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美国政府国内政策的最优先领域之一。为保证美国公立学校能够使不同阶层的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智力和人格教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提出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强调儿童早期充分、全面的智力教育将为全面发展和成功奠定基础,为落实基础教育改革法提出的要求,联邦政府提出“良好开端、聪明成长”项目,致力解决三个问题:启蒙教育师资、儿童早期教育质量标准和向社会提供儿童早期教育的最新成果和信息。

美国初等教育发展经验(美国初等教育详解)(1)

在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环境不尽相同。在州政府的资助下,多数家庭能够在儿童入学前提供必要的照料。另外,美国各州重视儿童照料和儿童早期教育并给予经费支持。

学前班也意味着美国的义务教育的开始。

普通公立小学的课程有:美术(FineArt), 数学(Math),体育(PE or Gym),英文阅读和语言艺术(ReadingandLanguageArt), 自然科学/卫生(Science/Health),以及社会学(SocialStudies)。社会学开始让学生接触历史和当今社会的标志性事件,其中如美国早期移民史等是必修内容,除此之外还涵盖国内外,过去和现在的日常生活、交通状况、风俗习惯的比较和变迁等等。只是学前班的所谓“社会学”就是教育儿童之间如何相处,如何重视记得别人姓名,如何参加集体活动,如何遵守一些基本社会守则等等。自然科学则涉及近代以来种种科学进展,如汽车电话电脑飞机等等的发明与创造过程,这部分强调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鼓励孩子们提问,观察,甚至预言未来等等。总之自然科学和社会学教学内容颇有西方教育特色。

由于很多人对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满,在这里大约有10%的孩子会选择上教会或别的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管理和教育要严格得多,这些孩子在智育上表现相对于公立学校也明显更好。不过绝大多数美国人上不起,它们实在是太贵了。

各类教会学校收费比非教会私立学校低许多。不过在教会学校受到的约束也严格的多,比如各类宗教活动洗脑,严格的男女生关系,以及苛刻的校园纪律等等。像高等教育一样,这些私立学校也向一些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不同数额的奖学金,这类学生大致占在校生总数的25%左右。但接受全额奖学金的人比例极少,只有其中的1-5%。

美国初等教育发展经验(美国初等教育详解)(2)

公立小学校里各式各样类似中国的重点班,叫做“Talentedandgifted(TAG)program—尖子生项目”。有的是把同一教育区内所属学校里这类尖子集中到一个学校的一个班上所有的课(这时由于校车只在预定地方接送孩子,家长每天就必须把孩子送到这个制定的地方,下午再去那里等校车,把孩子接回来,相当辛苦;不过有些教育区则用专门的校车接送这些孩子);有的则是根据尖子学生的特长,把它们集中到该校的一个班分别上更高一等的数学,英语,等等。在没有这种“重点班”的地方,如果发现有特别拔尖的学生,学校也会相当慷慨地容许这类学生跳级(大部分是单科跳级)。

除了重点班以外,许多地区甚至还有重点学校,英语称“Magnet",即磁铁学校。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伊始,是为了打破种族隔离的樊篱,吸引各种肤色的学生到一起。为此各教育区在师资和硬件(如计算机等)都对Magnet学校予以倾斜。不过到了今天,除了很少的学校能坚守当时的初衷,能无差别,以抽签方式平等录取不同水平,不同肤色的学生以外,多数这类学校已逐渐演化成变相的“精英”学校,需要严格考试或经学校推荐才能进入。

尽管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水平不如私立学校,但由于它吸纳了接近90%的适龄儿童和学生,因此撑起了美国义务教育的大梁。在保障了基本教育的普及的同时,也很注重对尖子生的鼓励和培养。这种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的结合,使得在美国极为宽松甚至放任的初级教育环境下(大部分美国人综合知识欠缺),不至于埋没和迟滞可能的人才。这里不愧是“儿童的天堂”。更多海外留学、移民、房产相关资讯,欢迎关注巴尔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