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秋坟成绝唱,可怜七月落薇花……叹句绝代歌星,一朝人亡物化。歌国女儿声价重,当年有几个得如她。”经典粤曲《七月落薇花》将一代宗师——粤曲星腔创始人小明星邓曼薇命途多舛的一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传唱至今。

佛山石湾陶瓷博物馆(这位佛山三水先贤)(1)

近日,走入邓曼薇的故乡——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伏户村委会墩头村,一座以她为名的纪念馆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该项目是云东海街道立足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振兴为抓手,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

佛山石湾陶瓷博物馆(这位佛山三水先贤)(2)

广采众长,独创“星腔”成为曲坛魁首

小明星原名邓小莲,1911年出生在佛山三水墩头村一户普通的船工家庭,6岁丧父,因家境贫困,幼年便被送到广州河南的六婶做养女。邓小莲自幼喜好唱曲,颇有天分。

由于家境贫寒,仅读了两年书的邓小莲不得不辍学回家。当时广州已有歌坛,养母看邓小莲很有天分,想把她培养成歌伶,于是请了一位周姓师傅正式教她唱曲,后再拜叶贻荪为师。

十一岁时,邓小莲就以童星身份灌录唱片,最初两首是《发疯仔自叹》《水晶帘下看梳头》,其腔韵为人惊叹,被誉为“小小的明星”,于是周师傅帮她取了“小明星”的艺名。初习粤曲“大喉”,小明星天分过人,仅半年时间,已能在堂会演唱《岳武穆班师》《山东响马》《五郎救弟》等名曲。十五岁正式在广州“咏觞”茶楼歌坛登台。

佛山石湾陶瓷博物馆(这位佛山三水先贤)(3)

小明星擅长唱哀愁幽怨之曲,为了更好地表达细腻的感情,她曾向瞽师钟德学习唱腔,又找到名“玩家”乐师盛献三指点。她习唱了盲德的《宝玉祭潇湘》南音名曲,既吸取了盲德的唱腔,又发挥了自己的创腔,在歌坛演出,听众赞绝,从此,小明星便改唱平喉。

小明星深感歌唱别人唱过的旧曲,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唱腔局限,难以发挥自己声腔特色。因此,她极其渴望拥有自己的曲目。为此,她到处物色撰曲者。后认识了编剧家王心帆,小明星迎来艺途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王心帆为她首作《痴云》文词典雅,拟意含蓄,在曲式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粤曲的句格,有意为她创造新腔提供条件。《痴云》一曲唱出,腔韵跌宕流畅,音色甜润,字正腔圆,以情带声而感人心肺。一曲《痴云》奠定了“星腔”的基础。

此后,王心帆为小明星量身订造了数十首星韵心曲,并为她取名“邓曼薇”。她还得到当年乐坛大师梁以忠赏识,为她设计独特的唱腔。富具革新、创造才华的小明星广采众长,善于从民间艺人及前辈名伶的唱腔中吸取精髓,注重学习民间的说唱艺术,对南音、木鱼、粤讴、龙舟等地方曲艺形式无一不黯熟,更从外国歌曲中领悟了新的音乐元素。

多番钻研后,她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一种感情细腻、低回婉转,缠绵悱恻,沁人肺腑的声腔,在行腔运气、吐字转板,声韵格调方面自成一家,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星腔”,在名伶辈出的年代,成为曲坛魁首。

佛山石湾陶瓷博物馆(这位佛山三水先贤)(4)

巾帼怒吼,唱响爱国粤曲激励国人

正当小明星走向辉煌之时,日寇侵华,处处烽烟战火。小明星虽是一介女流,爱国之心却是巾帼不让须眉。1937年,上海事变,小明星演唱了《抗战胜利》。

七七事变后,小明星愤慨日军侵华劣行,特请撰曲家胡文森写了一首《人类公敌》,并灌成唱片,唱片一经发行,立即在粤港澳卖到断市。

香港被日军占领前夕,有汉奸以重金利诱小明星到当时中立的澳门,唱一首美化日军的粤曲,当即遭她痛斥和赶走。见小明星不怕“软”,敌人又寄去一粒子弹,以暗杀来威吓她。她却毫不畏惧,继续昂首阔步走到街头歌坛和广场大唱抗日粤曲。

此后,广州、香港均已落入日军之手,她不怕受迫害,联同众艺人,传唱宣扬抗日的歌曲。众所周知,小明星的声线并不适合演唱这些抗日歌曲,但她坚持用大喉演唱。

佛山石湾陶瓷博物馆(这位佛山三水先贤)(5)

“霹雳一声,惊破了和平之梦。举世人类,准备献血流红……可怜国土,染殷红,死难同胞,将命送……”从婉转的粤曲到激昂的爱国歌曲,在此艰苦岁月中,她不顾疾病折磨,以唱曲作为投向敌人的武器,激励起多少同胞奋勇抗战的爱国热情。

1943年8月,小明星带病最后一次在广州桨栏路添男音乐茶座登台演唱《秋坟》一曲时,演唱中由于肺病吐血而昏倒逝世,时年仅三十二岁。为了深切哀悼她,作曲家吴一啸专门撰了一首《七月落薇花》之曲,并由“星腔”第二代人梁瑛唱出,曲中“一曲秋坟成绝唱,可怜月落薇花”之句写尽了人们对她的无限怀念哀思之情。

小明星生命虽短促,但她却演唱过一百多首曲目,其中《痴云》《夜半歌声》《知音何处》《前程如梦》《风流梦》《无价美人》《归来燕》《人类公敌》《故国梦重归》和《秋坟》等为最具代表性曲目。

小明星毕生为粤曲唱腔艺术的革新、创造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曲艺志》评价她所创造的“星腔”,对广东曲艺和粤剧唱功艺术的发展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是整个广东曲艺和粤剧界众多唱腔流派中,造诣最深,成就最高的唱功艺术。

佛山石湾陶瓷博物馆(这位佛山三水先贤)(6)

筹资650万,纪念馆传颂小明星德艺人生

小明星一生与粤曲结下不解之缘,她呕心沥血打造的粤曲“星腔”,艳丽多姿、委婉动听、品位高雅,如今已传至四代人。

粤曲星腔2007年4月入选三水区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第一批佛山市级名录和第二批省级名录。2016年,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三水区共同出资打造的舞台剧《永恒的星光》再现小明星传奇人生。

“一个歌者,一个伶人,一个明星,一个悲剧的时代,一代艺术的宗师,一腔爱国的情怀,亦是一段传奇的人生!”时至今日,平喉四大名家的唱腔,仅小明星独创的星腔得以广泛流传,成为一代代歌者薪火相传的永恒星光,后人叹其艺术,敬其傲气,而悲其命。

作为云东海街道伏户村委会的历史名人,小明星一直盛名在外。为进一步擦亮粤曲星腔这张文化名片,去年伏户村委会筹资650万元,规划建设小明星纪念馆。小明星纪念馆项目负责人介绍,小明星纪念馆占地6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主体建筑2层高,采用传统岭南建筑特色风格。

佛山石湾陶瓷博物馆(这位佛山三水先贤)(7)

据悉,小明星纪念馆规划设置小明星陈列馆、星腔艺术展厅、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其中,陈列馆将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示再现小明星的传奇人生,馆中会有大量根据历史复原的场景,如具有广府文化特色街景、小明星在广州的住家场景,小明星演唱舞台场景,小明星在添南酒家舞台的绝唱场景等。

陈列馆将以“星腔回荡”为主题,分上、中、下三卷,分别以“历尽艰途终艺成”“爱国情怀曲歌扬”“夜半歌声故人来”为核心内容,展示小明星的少小学艺、开腔立派的艺术人生,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情操,英年早逝的跌宕命运。

小明星纪念馆从去年9月动工,目前主体建筑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也是云东海街道立足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振兴为抓手,打造的乡村振兴样本。

“我们希望通过纪念馆致敬小明星的艺术成就与贡献,让更多人知道她的德艺人生,进一步擦亮地方文化名片。”云东海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馆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的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满足长久以来缺乏文化场地的基层村民的文化需求,为伏户村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