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辉阁(靖石山辉阁)(1)

临江辉阁(靖石山辉阁)(2)

临江辉阁(靖石山辉阁)(3)

(图片与文无关联)(图三来自网友)

007年,于都县靖石乡人民政府与于都县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组织了一些工作人员作为《靖石乡志》的初审、终审人员,克服困难编写并出版了乡志。这部乡志的字数为360千字,印数1-500,开本为787x1092mm。

乡志编后记特别声明:由于时间仓促,资料等有限,存有误和漏,允许指正。这表明了编者们的正确姿态。

乡志第十六章讲到小学教育,其中对田东小学起首的描述是:民国时期三飞角刘氏公堂办有私塾⋯⋯1991年在三飞角老学堂后面新建砖混结构教学楼二层⋯⋯。

其实,这个刘氏公堂私塾正确的名称是“山辉阁”,而不是“三飞角”。会叫错,大概率是因为乡音土语的口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当地“读书人”的不注意。

2019年,当地刘氏一个老者告诉我,他小时候还有这个公堂私塾。大门进去隔着一个大的天井就是授课的厅堂,厅堂左右有供人读书的厢房。大门门楣上方挂着木匾,匾额楷书,好像有个“山”字。

这就对了——这个私塾是我们田东(原名天东)刘氏宗祠名下的公堂,上接原名“景澄大公祠”的“余庆堂”族祠,下连刘西宇的“安厦浒”房祠。起初,族中子弟读书应是免费的,由宗族出资,于是叫“读公堂”。

其实,这种好事不仅这里有,别的姓氏也有,比如靖石水头钟氏“雍睦堂”公学与黄屋黄氏“江夏堂”公学。

别地别氏亦有,如岭背水头谢氏、葛坳澄江谭氏、段屋寒信萧氏、禾丰三堡华氏、马安上堡钟氏、黄麟上堡邹氏、利村大村王氏、罗坳罗江林氏等等公祠都有过这样的义举善行。人的族群常常会在野蛮粗鄙得受不了的时候,体察到读点儿书,做个能写能算的人的好处;现在的年轻人是想象不到写封信都要求人代写的年代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断定我们田东刘氏这个私塾叫“山辉阁”的依据是于都名士曾跃龙写的一篇短文,如下。

陆机文赋曰“石韫玉而山辉,水藏珠而川媚”。靖石天东子弟读书阁新备,未有名。主人命予名之。予曰:“‘山辉’二字可以名此阁矣。石中韫玉,山庶几黯澹乎?刘氏诸英龄读书乐道于兹阁中,歌声出金石,他日作贡王庭,悉球琳琅玕也!人岂得漫呼靖石哉?”

曾公跃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于都名士,与同邑的李睿解元一起合编了当时的县志。我的祖上很荣光,请到了曾公在族祠公堂里做老师,而且一做就好几年,幸甚至哉!

出于对于水曾公的敬意与宗祠教育的溯本,我应该进行纠正。若还是有错,请大家厘正。

每个姓氏,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有自己族脉的英雄豪杰的身影,不忘却,应该算是文化自信的一种。宗族宗祠文化,认知、运用得好,利于族人国人和谐共处,家国昌盛。

我们于闲暇时,做些了解与传播,定有些益处。愿人生从容,天下归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