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超 崔常松

让新区人民生活得更美好,一直是太白湖新区管委会的奋斗目标。2020年,在太白湖新区管委会与济宁市教育局组织领导下,济宁市第一中学受委托,全权管理由太白湖新区正在建设的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济宁市第一中附属小学(文中简称:济宁一中附属小学)应运而生。如今,在崭新的校园里,学校潜心于学术氛围的营造,致力生态学习圈的打造,依托济宁一中的教学资源,结合附小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用最短的时间提升教育质量,特色办学、早出成绩、回报社会,办一所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知名的一流名校。

传承百年一中文化

建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校由一个年级,增加到了三个年级,22个班,1013名学生,学校的发展也是新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济宁第一中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杜鹏说。为了满足太白湖新区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2020年9月1日,济宁一中尚书中学堂和济宁一中尚书小学堂正式开学。为有效探索十二年一贯制基础教育模式,更好地发挥百年优秀办学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经学校党委研究,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决定与太白湖新区管委会合作办学,托管太白湖新区第二中学和第三小学。2020年9月,学校招收第一批学生,由于校舍建设尚未竣工,学校在济宁一中艺术类一楼改建教室,供师生上课使用,校名暂定为济宁一中尚书小学堂。

2021年9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区办学。太白湖新区根据区内中小学整体布局安排,学校在市、区编制主管部门注册校名为济宁市北湖第三小学。为使社会明确了解学校与济宁一中的关系,搬迁后,学校挂牌名为济宁一中附属小学。为传承和发展济宁一中百年文化,学校以“循大道、尚读书、臻至善”为办学精神,以“守规则、求实学、敦友谊”为校训,确立了“崇德 启智 健体 尚美 力行”的育人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彬彬有礼、乐观向善、好奇求知、责任担当的少年,学校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确立了“培养良好习惯 成就幸福人生”的育人理念和“乐学、善思、求真、向上”的学风。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课程方案,以综合课程为主,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课程。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我们坚持以虚心学习为引导,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方向。”杜鹏表示,在今年暑假刚开始时,她带领学校全体教师前往微山湖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封闭学习。从红色教育到全省班主任提升培训会,再到新课标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纵贯整个暑假。“我们邀请了北京、济南的教育专家进行了详实的新课标培训。”济宁第一中学附属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媛介绍,为及时把握新课标调整内容,更好地把握教材,学校要求每位老师研读新课标内容,并于8月24日进行集中培训,细致学习近半年最新教育文件。同时,通过骨干教师讲授成长经历,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意识。

由于学校为新建校,青年教师较多,为此,每次开学前学校都会拿出大量时间进行全册教材通研,确保教师更加精准得把控教材。而后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让所有老师提前完成一个月的备课内容。除师资能力提升外,学校还围绕校园文化、党建文化,设计了文化列车及安全长廊,增强学校文化氛围。同时,经过系统整合提升的心理辅导室、宣泄室、茶艺室、广播室也将于新学期同步启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济宁市高新区第一小学简介(济宁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1)

狠抓文明礼仪教育

传统文化融入校园

在济宁一中附属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仅是听讲者,更是课堂参与者。二年级1班语文教师江甜甜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们表演起了课堂情景剧,现场演绎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的故事。

“用文章中的语言进行表演,沉浸式课堂让孩子们对课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和作品产生共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演时,脑海中想象着自己表演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会表现得更逼真。”江老师说,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在台上的应变能力得到锻炼,也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课程开设上,除开设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外,还结合自身优势,开设了书法课和阅读课。学校特聘济宁一中专业书法教师来为孩子上书法课,进行书法启蒙,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专门的阅读课,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同时,开展了亲子共读、亲子寄语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读书。

济宁一中附属小学从入校伊始,就狠抓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劳动意识培养、阅读习惯形成、书写基础练习等等,班主任工作“深”而“细”、“精”而“微”,通过多种渠道,每天至少都要深入观察了解一位学生,然后与其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尽快全方位掌握学情,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发展成长档案;每隔一段时间,班主任就会召集全班任课教师召开碰头会,交流班级情况,并和任课教师一起,进行全员大家访。学校加强家校共建,开学初就及时召开了全体家长会,成立了班级、学校家委会,并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全面了解家长、社会的需求与反响,促进“家长与学生共成长”。学校还利用每天晨读时间,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教师们精心挑选适合儿童诵读的经典古诗,制作成精美的课件,每日一首,日积月累,旨在让孩子从小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家国情怀,以期待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少年君子。

“我们通过诵读课、书法课将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底蕴渗透到学校教学中来。一所优质的学校一定是有文化品位的学校。一年来,学校多方位打造校园文化,让学生视线所到之处,都带有教育性。这些校园文化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家长,让他们更融入学校的文化氛围,更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杜鹏说。

“青蓝”工程传帮带

教学团队朝气蓬勃

如今的济宁一中附属小学,人才济济。选调来的骨干教师中,教师马丽曾获得济宁市优质课一等奖、济宁市语文教学能手,教师李盼获得济宁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2016年获得了山东省优课等荣誉,教师王媛为济宁市教学能手,教师孙静萍为济宁市小学英语教学能手,教师韩爱英先后两次获济宁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及济宁市特级教师称号。

青年教师邵凯宁去年3月份来到济宁一中附属小学大家庭,“当我加入济宁一中这个大家庭时,内心已经不能用激动和高兴来形容了。”邵凯宁担任济宁一中附属小学一年级四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曾获得济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微山县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青年乡村教师称号。从教7年,带过三届小学毕业班,对语文阅读及写作有独特的教学见解,对学生永远保持朋友的心态,去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舞台,开学之初,学校就有序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和新入职教师汇报课的教研活动,既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又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青蓝工程传帮带”活动促进了新老教师的互助互学,共同提高。每一位教师用智慧锻造着新学校的课堂魅力,在课堂上,有着激情四射的创新与突破,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与滋养。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各种业务培训。先后组织了与附中教师的同课异构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入职教师的亮相课,课后的座谈评课更是讲民主、讲学术,百家争鸣、气氛热烈,优点长处大家学习借鉴、找出问题大家共同克服。在教学方面,学校推行以老带新机制,骨干老师的经验心得,对于青年教师倾囊以授、毫无保留;青年教师更是虚心向学、如饥似渴,常是意犹未尽、子夜方休。

济宁市高新区第一小学简介(济宁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2)

尽管刚刚起步,学校却有着十分明晰的目标: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将逐步实现理念现代化、管理规范化、运行科学化、设施标准化、校园智慧化、环境人文化、教师专业化、教学优质化、特色个性化。办学质量与社会声誉在济宁市达到领先的水平。“我们会依托济宁一中的教学资源,结合附小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用最短的时间提升教育质量,特色办学、早出成绩、回报社会,办一所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知名的一流名校。”杜鹏说。

济宁市高新区第一小学简介(济宁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