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牛其昌

编辑 |

葡萄酒上市企业威龙股份(603779.SH)近来麻烦不断。继协议转让澳大利亚两大葡萄园被上交所问询后,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多位高层又因业绩预告披露等问题被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

7月18日晚间,威龙股份发布公告称,因2021年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更正不及时,上交所决定对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及时任董事长黄祖超、时任总经理孙砚田、时任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郑琳琳、时任独立董事兼审计委员会召集人张焕平予以监管警示。此外,时任副总经理王冰也因在窗口期违规减持而被予以监管警示。

业绩下修超2亿

今年1月27日,威龙股份曾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亿元到-2.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5亿元到-2亿元。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直到4月19日,也就是年报披露的4天前,威龙股份才披露业绩预告更正公告: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亿元到-4.7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2亿元到-4.2亿元。更正后的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的差异幅度分别达到65.6%、46.1%。

界面新闻注意到,业绩大幅下修超2亿的原因在于,前次测算业绩预告时公司尚未完成对澳大利亚子公司在合并日及资产负债表日的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评估工作,财务部门自行对上述资产做了预估,而未充分考虑合并日澳大利亚子公司的存货、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评估减值对合并报表的影响。

4月23日,威龙股份披露2021年年报: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71亿元。这是威龙股份连续三年业绩出现亏损,且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达到历史最高。2019和2020年,威龙股份净利润分别为-2586.51万元和-2.20亿元。

澳洲葡萄几月份采摘(澳洲葡萄园成烫手山芋)(1)

上交所认为,鉴于公司年度业绩是投资者关注的重大事项,可能对公司股价及投资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公司理应根据会计准则对当期业绩进行客观、谨慎的估计,确保其准确性,并作出充分且有针对性的风险提示。而威龙股份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影响了投资者的合理预期,且更正公告披露不及时。

根据威龙股份最新披露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万元至13万元。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8万元至-52万元。

对于业绩预盈,威龙股份表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致力于提升产品销量,改善公司运营,调整公司组织架构,注重销售精英的培养。在稳定浙江根据地市场的基础,多渠道多措施形成合力、塑造品牌形象,由此带来了公司净利润的增长。同时,公司实行开源节流,稳定销售团队,使销售重回正轨,公司严格审核费用使用情况,控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实控人“真空期”

公开资料显示,威龙葡萄酒成立于1982年,总部位于山东烟台,系国内知名葡萄酒品牌。目前主营业务为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及销售,主打有机葡萄酒产品。2021年12月,威龙葡萄酒成为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官方指定红酒。

如今,亚运会延期举行,威龙股份也身陷内忧外患之中。有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一方面,近年来国内葡萄酒市场低迷,加之“双反”政策导致公司澳洲项目遇冷,威龙主打的有机葡萄酒并未在竞争中打开市场;另一方面,受公司原实控人违规担保等遗留问题影响,无实控人的威龙股份战略执行无法得到保障,导致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

雪上加霜的是,威龙股份证券事务代表对界面新闻表示,截至目前,威龙股份仍处于无实控人的权力真空期,“如果有推进的话,公司会及时披露”。而此次被予以监管警示的黄祖超,自2021年2月才开始接任威龙股份董事长一职,此前曾历任青岛市即墨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局长。

威龙股份无实控人的局面还要追溯到2019年。2019年11月25日,由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珍海违规担保,威龙股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据公开披露,自2019年9月起,王珍海因分别涉及7次金融担保纠纷、借款纠纷、民间借贷纠纷,7次均被冻结股份,累计涉及金额本金约7.32亿元。

此后,王珍海持有的6264万股股份(占其持有公司股份74.41%,占公司总股本18.81%)被于是鑫诚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下称“于是鑫诚”)通过司法拍卖取得,经此权益变动,威龙股份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市仕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何平、王勉、深圳市中世邦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股份7859万股,占比23.61%),于是鑫诚成为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股份6264万股,占比18.81%)。

依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由于威龙股份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且均未超过30%,因此威龙股份目前无控股股东。

2021年1月,威龙股份披露称,于是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将于是鑫诚持有的威龙股份限售流通股的表决权及提案权、提名权、质询权、建议权、股东大会召集权等无偿委托给山东省鑫诚恒业集团行使,鑫诚恒业无偿接受于是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委托。与此同时,时任董事长孙砚田、董事张丽丽、董事赵志明、董事胡本源“集体辞职”。

天眼查APP显示,鑫诚恒业由青岛市即墨区国有资产运营服务中心100%控股。此次被予以监管警示的董事长黄祖超,此前便曾历任即墨省级高新区管委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即墨统计局副局长、即墨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局长、鑫诚恒业党总支副书记等职务,2021年1月至今任威龙股份董事长。

在黄祖超上任之时,一度引发了即墨国资委可能重组威龙股份董事会的传言。对此,威龙股份对界面新闻回应称,公司与即墨国资委并无业务往来,“如果牵扯到实控人变更,公司肯定会发布公告”。

澳洲项目成“烫手山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度高达4.14元的亏损中,威龙股份资产减值损失高达3.35亿元,占净亏损的80.92%。其中,澳大利亚子公司确认资产减值损失2.02亿元。对此,威龙股份给出的解释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及中澳关系的持续影响。

同样是因为澳大利亚子公司2亿元的巨额资产减值,不仅让年审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也引起了上交所的质疑。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坦言,截至审计报告日,威龙股份未能就上述子公司2021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以及相关资产于2021年12月31日的期末账面价值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也无法确定是否有必要对相关财务报表项目及披露作出调整。

上交所在随后的年报问询函中要求威龙股份说明计提大额减值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上期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是否存在通过计提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等情形。

经过两次延期后,威龙股份才对上述问询作出回应,并将主要原因归咎于“政策因素”。6月28日,威龙股份在回复公告中表示,商务部自2021年3月28日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在实际操作中,对澳洲进口原酒也采取了限制措施,造成公司澳洲自产原酒无法运回国内。在此背景下,公司在澳洲的原酒大量积压,库存急剧上升。

澳洲葡萄几月份采摘(澳洲葡萄园成烫手山芋)(2)

澳洲葡萄几月份采摘(澳洲葡萄园成烫手山芋)(3)

根据威龙股份的评估,境外原酒计提了726.25万澳元的跌价,折合人民币3356.75万元;酒厂的市场价值减值3715.70万澳元,折合人民币金额1.72亿元,其中机器设备减值。因此,威龙股份认为计提2.02亿资产减值合理,不存在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的情形。

一边是国内生产原酒的短缺,另一边是澳大利亚的原酒难以运回国内及时“消化”,随着新一年葡萄榨季的到来,由于缺乏足够的罐容,储存成本大幅增加,澳洲项目成了威龙股份不得不抛售的“烫手山芋”。

7月6日晚间,威龙股份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计划以协议转让方式将位于澳大利亚的Coomealla葡萄园和Nyah葡萄园及附带资产转让,转让价格约为143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6606.60万元,汇率4.62人民币:1澳元)。据悉,目前两处葡萄园均能正常生产,且最近一年酿酒葡萄产量合计达8155吨,年产量约占澳洲子公司全部葡萄年产量的76%。

一天之后,上交所对威龙股份下发关注函,要求补充披露的事项包括近三年澳大利亚子公司的运营情况,并结合评估报告及公开市场价格等因素,说明确定本次成交价格的依据。

经过一次延期回复之后,威龙股份尚未作出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