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让格尔木市环境变得更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玉宏摄
从铁锹、铁镐到大型机械。
从少数努力到全民参与、军民携手。
从慕生忠将军种下的第一棵青杨到现在42877.2公顷的造林面积。
从戈壁荒滩到沙漠绿洲……
自1954年建政以来,一代又一代格尔木人坚持不懈,在戈壁荒滩深处种出了一片又一片绿色,那是令人惊叹的奇迹、那是发自内心的传承。
许多格尔木的“80后”都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格尔木市有绿色但很少,且仅在夏季和初秋的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才能看到。现在,街道上,绿为底色,红、黄、紫、粉……五彩缤纷,春末到冬初,那一抹绿是那样动人,让西部小城一片生机盎然。
说起格尔木种树的故事,点点滴滴,让人心中感慨万千。
2016年的夏天,驻格某部队因建设需求,要进行营区供暖管网改造,原本种植的树木像宝贝一样被包裹起来,送往其他兄弟单位。看着树木一棵棵被拉走,许多官兵都感慨地说:“这里种一棵树太不容易,移走了也不知道适不适应,一定要活了才行,要不这么多年白长了。”
在格尔木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夏天,新种的树木常常挂着营养液;冬天,一床床棉被裹在树的下面,大家都调侃说:咱格尔木种树,夏天打点滴、冬天穿棉衣。树木有了病虫害或被移植、被砍伐,总会有百姓去关注、去询问,如果有树死了,看到的百姓都会心痛,因为在这里,增加一点绿色太难了。格尔木海拔2780米,干旱少雨、土质不肥,一棵树成活需要3年时间,因此,大家对绿色寄予了希望,也寄托着一份深深的情感。
正是因为这份情感,才让格尔木的环境越来越好。承载着三代格尔木人的奋斗和汗水,植绿、护绿、守绿已经成为全民支持、参与、传承的一种实际行动和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和实际行动,让这个曾被称为“戈壁荒滩”的高原小城,在发展中成长为一块沙漠碧玉、一片沙漠绿洲。
格尔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一座发展中的城市,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绿色的城市,每一代格尔木人都会给自己的儿女讲述格尔木人种树的故事,每一代格尔木人也都像自己的前辈一样,持续种树,不断造林,让这座青藏高原上的小城越来越美丽。(马玉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