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深圳、广州、惠州、东莞展演后,12月26日晚,大型舞台剧《不朽丰碑•红色华章——汕尾市红色故事汇》在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上演,上千名珠海和澳门观众观看演出。

整场故事汇由序幕《追寻》、第一篇章《铁血忠魂》、第二篇章《中流砥柱》、第三篇章《时代楷模》和尾声《初心》五个部分组成,约90分钟,充分演绎了发生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海陆丰共产党员和人民对党的忠诚拥护与追随奉献精神。

汕尾城区宝楼村听红色故事(不朽丰碑红色华章)(1)

在序幕《追寻》中,一段段记载着海陆丰革命斗争史的文字在以海丰红宫红场、新山村、坡平村和陆丰金厢下埔村、周恩来渡海处等红色革命遗址为背景的荧幕上滚动出现。

舞台上,40名舞蹈演员打扮工、农、兵、学、商、教师、医生、白领、公务员等具有鲜明符号的职业人群表演现代舞,象征着新时代汕尾的各界人民仰望历史的天空,穿过历史的烟云,回望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汕尾城区宝楼村听红色故事(不朽丰碑红色华章)(2)

《铁血忠魂》彭湃烧毁田契、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诞生、张威就义等情景剧演绎了海陆丰革命时期的那段红色历史。紧接着,一首振奋人心的《奔向海陆丰》歌曲将波澜壮阔的海陆丰革命运动淋漓尽致。

在《中流砥柱》中,情景剧再现了周恩来同志在海陆丰群众的帮助下安全转移的故事;朗诵节目《一封家书》讲述抗日烈士余铁夫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从罗浮山脚下的广东省博罗县长宁镇寄出,由于战火纷飞,交通受阻,在路上整整走了一年,等余铁夫的母亲收到这封信时,他最亲爱的儿子已经牺牲5个月了,也讲述了海陆丰革命烈士的家国情怀。

《时代楷模》篇章中的情景剧《一对母子30年的时空对话》同样感人肺腑。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工作,加上研制工作紧张,从1956年开始,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1986年,黄旭华才见到了阔别整整30年的老母亲。两束定点光将舞台划分为两边,一边是饰演黄旭华的演员,一边是饰演他母亲的演员,两名演员以隔空对话的形式诠释了黄旭华“对国家的忠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的可贵精神。当荧幕上的时间定格在1986年时,黄旭华的扮演者从舞台的一边朝拄着拐杖缓缓走向他的“母亲”奔去,“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这一幕让在场的许多观众都热泪盈眶。

除了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外,故事汇还融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汕尾渔歌、皮影戏、西秦戏、正字戏和白字戏等汕尾元素,擦亮了汕尾“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文化名片。

最后,舞台剧在全体演出人员和全场观众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中圆满落幕,现场挥舞着小红旗,回荡着热烈的歌声、掌声和欢呼声。

汕尾是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全域革命老区,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全国13块、广东唯一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是我国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同志的故乡,红色资源灿若星河。目前,全市拥有省认定红色革命遗址数617处,居全省首位。

为探索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深度融合的新路子,今年6月,汕尾积极探索红色资源 文艺创作、红色资源 正面宣传、红色资源 主题教育等深度融合模式,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精心指导下,用发生在广东特别是海陆丰革命老区真实的红色历史故事精心打造大型舞台剧《不朽丰碑•红色华章——汕尾红色故事汇》,进一步擦亮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招牌。这次巡演,为各地党员干部群众和汕尾乡贤送上红色文化盛宴,以红色故事文艺形式,用革命先烈“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激励党员干部群众和乡贤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信心,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洪晓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