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老家的婚俗好热闹

尹燕忠

青未了父亲的瓜田(故乡婚礼喜事儿)(1)

在鲁西南的平阴县一带,婚俗经历了不小的历史变革。总是由新风尚代替了旧习俗、旧习惯,而代之以新风尚新习惯,但也勉不了带点旧婚俗的味道儿,但破除了过去的陈规陋习,还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婚嫁在旧中国,男婚女嫁,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根本沒有自由。婚前。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或认识但不交往,根本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且礼仪多,规矩繁。一旦订婚或结婚,妇女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有的还有童养息、娃娃亲等。

先说婚事过程吧,大体是这样的:

一是订婚

男女一般到十七八岁时,媒妁便根据男女双方人材、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等方面,按照人材相当、家境相当或人材、贫富、贵贱三者互补,到男家和女家提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媒妁再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告知对方父母,双方各自请人合婚(即所谓命不相克、属相相容、出生时辰不相抵冲等),只要相合,门当户对,双方父母就算答应了婚事,就准备换帖。

二是换帖

换帖又叫换号,通俗作法是:男方先向女方写求婚帖,贴内装有一定数量的换帖钱,女方长者收到男方求婚帖后,回复允婚帖,内装压帖钱(通俗叫压号钱),由媒人送给男方,男方收到允婚帖后,在家设宴招待送贴人。帖分单页小帖和四折帖(俗称传大柬)。小贴男方一般写“敬求金诺”下署主婚人姓名,有长辈写最长辈男老的,有老爷爷就不写爷爷,有爷爷就不写父亲,女方亦如此。而女方一般写为“仰答玉音”,应写允婚人姓名。帖封面写:“天作之合、静候佳音、冰人传言等字样,也有写婚姻自主”的。

三是结婚

在旧社会,妇女一般到十七八岁就结婚,十五六岁结婚的甚少。结婚时间多数按女方属相由男方定,也有双方商定的。定好月份再选本月的黄道吉日和时辰。写成帖子由媒人送至女方,谓看日子叫脸面帖,贴内要装上钱,叫(折合礼),并为女方买衣服谓“催嫁衣”,女方的亲朋好友为嫁女送钱送物谓名为(添箱)。脸面帖一般写:何时何日是良辰,几时进家吉星临,十二属相全不忌。面向(方向)迎喜神,如不忌属相的也可写和谐社会讲文明,喜事新办迎新人。

青未了父亲的瓜田(故乡婚礼喜事儿)(2)

解放初期结婚当天,新媳妇还穿金戴银,穿绫罗绸缎长裙子,绣花鞋等,胸带铜镜子,腰别黄历本子,嘴里含上铜钱,头盖红盖头,始花轿天不明就进家。

1958年以后,就不用花轿了,有极个别的还用花轿,因用人多,花轿又不好找了,所以就用地排车拉媳妇,偶尔也有用小毛驴骑着回来的,需用四人相陪,男必各二人。后来就用自行车带,70年代用拖拉机,后又用双排车,穿戴改为现代服装。婚礼多为三鞠躬。原来候席都在家找厨师帮忙,头几天就要忙乎,一般下不来几十口子人,显得办婚事的人家人缘好,人也好看,显得和谐,而有的人家就找不人来,大送喜帖几百个,把席置上了,却候了八九席,有人说了,唉哟,老庞哟,你平时死孙头一个,人家有事你不偎边,你不给人家凑热闹,人家也不给你去热闹,你怕付礼,人家还怕花钱哩。更有个酸大二,有俩儿子,不找人也沒人上前帮忙,也只好酸大二当厨师,连当新郎的儿都去端盘子去了,这真吝啬鬼,不久婚事告吹了。

青未了父亲的瓜田(故乡婚礼喜事儿)(3)

2000年以来,结婚场面越来越时尚,一色轿车,白车打头,当下找车又上档次了,头四辆车必须要百万元以上的,有的新郎就要区个面子。意为白头到老,身着婚纱,由专业婚庆庆典,一般都去大酒店候席,一桌席几百元不等,县城省城需五百元以上,千元以上,那主持婚礼者巧舌如簧,夸奖的花都上了天,但都是从网上套下来的语言,言不由中,五六千元住掏给婚礼司仪了,新郎父亲眼红,可新郎要面子,婚礼中男方父母、姑姑、姨、叔等要掏红包,媳妇要喊称呼,女方也如此。男方长辈拮据的,男方周到,事先把红包递给老人,以免尴尬了,一般主持要一个小时,司仪要唱要跳,等到坐席就十二点了,这里婚礼开始是十点十分,求个十全十美之意。

坐席要找个总理按席,按辈份,接亲朋知已程度去坐。

女亲家是男女得四席,找上有头脸人物上,人也话眼皮子,有用的人就去陪客了,男方找正局,女方找副县,这可得有地位的,一般人不行。

喝到七八成上,新郎新娘要斟酒,还得跟上个相当光鲜的好嘴儿去说话,一般斟四个酒,过去用公盘轮转,当今用公盘轮流向客人杯里倒酒,从开始结婚到满酒均有摄像师拍照,过后留个纪念。

参加过省城的婚礼宴席,简单的很,宴厅有放像银幕,喝酒均由主人一举杯喝几个,各席上也虚应一下子。

结婚四天后要回门,新郎新娘由个本族能挡门面的人去支应,新郎做主座,双盘双碗双酒杯双筷子,一般不喝酒,家里父母嘱托了,喝大了要胡排潮话就难看了,陪送去的长辈也不好交待了。

结婚时都收亲朋好友喜礼,一般都双数,求个吉利。

总之,我们家乡的婚礼也在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图个时尚,又有亲情文化味道儿,这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隆重热烈也是可以理解的。

青未了父亲的瓜田(故乡婚礼喜事儿)(4)

尹燕忠,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济南日报》《济南时报》、中国西部散文选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黄河文艺》双刊号、《洛阳晚报》《泰山文化》《大汶河》《楚风》、《青年文学家》双刊号,作家出版社《国庆征文选》等发表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精英专刊上发表传记,小说《方河的婚事》在“鲁王工坊杯”首届小小说大赛中获得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莱芜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研究院三等奖,报告文学《美丽的毕庄脱贫记》被济南市文学艺术联合会评为优秀奖,小说《梅花》被评为玫瑰文学奖,并多次获奖。

2021、3、2日早上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