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当属明光宗朱常洛了。做了19年的太子,在心惊胆颤中度过前半生,结果才一个月就暴毙而亡。

而围绕着他的传奇故事,还有着三桩荒诞离奇的迷案,分别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也被称作“明末三大案”。

紫禁城内的百年真实故事(紫禁城中究竟是谁在搅动风云)(1)

一、梃击案

大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的一个傍晚,一个山野村夫,手持一根棒子,打进了紫禁城。令人震惊的是,紫禁城的皇家守卫们居然没能拦住这个村夫,让他径直闯进了太子所在的东宫,直到差一步就闯进寝殿之时,才被东宫侍卫拿住。

此事一出,可真是荒唐至极,但群臣们在出事的第一时间也不敢说些什么。谁都清楚,一个村夫,能闯过大内侍卫的层层关卡直奔东宫而去怎么可能做到呢?这背后的水有多深,牵扯到多少权贵重臣,谁都不敢轻易揣测。

第二天一早,明神宗万历就下令负责皇城城防的御史刘廷元对这个案件进行审讯。结果刘廷元去到牢里看这个村夫时也愁了,这家伙疯疯癫癫的,除了知道自己叫做张差,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审理了整整一天,什么都没审出来,只得暂时作罢,让张差养养脑子。

过了几天,刘廷元和刑部主事们一同会审张差。这次,张差显然精神正常了许多,便招供说,自己是来京城伸冤的,结果不知道该如何伸冤。在路上有两个男的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去皇城之中伸冤,但是皇城门口有守卫,你得闯进去才行。

听完这两个男子的话,他就在路边捡了个木棍,打进了皇城。不管这个逻辑合不合理,情况属不属实,刘廷元只想快点结案,从这个漩涡中脱离出来,于是上报给了明神宗,请求处死张差。

紫禁城内的百年真实故事(紫禁城中究竟是谁在搅动风云)(2)

可是,没过两天,负责天牢事务的官员上奏说,张差不像是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人,案件背后应该另有隐情。万历皇帝看过奏折,又派了刑部18名官员联合审讯。

这次,又审出了不一样的内幕。张差这次交代到,他原本在乡下务农,有一天,同乡的两个人问他有个一本万利的活,你干不干?事成之后,少说会有个十几亩的地。

张差一听就动了心思,鬼迷心窍地答应了,经那两个人介绍,认识了一个“贵人”——张保,又跟着张保来到了京城,见到了另一个“贵人”——刘成。

这两个人只要求他做一件事,拿着棍子打进皇城之中,又告诉他东宫的位置,许诺他,只要能伤到“小爷”(即太子朱常洛),保他后半生无忧。

张差一想,自己身为一个庄稼人,力气有的是,不就是打个人么?有什么难的,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朝廷上的众位臣子们一听就明白了,这件案子,背后涉及到的原来是国本问题啊!什么是国本,自然是皇帝与未来的大统继承人呗。这刘成和张保都是郭贵妃宫中饱受宠幸的太监。而这个郭贵妃,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可以继承大统,仗着受到万历皇帝的宠幸,没少往这方面努力。

紫禁城内的百年真实故事(紫禁城中究竟是谁在搅动风云)(3)

众所周知,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坐了19年,但这期间的每一天都是战战兢兢,生怕因为个什么事情就被废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郭贵妃。按照明朝的继承制度,应当立嫡长子为大统继承人,有嫡出的儿子,就立嫡出之子,无嫡则立长。

当时万历皇帝的皇后还未有子嗣。郭贵妃的儿子朱常洵,既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而朱常洛虽然是由不受宠幸的王宫人所生,但确实是长子。因而按照祖宗家法,理应立朱常洛为太子。

可是万历皇帝,最想立的依然是郭贵妃的儿子朱常洵,怎奈何,文武百官不同意,若立非嫡非长的朱常洵为太子,岂不动摇了国之根本。由此,文武百官没少给万历上书,请求及早立东宫,而这也是万历皇帝29年不上朝的诱因之一。终于,在长子朱常洛20岁之时,万历皇帝正式下诏立朱常洛为太子,同时封朱常洵为福王,如此一来,长达近20年的国本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梃击案一出,又将满朝文武的思绪带回了10余年前,莫不会国本之争再度重启吧?就在大臣们推测事件走向时,万历皇帝亲去探望因此案受惊的太子朱常洛,并当着众多皇子皇孙的面,称朱常洛是他最为喜爱的儿子。

紫禁城内的百年真实故事(紫禁城中究竟是谁在搅动风云)(4)

此话一出,梃击案算是尘埃落定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也愈发稳固,张差也在不久之后被问斩,满朝文武也被禁止议论此事。

梃击案虽然结束了,但是不禁让人猜疑起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是郭贵妃?毕竟朱常洛一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她和福王朱常洵。但她为什么会让一个乡野村夫去行刺?她完全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杀害朱常洛,这完全不合常理。那么会是朱常洛么?

借助梃击案来稳固自己的太子之位?可是他有必要这么做么?自己已做了10余年的太子,眼看万历皇帝日薄西山,自己很快就能接任大统,此时横生枝节真的有利么?

也幸亏福王朱常洵没有继承太子,否则明朝又会多一位大胖子皇帝,相传福王朱常洵有300多斤,比因胖饱受吐槽的明仁宗洪熙皇帝还要胖。

不过无论怎么说,仁宗虽然只在位1年,但他一改永乐帝在位时的许多苛政,开启了仁宣之治。而福王朱常洵就很惨了,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将他和几只鹿一起下锅,美其名曰:“福禄汤”。

紫禁城内的百年真实故事(紫禁城中究竟是谁在搅动风云)(5)

二、红丸案

明神宗万历皇帝死后,太子朱常洛成功接过皇位,拟定新年号为:泰昌,是为明光宗。朱常洛在结束了战战兢兢的19年太子生涯后,终于不需要再担心被废了,他已经是一国之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要说泰昌帝也算的上是一位合格的皇帝,他即位之始,就摒除了前朝的许多弊政,一改大肆敛财之势,将矿监和税监统统召回,给予民生喘息之机。

本以为,泰昌帝朱常洛要成为一位中兴之主,没成想,此时郭贵妃又登场了。由于之前朱常洛做太子时,两个人的过节颇多,这下朱常洛成为皇帝了,自己的命都握在了他的手中,还不得赶紧讨好他?

于是,郭贵妃选了一些美女,送给了泰昌帝。泰昌帝好不容易度过了谨小慎微的日子,终于没人再找他的麻烦了,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些美女。

泰昌帝接受了这些美女之后,便报复性地开始夜夜笙歌的生活了,可是泰昌帝早年那担惊受怕的日子过的多了,体质自然不好,折腾了没几天,身体就不行了,径直倒在了病床上。

此时,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昇给泰昌帝进献了一种药:大黄凉药。这大黄凉药说白了就是一种泻药,本身泰昌帝就没有多少元气,再吃了泻药,病情更为加重,连起身都困难了。

紫禁城内的百年真实故事(紫禁城中究竟是谁在搅动风云)(6)

你方唱罢我登场,大黄凉药不行,别急,鸿胪寺丞李可灼又进献了一粒“灵丹妙药”,通体呈红色,也就是本案最重要的物证:红丸。泰昌帝朱常洛这时自觉命不久矣,都已开始安排后事了,索性病急乱投医,就试了一粒,结果顿时觉得身体舒服了许多,也能起身用膳了。

傍晚时分,泰昌帝要求再用一粒红丸,于是李可灼再进献了一枚。可是,当天子夜时分,泰昌帝朱常洛却暴毙在了紫禁城内。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在位不及1个月,也成为了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

泰昌帝死后,李可灼,崔文昇,以及未能及时阻止二人献药的首辅方从哲均领罪,或被贬,或返乡。红丸案的始末即是如此,我们再来重新回顾一下红丸案的主要人物。

首先,郭贵妃再次成为了主要嫌疑人之一,因为进献大黄凉药的崔文昇就是郭贵妃的心腹之一。但我个人真的不觉得郭贵妃还会是红丸案的始作俑者,她得是多作才会在示好不久就急于下手,还让自己的心腹去做。

而且根据御医的诊断,泰昌帝是气血不通,火气上涌才会患病,按理说服用一些泻药撤撤火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此处不排除郭贵妃是好心做坏事,而且也确实查不出进献“红丸”的李可灼与郭贵妃有什么关系。

光宗朱常洛缘何暴毙?那两枚红丸究竟是什么?李可灼为什么要献药?背后是否有别人参与这场案件?种种谜团使得红丸案成为了明末三大案之一,泰昌帝的时代匆匆登场,也仓促落幕。

紫禁城内的百年真实故事(紫禁城中究竟是谁在搅动风云)(7)

三、移宫案

相较于前两场案件,这第三场案件,更像是一场家庭民事纠纷。起因是泰昌帝朱常洛的暴毙,参与者依然有郭贵妃。

上文曾说道,郭贵妃为了跟泰昌帝朱常洛拉近关系,进献了几位美女给他,而这其中就有李选侍。泰昌帝朱常洛十分喜爱这个女人,甚至于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朱由校、朱由检都交给她抚养。

可惜,朱常洛登基不足一个月就暴毙而亡,还未来得及册封后宫,因而李选侍也没有封号。其实,泰昌帝死前曾把群臣们召集到一起,打算把后宫封号拟定。

当时大臣们曾建议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可李选侍并不满足,她拉来太子朱由校,让他帮自己向泰昌帝求情,封自己为皇后,太子朱由校也如此照做了。这下轮到群臣们不满了,李选侍何德何能,居然想做皇后?就这样,封后一事暂且搁置,而没过几天,泰昌帝也驾崩了。

泰昌帝驾崩后,荒唐的一幕上演了,李选侍带着太子朱由校赖在了乾清宫不走了。这时大臣们就开始猜测,李选侍的目的是什么?很快,内廷司礼太监兼掌印太监王安就给出了答案:李选侍打算挟太子,朝堂之上垂帘听政。

紫禁城内的百年真实故事(紫禁城中究竟是谁在搅动风云)(8)

大臣们一听就不乐意了,一个没名没份的选侍居然想垂帘听政?简直痴心妄想,于是在兵部右给事中杨涟的带领下,去往乾清宫,打算面见太子。可是李选侍却把太子朱由校藏在了自己的房中,不让群臣们与他相见。

此时王安走到乾清宫内,跟李选侍说,各位大臣只是来跟太子协商一些登基事宜,见一面就行。李选侍听完,答应让太子朱由校出去见一面。杨涟等人见到朱由校出来了,也不等轿夫了,几个人直接把朱由校拥上轿子就跑了。

等李选侍反悔时,早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在杨涟等人的保护下,朱由校移居到了东宫(慈庆宫),准备初六时接任大统。

李选侍虽然失去了太子这张牌,但依然赖在乾清宫不走。经过这一系列事情之后,群臣们更加不满这位李选侍,于是请求朱由校下诏书命李选侍搬走。李选侍这面还抱着侥幸心理,打算再赖几天看看事态还有没有转机,于是让太监去召太子来。

杨涟一听便怒斥道,太子即将登基,是大明的皇帝,一个选侍有什么资格召见皇帝?紧接着带人去乾清宫门口,要求李选侍立马搬出乾清宫,同时去请朱由校的旨意。

于是,朱由校下旨,让李选侍搬出乾清宫,李选侍一看事态没什么转机的可能,已经到了这一步,只能灰溜溜地收拾东西,去后宫养老了。不久之后,朱由校登基,是为明熹宗,也就是木匠皇帝——天启帝。

紫禁城内的百年真实故事(紫禁城中究竟是谁在搅动风云)(9)

四、小诗文有话说

明末三大案就此结束,通过明末三大案也能从中看到明朝晚期时的灰暗,泰昌和天启两位皇帝的太子时期过的都不是那么的如意,而朝堂之上,文臣抱团,一度可以撼动皇家的话语权,苛政不断,民生不稳。大明王朝内忧外患,怎能不亡?

虽然明末三大案还有许多的未解之谜,但历史就是这样,有许多的真相,在当时的环境下注定要被深埋。

这也是历史的有趣之处,后人只能通过点点滴滴的线索去挖掘背后的始作俑者,你有你的推断,我有我的猜想,存在即合理,历史已成定局,但后世分析却别有韵味。

参考资料:《明朝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