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时尚剧或者说职场剧了。
身高腿长的美人们、忙而不乱的时尚杂志办公间、绚烂瑰丽的拍摄现场、风格各异而创造力十足的时尚Look,配上米兰城市的美景,意大利复古时代歌曲。
《意大利制造》真是一部从各个方面来说,都美的赏心悦目的时代时尚剧。
1970年代,曾一度被诟病为“彻底忘却品味的十年”。然而,在过去的几个十年里,70年代风格已经成为对时尚、设计、音乐等领域产生持久灵感的一个重要年代。
对于意大利时尚来说,70年代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十年。
这个时期,意大利涌现出了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詹尼·范思哲(Ginanni Versace)、詹弗兰科·费雷(Gianfranco Ferre)等一批杰出的时装设计师。
这些人,带着他们各自迷人的新品牌,从米兰震荡至全世界。
《意大利制造》的故事,便发生在1974年的米兰。
幕布揭开,我们跟随女主角伊莲妮——一个小小的时尚杂志编辑,一起回到70年代的米兰,见证这一场无与伦比的时尚革命。
▼
女主角伊莲妮·马斯特兰杰洛,有着猫一般的大眼睛和一头蓬松可爱的卷发,看起来乖巧又灵动。
她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专业是艺术史。
然而,在毕业论文答辩上,因为对卡拉瓦乔一幅画的评论和教授产生了重大分歧,伊莲妮一怒之下拒绝了教授的评分。
由此,毕业延期。为了填补新一年的大学学费,伊莲妮需要一份工作。
接到招聘传单后,时尚小白误打误撞进入了《Appeal》杂志社,成为时任主编丽塔的实习助理。
剧中的《Appeal》杂志,原型来自意大利版《Vogue》。而伊莲妮的上司、“女魔头”丽塔的原型,则是《Vogue》已故传奇主编弗朗卡·索扎尼(Franca Sozzani)。
剧集一开始,就引用了弗朗卡·索扎尼的一句名言:
时尚是什么?
剧中的《Appeal》杂志社内部因为观念不同,正分成了两个派系。以主编丽塔为代表的一派认同理念创新,观念革命,「时尚是创造与想象,是文化与自由」。
而以广告总监为代表的另一派,则对此嗤之以鼻。他们更关注品牌设计所能为杂志社带来的经济效益,认同「时尚是服装、鞋子、饰品」。
正是在两方的对抗、观念的角逐中,女主角伊莲妮逐渐从一个时尚小白成长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时尚编辑。
也是在这个背景中,观念变革中的《Appeal》见证了70年代时尚界的革命。
即使抛开庞大复古的时代背景来说,《意大利制造》也是一部很好看的职场剧。
上司丽塔是标准的女强人,面对工作要求严格。严厉时能骂哭实习生,也能一脚踢走上一任实习助理。
但她的严苛中,又带着温柔的教导。
第一次带女主去拍摄片场,工作间隙向她讲述用在维斯康蒂[家族的肖像]中的曼加洛皮衣,告诉她,时尚和电影一样,应该努力打动所有观众。
批评她不足之后,看到街头切·格瓦拉的肖像,又转头耐心教导,玛丽·昆特的迷你裙和68年学潮一样极具革命性,「时尚也是一场革命」。
伊莲妮从面试被吐槽「穿衣品味不行」,到一开始每日做着打杂、整理档案的固定活计,第一次去片场就差点弄丢了一条项链。
从观念上随波逐流,第一次被上司批评差点哭鼻子,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
到穿越半个米兰去城外取衣服之际,却能把握机会搞来一篇专访;再到出差之后面对突发意外,雷厉风行大胆启用黑人模特,带来争议也引发潮流。
启用黑人模特在当时来说非常大胆
伊莲妮在丽塔的带领下,从生活到工作,越来越与传统分道扬镳,也越来越体会到职场的魅力。
就像她与父亲和解时所说,「我认识了一大群人,他们试着用创造力,用美的事物,还有热情来改变世界。」
起初只是需要钱,需要一份工作。
后来,从眼睛里都迸发出花火,那是对职业的激情、快乐,还有一种生之使命感。
▼
女主角职场晋升记,这是《意大利制造》的小故事。它还有一个大故事,70年代意大利时尚之崛起。
《意大利制造》第一集开始,就呈现了1970年代初米兰的真实社会境况。
1970年代初的米兰,正发生着一场剧变。
人们走上街头,游行抗议。为了获得离婚权,举行全民公决。足球明星曼佐拉和里维拉的精彩决斗,让圣西罗体育馆群情鼎沸。
迫于石油危机,米兰人周末只能骑自行车出行。以「红色旅」为代表的武装斗争组织(极左恐怖主义)肆虐横行,制造了数起暗杀事件。
一场社会变革拉开了帷幕,另一场时尚革命也正蓄势待发。而这场时尚革命,改变了米兰,也改变了意大利。
就像丽塔所说的60年代迷你裙的发明。在彼时传统保守的男权社会,女性服装还较为繁复拖沓之际,青春活力、离经叛道的迷你裙,带来了女性身体的解放。
70年代,同样是一个打破传统与禁锢的好机会。而米兰,刚好抓住了这一机会。
在此之前,意大利时尚产业更多是一个努力追赶的小弟身份。法国有圣罗兰、纪梵希,英国有玛丽·昆特、薇薇安·韦斯特伍德,意大利有谁呢?
法国时尚记者更是讽刺道,「意大利时尚界实际上是聘用了六位巴黎设计师」。
不过,也正是在70年代,随着意大利纺织服装业与手工业的转型,随着意大利政府将政府时装局搬迁至北部的米兰。
米兰迅速蹿升成为国际时装设计与贸易的重要之地,各类时装公司云集米兰,米兰成为时装业新的风暴中心。
一大批杰出的时装设计师也因此涌现,各种新品牌雨后春笋般不断诞生。
1972年,当还未成名的詹尼·范思哲去到米兰时,他回忆道,几个当红的意大利设计师,沃尔特·阿尔比尼、克里琪亚、米索尼也都相继离开了佛罗伦萨来到米兰,并且在米兰开始举办时装秀。
而这些名人,也都悉数出现在了《意大利制造》中。
一集至少介绍一位,短短几十秒的科普穿插在剧情中,有趣又专业。
比如第一集出现的沃尔特·阿尔比尼(Walter Albini)。
虽然他的名字被现在大多数人遗忘,但对意大利时尚业来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剧里科普介绍说:
「在阿尔比尼之前,没有“时装设计师”这个说法,人们为了他而专门创造了这个词。就是他,创造了双层服装样式,让时尚走向普通人。如果没有他,时尚仍被囚禁在时装店里。」
第一集里,女主作为丽塔的助理,前往拜访和丽塔关系很好的阿尔比尼,有了那幕惊艳的改造场景:
扯开裙子,撤掉衬衫的领子,平底鞋改穿长筒靴,再加一条皮带,初入职场的女主就这样第一次拥抱时尚。
第二集出现的克里琪亚(Krizia),被称为「意大利时尚教母」。她喜欢破旧立新,撼动固有认知。她大胆运用金属、橡胶这些材质,让它们登上秀场舞台。
她还广泛运用动物元素,被称为「如梦动物园」。她同时也是后来热裤和骑行短裤的最早发明者。
第二集便以秀场的形式还原了热裤诞生那一场时装秀,初生犊牛不怕虎的女主也假冒他人闯入了会场,还意外采访到了克里琪亚。
还有第三集的米索尼夫妇,是第一个让模特脱掉bra走秀的设计师;
第五集的乔治·阿玛尼,带着他的「权力套装」(Power Suit)出现,给女权主义注入新的灵感。
《意大利制造》每一集都有著名设计师和他们的灵感场景。也正是这些人,让米兰树立起此后「时尚之都」的名号,直至现在。
▼
这部剧其实还暗含了另一条线,这就是「时尚解放女性」的主题。
197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席卷全球,无论在公共话题还是私人家庭领域,解放女性都是当时的热门话题。
意大利的女权运动也在1974年至1978年间波及至全国。
女主角伊莲妮虽然并未直接参与这场运动,但她正是置身其中无数觉醒女性中的一员。
在进入《Appeal》杂志社工作之前,伊莲妮有一个稳定的男友、一个暴权的老爸,他们都喜欢不过问她的意见直接做决定。
父亲讨厌她推迟毕业,却不支持她出门工作;男友抱怨她工作后没有时间陪他,甚至想用婚姻绑定她。
有一段男友和他上司的对话,正说明了当时意大利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普遍看法。上司问说:
「她不会是那种所谓的现代女性吧,有着稀奇古怪的想法,要求什么平等、想出去工作之类的。」
男友回答,「不会。结婚之后,我肯定会对她说,你给我在家待着。」
职场给女主带来越来越多的自我认同,也让她和男友渐行渐远。终于在一个父母决定的订婚宴上,伊莲妮拒绝了求婚,果断离开。
这是伊莲妮从一个待嫁女学生到独立女性转变的开始。也正是因为职场经历,让她改变了原本的固化人生。
剧里的女主编丽塔有一句名言说,「是观念在推动世界运转,时尚在改变,世界正在改变」。
时尚在变,时尚带来的女性观念也在变。
一如乔治·阿玛尼为职场女性设计的「权力套装」,将男装改良、增大垫肩,凸显简洁与干练,专业和力量。
他说,「优雅不是要惹人注目,而是被人铭记。女性是独立的,能在生活中平衡工作与感情。」
女主角伊莲妮感叹,「您这是在用针线解放我们女性呀!」这话并不夸张。
记录一个时代,一本杂志,一个职场女性,《意大利制造》这部剧可大可小,但它真的非常伟大,而且拍得还精致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