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晚了,眼看着上班要迟到,发微信跟领导说:“不好意思,路上堵车,可能要晚点到。”

妈妈打电话过来,问“饭吃了吗?”你明明饿着肚子在加班呢,顺口说了句“吃过了!”

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问你“好看吗?”你点头微笑“好看,很适合你!”心里却暗自嘀咕:这衣服其实有点显胖!

作为一名HR,应聘者的简历写得无懈可击,深得你心,你惶惑的是,简历的背后,是否隐藏或夸大了某些信息,比如学历、职位等。

……

有机构研究表明,我们大多数人每天会遭受将近200次的谎言。这意味着什么呢?除去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相当于每小时会面对12次的谎言。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1)

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再诚实的人,也免不了说谎。

这些谎言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

善意的谎言对我们的生活无关紧要,我们也不会整天想着去如何揭穿它们。

可是,在这林林总总的谎言中,总会有一部分是我们期望能从中得到真相的,因为它们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生活、感情……

《别对我说谎:练就一双精确识人眼》是美国作者迈耶的巅峰之作。它总结并综合了各种测谎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发展成为一种辨识谎言的方法。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2)

谎言的定义。

现代的社会科学家,将谎言中的道德与情感进行剥离,创建出关于谎言的四重定义标准:

1、谎言必须包含虚假的信息或表象。

比如上班迟到这事,明明是自己早上起晚了,却偏偏把原因安放到“堵车”这件事上,“堵车”在这里传达的就是虚假的信息。

2、谎言必须有欺骗的对象,否则只能称为自我欺骗。

这一点不难理解,谎言是说给别人听的,没有听者,谎言自然无法成立。

3、谎言必须是有意图的欺骗,否则只是一个诚实的错误。

也就是说,那些善意的谎言并不能称之为谎言,最多算是个诚实的错误。真正的谎言,是有意图的欺骗,达到蒙蔽对方,使其对谎言深信不疑的目的。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3)

比如,丈夫出轨,只要他还不想离婚,他就不会在妻子面前承认。即便妻子有所怀疑,丈夫也会用各种谎言进行欺骗,为的是取得妻子的信任,继续在妻子面前伪装成一个忠诚的男人。

4、谎言需要能够引起我们探究真相的欲望。

你在路上碰到一个熟人,习惯性地打招呼:“吃了吗?”

对方回答:“吃了!”

或许对方还没来得及吃饭,但对于你来说,他吃没吃饭并不能引起你的好奇心,你也不会想着去证实他究竟有没有吃饭。

相反,娱乐圈的八卦总是容易引起吃瓜群众的好奇心。

这对明星夫妻到底有没有离婚呢?

这个男演员是不是真的出轨了?

这对荧屏情侣私底下是不是真的在谈恋爱?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4)

面对明星们的“澄清”、“力证”,娱乐媒体和广大吃瓜群众往往并不买帐,这些信息对他们来说更像是谎言,他们想要挖掘的是背后的真相。

从以上四重定义标准可以看出,谎言就是将虚假的信息有意图地告知对方,并诱使对方做出错误决定的信息。

人为什么会说谎?

动物也会说谎,就好比变色龙,用变化的身体颜色作为防止被发现的手段。科学研究表明,人跟动物一样,说谎来自于生命的一种本能。

有一项非常著名的测试:

将一名只有3岁大的孩子独自留在房间里,并且告诉他不要去瞧房间里堆放的玩具。

通过房间里的摄像头发现,在这群受测试的孩子当中,高达90%的孩子会偷偷地去看那些玩具。当测试者询问这些孩子时,只有38%的孩子承认自己确实偷偷瞧过玩具。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5)

当测试者用同样的方法去测试5岁大的孩子时,得到的结果是,没有一个孩子承认自己偷偷瞧过玩具。

这说明,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说谎的概率也在相应提高。

在你小的时候,或许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趁父母不在家,偷吃父母藏在柜子里的零食。当父母询问你有没有偷吃的时候,却坚决地予以否认。

为什么?因为承认了,难免会受到一顿责骂,而说谎,却能让你在得到零食的同时,还免受责罚。对说谎者来说,这就是说谎带来的好处,也是人为什么会说谎的最原始念头。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6)

从科学严谨客观的角度分析,说谎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攻击性动机和防御性动机

攻击性动机,表现在说谎者为了获得不正当的利润,或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局势,亦或是为了给他人留下积极的印象以赢得尊重等方面。

带有攻击性动机的谎言,广泛地存在于职场、商业领域,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关于谎言的业务开始应运而生。就比如,国外有些公司专门从事为他人编造谎言的工作。

防御性动机,其目的可能是为了避免遭受惩罚,比如我们小的时候,偷吃零食又不敢跟父母承认;

也有可能是为了保护他人不受惩罚,这种情况往往是为了替别人承担错误而被迫说谎;

还有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到伤害。

前几天,部门聚餐,却没人带上小陆,不是排斥她,而是领导疏忽了,忘了通知她。

小陆是个敏感的姑娘,内心并不好受。可是,当大大咧咧的小张问她为什么那天没去聚餐的时候,她的理由是“那天我正好有事,所以没去。”

这件事上,她正是用了说谎的方式,掩饰了自己受到的尴尬与伤害。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7)

防御性动机还存在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为了摆脱尴尬的处境,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

说谎是人的本能行为,有人诚实,有人狡诈,原因在于每个人对“说谎”这一事件的认识不同。

我们如果能判断出说谎者的真正动机,就能更准确地识别对方的谎言。

如何通过对方的语言,辨别其是否说了谎?

人都有好奇心,也都有获得事情真相的欲望。

当你对一个人说的话产生了怀疑,想迫切知晓他有没有说谎,事件背后的真相到底如何,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是再正当不过的心理需求。

如何找出谎言中的蛛丝马迹呢?

我们可以学习一下语言侦察家的方法。他们会密切注意四个言语特点,即语句结构、语言漏洞、发音、态度

通过这四个言语特点,我们普通人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揭开迷雾的线索。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8)

1、语句结构

一个人在说话时的语句结构,能为谎言识别者提供丰富的信息。

不同的语句结构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表达方式:

鹦鹉学舌式表达

指的是你问了对方一个问题,对方没有直接提供答案,而是将你的问题重复了一遍。

他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拖延时间,好让自己有思考的余地。

比如,妻子问丈夫:“晚上去哪了?”

丈夫回答:“晚上去哪了?呃……加班!”

对方为什么会一字不漏地重复你提出的问题?这说明他不想告诉你正确答案。

假如,他只是简单重复“去哪”,或许不是说谎,只是因为他想弄清楚你提的问题 。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9)

回避式表达

也就是说,对方忽视或回避你的问题,或者随即提出一个新问题,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实际是在分散你的注意力,顾左右而言他,让你最终放弃自己的疑问。

内疚式表达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回避性的策略。

作者迈耶在这本书里举了个例子:

假设你作为人力资源部的一位小领导,正在询问一位员工:“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你通常选择哪个出口离开办公大楼。”

如果她不想正面回答,她会挑衅式地反问你:“我敢打赌你不会追问公司里任何一位主管以上领导的进出,你们只会盘问我们这些底层的员工而已。”

当你忙着辩解自己没有任何偏见时,她的目的就达到了,那就是希望你放弃对她的盘问,这就是内疚式表达的魔力。

距离式表达

如果你认真观察,便会发现,越是说谎的人,越会在谎言中努力地避免提到自己。

距离式表达是谎言的一个标志现象。避免提到自己的名字,是说谎者企图将自己和事实本身保持一定的距离。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10)

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例子。

克林顿性丑闻事件中,当媒体问他与莱温斯基是否真的有婚外情时,克林顿的回答是:跟那个女人没有婚外情。

在这里,克林顿用的就是距离式表达。他没有用代词“我”,同时,他也没有直接说出莱温斯基的名字,而只是用了“那个女人”。

在他的潜意识里,这么说是为了拉开自己与这件事的距离,将自己和眼前的问题撇清。

2、语言漏洞

语言漏洞指的是人们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编造谎言上,从而使他们的大脑跟不上话语中产生的错误。

比如,“呃……”“啊……”“哦……”在说话时,出现前后矛盾时用的这些词,就属于语言漏洞中的一种。

语言漏洞中还包括了明确否定和啰嗦式否定的表达方法。

一般来讲,说实话的人往往会直截了当地拒绝承认自己做了坏事。他们会说“我从来没有欺骗过任何人”;

说谎者则会使用如下明确否定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我没想要欺骗你”“我没想过去那里”。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11)

啰嗦式否定呢,比如这种情况,“我的确没有做”“我真的没有做”。

而事实上,当一个诚实的人被冤枉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说的是“这不是我做的”。

二者区别在于,前者少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希望还自己清白的强烈情感,可能正是因为说谎者急于想强调自己的诚实,反倒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

3、发音

比如,声音音调提高、说话前长时间停顿、说话语速总体比较慢、声音呈现出不自然或紧张的特点。

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大量的注意力放在维持谎言的所有细节上,因此,语速会比平时说话的速度慢一点,并且,说谎者试图掌控谎言,会过度控制他们的声音,这样,听起来就会给人一种刻意而为之的感觉。

值得探讨的一点,对于发音的判断,依靠的是我们主观的判断,也许你听起来不正常,但对其他人来说,听起来却十分正常,所以发音这个细节,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参考,不能一概而论。

怎么简单的判定对方是否说谎(如何通过语言信息)(12)

4、态度

一个人说话时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言暗示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他的态度。

在你与对方语言交流的时候,想一想,他是否直接干脆地回答了你的问题?还是躲避问题?对方说话是自信流利?还是谨慎犹豫?

从一个人对于愤怒的表现,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对方如果说的是实话,在被诬陷、被指责的情况下,他们的愤怒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息。

假如对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说谎者,在遭受怀疑的时候,他们同样会表现出极度的愤怒。

只不过,这是迷惑你的表现,一旦他们得知你已经真正相信了他的话,他们会立即转愤怒为平和。

工作上,谁是值得信任的人?

交友时,谁是坦诚相待的人?

恋爱中,对方是否值得托付一生?

这些,都需要我们有识人的眼光,有辨别谎言的技能。

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说一些恰到好处的赞美之辞,能促进人际间的和谐交往,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谎言有本质上的区别。

但,一定没有人喜欢听到恶意的谎言,假装无辜,欺骗别人感情,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径,只会遭受世人的鄙夷与不齿。

诚实,一直是我们行走世间最该保有的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