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和别人交谈过程中,能够辨别出别人是否对你撒谎很重要。当你知道别人对你说的话是真还是假时,你才能对自己的下一步做出正确的决策。防止因受骗而损失感情、时间、精力和金钱。既然防止受骗如此重要,那么有没有一套方法能在交谈时就能快速识别出对方所说的话是真是假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教会大家几个易懂易学的方法,让你快速判断对方说话的真假。
1、看对方的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是不会骗人的,透过眼睛可以看到人的内心。那么如何利用眼睛来测谎呢?这里有两个要点:
第一,不可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要等到对方关键语句出来,即你想要知道对方是否说谎的话出来时,再猛的盯住对方眼睛,注视对方目光。为什么不可一直盯着对方眼睛呢?因为你一直看着对方眼睛的话,对方会习惯于在你的目光注视下说话,即使说谎话了,也会显得自若泰然。
第二,等到对方关键语句出来后再猛地目光转向接触对方眼睛,捕捉对方的目光是否有惊慌或游离想要逃避的信号。猛然目光接触是让对方知道你对这句话很看重。这时一般人他说关键语句时撒了谎,会有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再感受到你审视的目光,他会不自然的想要逃避你的眼睛。此时,哪怕他的目光有一瞬间的躲闪或不自然,你也能很容易的感受和捕捉到。一旦捕捉到这些信号,你就要当心了,要提高警惕,加强心理防备,对对方说的话不要轻信,而要更进一步去佐证。
2、看脸部朝向。有些人说了慌,他的脸部会很夸张的转向一边,或者低下头,用以逃避说谎的紧张感。因为人的全身上下裸露面积最大的就是脸部,脸部是完全没有遮挡和防护的。可以说脸部是人的潜意识中最没有安全感的部位。
大家可以做一个实验来测试脸部的脆弱和敏感性。找几位惧怕老鼠的女生,在屋子放几个老鼠,女生们一定尖叫着躲闪。如果让女生的脸上都带上厚实的面具再进行测试,可以看到一定有女生显得不再很惊慌。
说谎的人其脸部同样是敏感和脆弱的,但又没面具来保护它。没有保护就只能选择躲开,因此许多人在说谎后会下意识的改变脸部的朝向,其潜意识里目的在于躲开你那如长矛般刺向他的目光。
3、看对方的说话语句是否带有第一人称的“我”、“我们”等代词。如果在应该使用这些代词的地方,而对方跳过没有使用,极有可能显示对方在说谎。因为在人潜意识的道德观念中,说谎骗人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人一旦说了谎,就会与他潜意识的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此时,人就会在谎话中下意识的或者说“掩耳盗铃”式的将代表自己的第一人称代词剔除掉,用以缓解自己因说话而产生的不安或罪恶感。举例说明:
妻子问丈夫:“今天那么晚才回家,你去哪了?”
丈夫回答:“和同事一起去喝茶了。”(注意:丈夫没有说“我和同事一起去喝茶了”)
妻子又问:“那你们喝酒了?”
丈夫答:“没有,没有喝酒,只是在喝茶”(注意:丈夫同样没有说“没有,我们没有喝酒,只是在喝茶”)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丈夫在回答妻子的提问时屡次刻意剔除掉第一人称代词,因此,对丈夫的话妻子要进一步核实看是否是在撒谎。
4、假设场景测试。针对你所怀疑对方所说的关键句,利用该句子作虚拟情景假设用以测试对方的反应。
举例说明:
上文中丈夫说在喝茶时,妻子可以进一步这样问:“你们在哪喝茶呢?”
丈夫回答:“在茶叶商业街朋友店铺哪里呀”
妻子说:“啊,在商业街那里呀,我看了新闻,今天那里不是发生一起车祸吗,店铺里的人都跑出来围观,你看到没有,严重吗?”(其实这个车祸环境是妻子虚拟出来的)
丈夫答:“......”
丈夫到此时就会显得很为难,因为实际上他并没有到过商业街,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妻子的话。其实到此时丈夫回答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妻子看到丈夫的犹豫、为难、思索的表情,她就明白了丈夫没有到过商业街。
5、突然回顾求证关键语句,看对方的反应如何。在谈话过程中,对有对方说出来有存疑的语句默默记在心中。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再突然回顾以求证的方式询问对方,看对方的表现和反应是否自然,再次回答的时候是否有迟疑、停顿的迹象,其信息内容是否前后一致。有时候一些很细节的信息,如果对方不是亲身经历,而是临时编造想出来的,过了一段时间再回述,极有可能出现前后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哪怕说一致了,因为要经过大脑思考,也很容易呈现出停顿、迟疑的现象。
结束语:我们都希望天下无谎,所遇到的每个人都是真心的善良的,但现实告诉我们生活处处存在谎言和欺骗。我们不能堵上别人说谎的嘴巴,唯有修炼自己的一双“火眼金睛”,让自己少受谎言的欺骗和伤害。希望以上识别谎言的小技巧能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