马扬德在继述桥凤鸣楼会见了支队司令员徐国贤、政委周礼、副政委刘亚球,中共湘潭地、县工委刘鼎、张忠廉等。刘鼎、张忠廉遵照王震司令员的指示,由他们介绍马扬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命马扬德为湘粤赣边区人民抗日自卫军湘中游击队长。(注:张忠廉一九六九年出具证明,因系军事秘密,由他单线联系马扬德,光复后,他调离湘潭,马扬德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85年中共湘潭县委落实政策,承认其中共党员党籍。

马家寨抗日民族英雄(湘潭籍抗日英雄)(2)

周礼(里)像

形势急剧变化,八月十一日党中央电告南下支队:“苏军参战,日寇投降,内战迫近,火速赶赴湘粤赣边境与东江纵队会合”。王震司令员即令四支队随后跟进。八月十四日四支队离开湘潭,马扬德再次担任部队的安全和向导任务。从马家堰至王十万之间搜集木帆船和渔划子,掩护四支队安全渡江。过江后,徐国贤司令员和周礼政委在罗家桥召开了一次嘉奖大会,给护送渡江有功的马扬德发了奖金, 徐国贤司令员还指示马扬德要好好保护地下党的安全,为地下党多做工作。

四支队开拔后,张忠廉身患重病,马扬德把他秘密安置在当地名医马保四家治疗,并严肃地交待医生“你要千方百计把病治好,要保证他的绝对安全,一切医药费用和生活费用概归我付。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约一个月时间,张忠廉的病治好了。

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卷土重来。十月,游击队被迫将所有枪支(暗藏了两支手枪)交给国民党湘潭县政府和石门乡公所,马扬德被冷落, “复员”回家。

一九四六年国民党县警察局局长罗夔清乡剿共,定马扬德为通共嫌疑分子,企图诱捕而诛之。九月,县长戴九峰命令消防队长胡振林将马扬德逮捕,关押在东坪镇警察所。经地下党组织、“513”结盟兄弟及当地士绅罗庆生等多方营救出狱。

组织人民自卫军护乡迎解放

解放战争不到三年,形势急转直下,原抗日游击队长张鹏飞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于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二日正式组织武工队,在土桥银坡举旗起义。在起义之先,张鹏飞和王春和等人与马扬德商量,张先起义,以马扬德作为后盾,待时机成熟再行起义。马扬德集资在长岭铺开办一个“大有益”商店,作为暗中联系驻点。正当国民党警察局局长温国纯追剿武工队时,马扬德,张鹏飞多方动员齐桂芳(马扬德盟兄弟)利用与县长李琦的同事关系,出任晓忠乡乡长,保护地下工作人员,支持地下活动。

一九四九年四月,湖南酝酿和平解放。湖南大学学生黎宣模(地下党员,家住长岭铺)与湘潭市工委取得联系,与周克诚、黎世同等积极组织地下武装,来到长岭与马扬德磋商,马扬德认为建立武装时机已到,立即找来原抗日游击队几个骨干和乡长齐桂芳商量,将晓忠乡自卫队四十多人拉过来作为基本队伍,正式成立人民自卫队。由齐桂芳兼任队长,马扬德担任副队长。

五月,黎宣模经上级党组织正式派来人民自卫队做政治工作,并带来胡中特等人,将部队改编为湘潭人民自卫军,马扬德任司令员,胡中特任副司令员,黎宣模(化各宋寒)任政委。下辖三个中队,一中队长胡斌,二中队长李伯光,三中队长胡宗佑。当时队伍成员复杂,恶习严重,为整顿队伍纪律,根据黎宣模的建议,在部队中建立“兄弟联谊自治会”,作为党在部队中开展工作的外围组织。明确指出“消灭豪绅,除暴安良,兄弟自治,世界大同”的口号。参加成员要秘密宣誓,要求会员严守机密,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不得出卖兄弟,不得侵犯群众利益,不得调戏妇女,拥护共产党,为实现世界大同而献身。并以自己的行动说服、影响其他人投入战斗集体。这样,对提高部队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卫军的主要任务是:阻止国民党征粮,伺机袭击白崇禧溃军,打击顽固地方武装,保护农村、矿山,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迎接解放。

有一天,自卫军侦察到县警察队一百多人,带有步枪九十六支,机枪四挺,路过长岭,晚上将驻扎中路铺老街。马扬德马上向县工委军事委员段昆汇报,决心消灭这股反动的警察部队。段昆随即找来响鼓、白泉两地下区军事委员陈升云、黄锡正等人研究后,动员愿意接受党领导的黄德胜、陈跃宇等地方部队参战,由马扬德与陈升云指挥战斗。当县警察队刚抵中路铺,就被团团围歼,敌人惨败。缴获八十多支步枪,三挺机枪。

六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第四纵队副政委陈南村前来商量部队改编,并带来任命状,任命马扬德为第四纵队第四支队长,马扬德同意受编不受调,胡中特任副队长,陈南村任指导员。此时黎宣模已调湘潭县人民武装护乡团任政委,胡斌、胡宗佑所部分离出去,有张桂秋、李运介、刘云辉等先后率所部前来归顺,第四支队发展到一百五十多人枪,辖四个中队,一个直属分队。李伯光、张桂秋、李运介、刘云辉分任中队长,季文敏任直属分队长。部队在杨家桥白鹿冲全歼保安旅一个连,缴获步枪四十支,机枪四挺。六O六炮两门及部分弹药。八月十一日围剿顽固地主谢聘如武装。马扬德只身深入虎穴与谢聘如谈判,谢慑于马扬德的威势,将步枪七支、手枪九支全部交出。

李文敏直属分队配合护乡团刘利春大队保护谭家山“中湘煤矿”,防止敌人破坏,维护矿山安全。国民党军队企图运走矿山器材,破坏矿井,被马扬德率部阻击,未能得逞。直到解放军代表向子龙接管“中湘煤矿”时,马扬德才撤离矿区。

湘潭和平解放后,马扬德遵照中共湘潭县工委指示,率领所部开至湘潭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八师四一三团整编,除李伯光、张桂秋两个中队拒不受编上山流窜外,其余八十人、步枪六十支、手枪六支,均交四一三团接收,马扬德因年龄编大未编入解放军部队,分配到湘潭县公安局协助清匪反霸工作。

一九五二年,马扬德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和小商贩经营,一九六O年二月被推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湘潭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同年十二月当选为湘潭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九六四年八月再度当选为湘潭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中,马扬德遭受"极左"路线的迫害,多次被批斗,接受强迫劳动改造,致使身心受到摧残。一九七八年七月在家病逝。

马扬德由草莽英雄成为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在湘潭抗日救亡史上和护乡迎解斗争中是有功之臣。晚年清苦自守,处境艰难,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作为湘潭民间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可惜他的事迹和功劳还没有来得及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赞扬,即已与世长辞。

今作此简传,以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