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我看到小轩用手攀着学校新栽种的桂花树摇啊摇,树跟着他的身体晃啊晃。我皱了皱眉头,走到他跟前拽住他,说:“你这么摇这棵树,树好疼啊,你应该给这棵树一个道歉吧?”他看着我,眼睛满是无所谓。

小轩是校园“明星”。很多老师都知道,他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写作业、打架、偷拿别人东西......就连门房师傅看着他都连连摇头说“这娃以后咋办么。”

是的,这是个“问题孩子”,老师们的各种软硬兼施都不能让他消停,很多学生跟我告过他的状。年轻的小李老师是他的班主任,给了这个孩子莫大的包容和接纳,但也常常“招架”不住他的各种招数。

我很清楚问题孩子的背后是一个问题家庭,我联系了他的妈妈,电话里我们谈了快一个小时,他的妈妈从刚开始泼妇式的抱怨到声嘶力竭哭着说她老公家暴他,让我教育教育她老公,最后我无可奈何地挂了电话。

现实往往让老师们很无奈——我们能够看到问题家庭的问题,却心有余力不足,很多此类孩子的问题只能成为问题继续发酵。对于这些孩子老师们能做的就是温暖,温暖到让孩子不好意思,温暖到若干年后这个孩子如果对这个世界失望要做坏事的时候能够想起曾经有人给过他无条件的善良和接纳。

此时我看着这个孩子无所谓的样子,有些心疼。一个十岁孩子的无所谓,是因为他的内心是关闭的,他感受到的这个世界是冰冷的,他只能用“无所谓”的厚壳包裹自己不再受伤,我想起了他有家暴行为的父亲和歇斯底里的妈妈。我想:这个孩子只能长成这样啊,这真的不能怨孩子啊。

我看着他,语气柔和地说:“你摇着桂花树,树疼啊,咱们给树道个歉吧。”他看着我,似笑非笑。让他给一棵树道歉,他一定觉得匪夷所思,所以他没有动。我攀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要是不愿意给树道歉,那你就看着我的眼睛,给我说句话。”

孩子的眼睛闪了一下,我说:“你看着老师的眼睛,说‘我有一颗想好的心,我是个好孩子’,好吗?”他看了看我不吭声,低下了头,接着我问他:“最近爸爸还打妈妈吗?”孩子听完我的话,眼睛湿了。

我接着问:“你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孩子告诉我他妈妈和爸爸生气,已经回湖南老家两个多月了。他很久没有见到妈妈了,打电话妈妈也不接.....

我不知道孩子家里发生了什么,但看着孩子的眼泪,我知道孩子一定很想念妈妈,唯一能庇护他的妈妈回家了,他需要一个人面对情绪暴躁的爸爸,他害怕啊!他不想回家是正常的啊。这个孩子曾经给别人说他喜欢学校,学校比家里好。此时,我找到了答案。学校或许是能够温暖到他的地方,有能温暖到他的人,小李老师给他吃的用的,同办公室的老师给他辅导功课......这些温暖或许父母没有给过这个孩子的。

我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他:“你想妈妈了,发脾气做坏事是因为想妈妈了啊。没有哪个孩子是不爱爸爸妈妈的?要这棵树一定不是你的本意,是吗?”孩子的眼泪哗哗流下来,我和他约定他可以把对妈妈的想念写下来,我想办法帮他传给妈妈,也可以想妈妈的时候来我这里抱抱我,并请孩子课间监督别的孩子不要伤害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孩子眼睛湿湿的,郑重地点点头。

下午放学我又看见了他,他看着我眼睛里亮亮的,不再那么躲闪了,笑眯眯地往我面前凑。小李老师说孩子今天特别听话。看着这个孩子干净单纯的笑容,我想,或许这个孩子心的大门已经向我打开了,很开心我可以这样子被孩子装在心里。我想,以后即便他犯错,我的批评他一定是可以接受的。

问题孩子看似暴躁、没有章法,甚至向外人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但他们却也是最容易被感动的,因为他们看起来的“问题”背后都有一颗极其敏感而干净的心,他们的心比成人更容易敞开,因为家庭的问题,他们对父母要求很低很少,可爸爸妈妈们不懂孩子,所以当孩子遇到那个懂自己的人的时候,他会把自己最初的良善展现出来,而懂这个孩子的最有可能的他的老师。

就像今天,如果不联系他的家庭,听他的故事,仅仅凭着他摇树的行为“教育”他,他可能停止了错误的行为,但是他的内心是枯竭的,而走进孩子的生命故事,就会多一份理解,也会多一些包容,而为师者的我们也会因为走进了生命而踏实和满足。很多时候,真的不是老师教孩子,是孩子带着老师在阅读生命这本大书。

当老师,读懂孩子是一门功夫。这功夫不是通过看书、备课得来的,而是在触摸生命、感受爱的过程中逐渐内化成为一种吸引力的。一个老师靠“技巧”只能暂时说服孩子,但只有真心真爱才能征服一个孩子,让他愿意靠近你、学习你、成为你。我认为,这才是一个老师的最高境界。

作者:孙晓芳

单位: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小学

编辑:王波

教育孩子必须有自己的内心(教育需要从行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