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全民行动一、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因为在1962年的3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一文,文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四项权利最早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消费维权的五大法律知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消费维权的五大法律知识(3.15消费维权日小知识)

消费维权的五大法律知识

@315全民行动

一、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因为在1962年的3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一文,文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四项权利。最早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二、消费者权益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立法意义: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制定了本法。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中国消费者协会及服务宗旨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组织;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宗旨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四、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1、安全权;

2、知情权;

3、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求偿权;

6、结社权;

7、受尊重权;

8、监督权。

五、在购买、使用商品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如何索赔?

可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六、生活中遇到的促销活动都有哪些陷阱,消费者应该注意些什么?

较为常见的不规范促销行为有:

1.虚构原价:促销前销售800元的商品,在把原价抬高到1000元后再打8折,实际上并未让利,这是—种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

⒉.语义模糊,见文思意:如"买一赠一",按照消费者的理解,应该是买什么商品赠送什么商品。但经营者却往往是买双鞋赠送—双袜子。

3.宣传不实:有些商家为吸引消费者,打出了全场几折的宣传,但到了柜台前,多数产品不参加该次活动。

4.返券限购:部分商家的返券促销活动,设定许多限制性的消费金额、条款和条件,甚至对促销产品不提供退换服务,明显违反相关规定。

5.免费圈套:利用免费品尝、试用、拍照等,也往往是部分商家设下的陷阱,其最终仍是有价消费甚至是高价消费。如说做免费美容时,被告知免费的只是服务所使用的产品要收费。

6.最终解释:部分商家在打折、降价、赠券等各种促销活动中,打出了"本店(商场)保留活动的最终解释权"的话,任意解释活动内容,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针对以上不规范行为,特提醒消费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性消费,理智购物,不要轻信商家的夸大宣传,自觉抵制;

⒉.适度消费,货比三家,进行价值比较;

3.对赠品则要当面检查清楚,看是否过期或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并要求销售人员在有效票据上注明赠品名称、型号;

4.问清规则,参与一些购物活动前应问清规则,以免掉进多重消费的连环套,接受免费服务时,要了解活动内容和具体哪些免费、哪些不免费;

5.注意保留好相关购物凭证,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6.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积极主张权利,及时投诉或举报。

七、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应保留哪些证据?

面对市场上伪劣假冒商品屡禁不止,消费者选购商品及消费后一定要索要消费证据。消费证据包括:发票、保修卡、合格证、微信支付凭证及产品说明书等。对此,消费者一定要索取并妥善加以保存。

八:谨防网购陷阱

近几年随着网购平台增多加上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等原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小到家居小用品、化妆品、手机、家居用品,大到家用电器、汽车等,网购商品应有尽有。但就在我们享受着足不出户、送货上门的便捷消费之时,网购陷阱也随之产生,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

1、虚假宣传,超低标价。

2、收款不发货,空手套白狼。

3、卖出去的商品似泼出去的水,售后无保障。

4、冒充银行网站,诱你上当。

最后提醒大家:

我们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避免出现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在购物前先了解自身的基本消费需求,再看下商品价格,购买条件,以及是否有质量合格证(有效期)、安全使用的原则等,不要盲目消费,加强自我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