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戏剧,这部由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剧本,历史上经由无数人的演绎流传,成为中国传统的经典剧目。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窦娥冤》,以及它的历史背景。

窦娥冤为什么被列入大悲剧(窦娥冤的故事原型出自哪里)(1)

关汉卿誉为最伟大的元杂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的经典剧目。而《窦娥冤》毫无疑问是他最成功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

对于《窦娥冤》的故事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早已将“窦娥”这个名字与冤屈冤案划上了等号,我们常说的“某某人比窦娥还冤”,就是这个意思。

窦娥的故事不但在古代流行,近现代以来也被改编成小说、戏剧和影视作品,它早已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注定名垂青史。

窦娥冤为什么被列入大悲剧(窦娥冤的故事原型出自哪里)(2)

那么历史上的《窦娥冤》究竟是出自何处?关汉卿又对它进行了怎样的艺术加工呢?

《窦娥冤》的故事原型出自于汉代的史书《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一章。《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名叫周青,她丈夫死的早,她却没有改嫁,而是一直服侍自己患病的婆婆,她婆婆不想拖累周青,便上吊自杀。她婆婆的女儿便诬陷是周青杀害了她的母亲,当时的太守便将周青捉拿,严刑拷问下周青被屈打成招,最终被冤杀。周青临死前对天起誓,如果上天知道自己是愿望的,就会“血将倒流、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结果果然应验,新任太守赶紧为周青翻案,并亲自祭奠其坟墓,这才天降大雨,终止了干旱。

窦娥冤为什么被列入大悲剧(窦娥冤的故事原型出自哪里)(3)

以上就是《窦娥冤》的故事原型,关汉卿的《窦娥冤》取材自这个故事,又对其进行了艺术的再加工。

通过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关汉卿删除了原来故事中反映儒家思想纲常伦理的内容,对故事的结局也进行了颠覆式的改革。

最终在关汉卿笔下,窦娥这样一个贞良不屈,勇于反抗,面对黑暗的现实不屈不挠,却最终被冤杀的人物形象被创造出来。

经过那些演技精湛的演员的演绎,窦娥的人物形象迅速在民众中广泛传播。这个故事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这部剧也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经典剧目。

窦娥冤为什么被列入大悲剧(窦娥冤的故事原型出自哪里)(4)

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取材自民间,都是反映民间疾苦百姓生活的故事。

这与作者本身的经历有关,关汉卿出身“医户”,其家贫穷,是元朝初的底层人物。他又经历过金末元初的动乱,在那个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年代,他看惯了世间的残酷,尝尽了人间的冷暖。

这样的作者对于底层民众疾苦感同身受,所以他们的作品总是能言百姓所欲言,演百姓所欲见,也因此他的作品能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经久不衰。

元杂剧作为当时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的“旁门左道”,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皆因其反应了百姓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