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马桶盖四成产品不合格 或致“火烧屁股”

智能马桶盖的执行标准(智能马桶盖火了)(1)

图片来自网络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份抽检报告显示,在抽检的智能马桶产品中,有四成不合格,大部分问题集中在耐热耐燃性能上,很多企业压根就没添加阻燃剂或没足量添加阻燃剂,而这是有火烧屁股风险的。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15个省份的45家企业生产的45批次智能马桶盖抽检,结果居然18批次不合格,占比40%。产品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耐热和耐燃不达标、安全水位技术不过关等。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士表示,耐热和耐燃是电器安全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如果非金属材料的耐热耐燃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话,产品出现故障或者过载时,是有可能会发生冒烟、起火等事故,直接就能危害到人身安全。

在这18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17批次坐便器的坐圈材料耐燃检验不合格,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坐圈生产过程中,压根就没添加阻燃剂或没足量添加阻燃剂。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智能卫浴分会秘书长黄芯红表示,主要是因为企业对这个检测标准不是很了解,但去年也就这个问题组织培训,学习标准,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

新兴产品 行业缺乏标准

据媒体报道,智能马桶盖着火事件已不是个例。2007年《北京晚报》曾报道,日本TOTO公司的智能马桶盖在一年时间内收到了3起起火投诉,26起冒烟投诉。TOTO发言人表示:“起火位置恰好在使用者臀部下面”。最后,他们对那些马桶盖进行了回收。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产品的附加值随之降低,企业对于阻燃剂添加环节也有成本考虑。

2013年,山东一位朋友家里的坐便器也发生自燃情况,他连称侥幸,说如果自己晚半分钟发现,屁股就要被烧了。2014年,西安市民袁先生某天早上买菜回来,发现家里浓烟滚滚,一查看原因,才知道原来是卫生间的智能坐便器着火了。就在几个月前,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又爆出了一则发生在南京的智能马桶自燃事件。

自去年国人去日本“疯抢”马桶盖,智能马桶盖一炮而红,但是由于此类产品还处于市场初创阶段,所以标准尚未建立,之前也未曾经历过行业的监测。加之厂商对标准并不熟悉,而且耐热耐燃等要求并不在智能坐便器的范围之内。导致了大批不合格产品出现。业内认为,尽快建立核心技术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据专家介绍,加阻燃剂的成本远不止阻燃粉,其中还涉及到技术、模具等问题。加阻燃剂需要重新调整配方,重开模具。若是技术不够硬,加阻燃剂就会导致成品有瑕疵。而且开模具的成本也较高。所以一些微型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就干脆不加。但是,作为用户每天的必需用品,在安全问题上就要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

另外,智能马桶盖的操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门槛。因为一般的智能马桶盖往往配有按钮很多的操作面板或遥控器。这就增加了老人、儿童的操作难度。而操作错误则会使其无法顺利达到喷水、加热、除臭等效果。

最后,智能马桶盖维修代价大。作为电器产品,其内部的集成电路等都有较高科技含金量。一旦在保修期过后出现问题,消费者就不得不自行处理,如果需更换核心部件,那也将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据统计,2015年一整年,国内智能马桶的销售同比增长20%~30%。智能马桶盖由于其诸多优点而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其在各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