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夜明珠,大部分中国人总会联想到听过的某些帝王传说。比如秦始皇陵里用无数夜明珠做出了日月星河;成吉思汗有颗名为九龙珍珠的夜明珠;慈禧下葬时嘴里含有一颗估价为一千零八十万两白银的夜明珠……

夜明珠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达官贵人才能持有的宝物,是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中的重宝。谁要是拥有这样的宝贝,那绝对能一夜暴富吧?但是,有人面对这样的重宝,却似乎“毫不珍惜”。

就在十九年前,陕西的一名珠宝商人把一颗估价为二十二亿、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夜明珠,做成了“路灯”!这名商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巨宝夜明珠如今又流落何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1)

舍命向西去寻宝

陕西,一个处处是古墓,遍地是遗址的地方。省会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氛围浓重。靠山吃山,当地很多人都从事古玩生意。本文的主人公赵社良,是陕西省宝鸡市人。当地是闻名遐迩的青铜器之乡。

赵社良自小在看别人挖宝、鉴宝的氛围中耳濡目染,练就了他对文物、珠宝等珍宝的鉴赏力。待长成之后,赵社良另辟蹊径,在当地成立了宝鸡市西北玉器珠宝有限公司,从事珠宝方面的生意。

前些年,赵社良的玉石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积攒了不少家底。然而,红火了几年之后,文物市场开始不景气了。赵社良有许多同行甚至被逼转了行。赵社良的生意也越发难做了,眼看就要坐吃山空。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转机到来了。赵社良决定西行去新疆的罗布泊探宝!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2)

关于赵社良为什么忽然要西行探宝,相关报道都语焉不详。有的说是他无意中听业内有人提起,新疆罗布泊有丰富的黄宝石矿藏。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一次古玩珍宝行聚会时,赵社良的一个朋友随口提了一句“新疆罗布泊地区有黄宝石矿,我的朋友去开采之后赚了大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愁生计的赵社良动了心思。他知道,自古以来,新疆地区就是我国重要的玉石、宝石出产地。照这样说来,黄宝石矿这种事儿很可能是真的。等聚会散了之后,赵社良就找到那位朋友,向他打听具体的情况。

了解了情况后的赵社良在心里就有了到西部地区寻宝的念头。这些年他的生意一直不好做,处于勉力维持的情况。如果这次探宝有发现,那他就不用愁往后的生意了。北方汉子快意恩仇,说干就干。赵社良采买了一些可能需要的装备,雇了几个帮手,就踏上了西行之路。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3)

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地貌

别看赵社良信心十足,志在必得的样子,他要去的罗布泊可不是什么遍地宝石的宝库。

所谓罗布泊,是位于中国镜内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其形状宛如人耳,被称为“地球之耳”。它还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叫做“死亡之海”。

在古代,罗布泊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其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东边,是沙漠中的水源聚集地,培育了楼兰文化。后来,随着当地人口数量增多,用水量增大,加之地缘地势、气候变化等原因,当地水源逐渐干涸,楼兰文明也被风沙掩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罗布泊完全干涸,仅余大片盐壳。昔日的水草丰茂、文明发源之地,成为了今日黄沙遍布的“死亡之海”。即便是当地人,也不愿轻易涉足其中,宝藏并不易找,但生命却极易葬送其中。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4)

赵社良要踏入的就是这样一片地方。那里是传说中不能明确的宝石出产之地,却是板上钉钉的九死一生的去处。赵社良此行前路未卜,生死难料。

海市蜃楼指引迷途

赵社良到了新疆之后,马上就去了心心念念的罗布泊地区。他找当地人打探宝石矿的消息,得到的反馈也让他觉得此行是来对了。当地的维吾尔族向导说,戈壁滩上有的是黄宝石,很多,个个都有核桃那么大。

赵社良马上雇了当地向导,赶着毛驴车,前往罗布泊寻找宝石矿。但令他失望的是,一直找了三四天,他是一无所获。到了第四天下午大约两点钟,赵社良看到不远处起了海市蜃楼。巨大的布达拉宫矗立在半空中,更有千军万马奔腾其中。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5)

赵社良被大自然的神秘景象所震惊,久久回不过神来。等海市蜃楼渐渐散去,赵社良望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黄沙,深觉人的渺小。他有些绝望,自己是不是找不到宝石矿,甚至走不出这沙漠了。他雇佣的维吾尔族向导还是坚持说,黄宝石矿就在那里,一点也不远。

这里要提一句,据说在当地是没有我们的长短这种距离概念的。当地人形容远近就是靠拖腔。维吾尔族向导对赵社良说“一点也不远”的时候,“远”字是拖了很长的腔的,真要走起来,这个“不远”让赵社良一行人走了几十公里还没有到。

当时他们快要水尽粮绝了。出发时,赵社良和向导带着干粮和不多的水。干粮就是新疆特色的馕。上路之后,水要靠找沿途的溪水,烧开之后饮用。但事到如今,赵社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了。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6)

他们一行人走着走着,遇到了一个纵深二三十米的沟。赵社良牵着毛驴,两个维吾尔族向导一个扛着车顶子,一个扛着车,三人徒步下到沟底,再爬上沟壁。这一下一上,让三人迷了路。他们不知道自己转来转去转到了哪里。

他们在沟附近又困了几天几夜,依然是什么也没收获到。赵社良再次询问向导,黄宝石矿在哪里。向导还是那句话“就在那……里”。但是向导也不敢深入去找了。赵社良彻底放弃了,跟随向导几经周折走出了罗布泊。

要是别人,经此挫折,可能也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但赵社良觉得不能白白出来一趟,罗布泊不行,那就去阿尔泰。他辗转去了阿尔泰山北部的地区,经过当地人的指引,找到了一处废旧的矿山。赵社良觉得还有些开采价值,就接手了。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7)

这条矿脉,原本是萤石矿。萤石在自然界很常见,主要成分是氟化钙,质地脆弱,摩擦或者被紫外线照射后会发光。所以总体来说,萤石的价值不大。那作为珠宝商人的赵社良怎么会想到去挖一个别人废弃的萤石矿呢?

这就体现了赵社良作为一名商人的精明之处了。萤石多半是与其他宝石共生的。赵社良听说这是萤石矿,就想看看还有没有可能开采出别的宝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赵作良开出了一个新的萤石矿矿洞。

刚开始,这个矿洞也只是出产一些品相不好、价值不高的萤石。开到最后,开出了一些纯度比较高的小萤石。这一天,在开采中,他们有了意料之外的发现。赵社良先是发现和往常一样的一些零星萤石,随着机器的运作,矿洞里的人的脸逐渐被照亮了!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8)

显现在赵社良等人面前的是一整片的绿色荧光!前面说到萤石矿本身并不值钱,也不是所有的萤石都能发光。只有纯度极高,品相极好的才会发光。以一整个萤石矿为范围,这种品相极好的发光萤石大概只占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

之前开采的人觉得这里没什么价值,所以才开了一点就放弃了。等到赵社良来了之后,他发现矿洞里能看到零星的萤石光。所以他才下定决心继续开,权当有枣没枣打一竿子。没想到这一竿子下去,还真打出了一个“大枣”。

赵社良马上组织工人把矿洞加宽,费了一番力气,才把那个非常大的发光萤石原石给运了出去。然后赵社良让工人将原石中的萤石开出来,发现有八吨重!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9)

萤石原石

开采出这样一个巨大的品相极佳的萤石,按说应该可以开心了。但赵社良还是犯愁。一般来说,从原石中开采出宝石之后,要进行加工才能卖出好价钱。一般的宝石和玉石,商人会将它们加工成佛像、首饰之类的。但萤石却无法被加工成这些。

萤石不但质地脆弱,而且解理非常发育。宝石的解理可以理解为宝石的结构薄弱面。比如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的宝石钻石,它的八面体解理就是它的脆弱点。

传说著名的库里南钻石原石切割就非常艰难。第一次下刀时没有找准位置,直接导致刀锋断裂。第二次更换位置后重新下刀,钻石才被顺利分割,裂为三块。负责分割的专家还受了伤。这个传闻虽说夸张演绎的成分比较多,但这也说明了宝石解理的重要性。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10)

萤石解理发达,也就是说它结构薄弱面很多。这也就导致,无论从哪方面下刀,无论想雕刻成佛像还是首饰,都很难做到。稍微受力,萤石就碎裂了。难道这么大一块发光萤石就浪费了?这不是守着宝藏也吃不着吗?

关键时刻,有经验的老工人说到,可以打磨成球嘛。只有打磨成球状,萤石才不会碎裂,才能保存它最好的品相。但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赵社良要先准备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基座,将萤石原石放上去,再组织十几名工人拿着工具,转着圈的手工打磨。

就这样,整整费时一年,赵社良才看到了萤石球的粗成品。之后又用了一年多,一颗巨型夜明珠才诞生。

夜明珠之谜

说到这里,咱们有必要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夜明珠。为什么它在古代如此珍贵。

所谓的夜明珠,简而言之,就是能在黑暗中发出光芒的珠子。但它发光必须是天然的,而不是人力赋予的。否则,常见的球状路灯也可以叫夜明珠了。

那为什么萤石能发光,可以做成夜明珠呢?其实不光是萤石,有些其他的宝石也可以。它们发光的本质就是一种能量的释放。

比方说,一块萤石,它本身内部能量结构是平稳的。当它受到外界刺激,比如光照、摩擦生热、热水浸泡,它吸收这种光能或者热能的能量刺激后,就导致它内部能量结构不平稳了。要想回到平稳的状态,它就需要把多余的能量释放出去。发光就是释放能量的方式。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11)

但有的宝石是你不给它外界刺激,它也可以亮,这也是一种能量的散发。只不过它的亮度会比较低。目前来说,据统计,大概有十五种矿物都可以发光。比如祖母绿、水晶、方解石等等。

在历史记载中,我们看到的所谓将室内照得亮如白昼的夜明珠,要么是数量多,要么是体积大,而且必须质地、品相都极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宝石可不多,所以古代的夜明珠也就非常珍贵了。还要说一句,古代的夜明珠应该不是萤石做的。

传说中慈禧所含的那颗夜明珠就肯定不是萤石做的。要知道,人们普遍意义上将萤石与夜明珠划等号是在近代。因为古时候人们的技术无法开采萤石矿,更遑论将它们加工成夜明珠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慈禧手中的夜明珠肯定是十分名贵的宝石。八十年代的时候,在国内有一个流传范围很广的关于慈禧的夜明珠的真实故事。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12)

说是过去西安有一对夫妻在街头收留了一个流浪的孤老太太。老太太临终时,拿出了一个浸满油脂的破枕头,说:“我原本是慈禧身边的宫女,她曾经给过我一颗夜明珠。我放在这个枕头里了,现在交给你们,报答你们对我的收留照料之恩。”

说回赵社良的夜明珠。萤石原石加工打磨之后,得出了直径一点六米,重达六吨的巨无霸夜明珠。那么,赵社良开发出的这颗巨无霸夜明珠亮度如何呢?据赵社良介绍说,你在黑暗中靠它的光看报纸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13)

商人赵社良开采出这颗夜明珠,当然是为了把它卖出一个好价钱。为此,他带着这颗巨无霸夜明珠辗转各地提高曝光率。二零零七年,这颗巨无霸夜明珠现身西安博览会。当时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经过相关专家和权威机构的鉴定,这颗夜明珠被认定为全球最大的夜明珠,并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官方认证。

但即便是风头无两,巨无霸夜明珠却鲜少有买家问及。赵社良则继续带着夜明珠四处亮相。在海南的博览会上,有相关专家给这颗夜明珠做出了二十二亿元人民币的估值。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14)

但是,估价高也并不意味着有市场。一则夜明珠价格太高,二则对普通人或者一般收藏家来说,这颗夜明珠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即便这颗夜明珠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却并没有给赵社良带来实际的收益。

随着带巨无霸夜明珠去的地方越多,相关的交通费、物流费、维护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怀揣这样大的宝贝,赵社良也整天提心吊胆。渐渐地,他感到疲惫了。

此时的赵社良也变得不一样了。也许是经历了罗布泊海市蜃楼的震慑,也许是经历了巨无霸夜明珠开采前后的大悲和大喜,赵社良的境界更开阔了。于是,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既然宝贝有价无市,那就让它回归社会,福泽众人吧。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15)

毓璜顶公园

在山东省烟台市的芝罘区有一座毓璜顶公园。园内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玉皇庙,公园也因此而得名。在清末的光绪十九年,玉皇庙重修,此处也改为毓璜顶,取的是“天地灵气汇集生出各种美玉宝石”之意。经过一番考察,赵社良决定将夜明珠捐给毓璜顶公园。

二零一六年,毓璜顶公园开展“文化毓璜,圣地烟台”的非遗项目展览活动。赵社良就在活动期间,将巨无霸夜明珠送至公园,让其在那里落了脚。公园为巨无霸夜明珠修建了专门的基座,配备了严格的安保措施,确保夜明珠的安全。

自此,许多烟台市民前往一睹夜明珠的风采。尤其是夜晚,有很多人专门去那里读书看报。当地人开玩笑说,这夜明珠到了现代成了“路灯”了。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16)

变成“路灯”后的夜明珠是不是就毫无价值,不再珍贵了呢?并不是的。原本,赵社良的夜明珠并不具备文物价值,仅仅是因为萤石的品相好,体量大而显得稀有。巨无霸夜明珠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现代工艺品。

试问,即便是不在乎钱的超级富豪,他们会花大价钱去买个仅仅会发光、个头大的工艺品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巨无霸夜明珠落户毓璜顶公园,让更多的市民看到传说中的夜明珠,了解到中国的夜明珠传说、珠宝知识之后,巨无霸夜明珠就变成了能给更多普通人带来意义的、有极大公共价值的“宝物”。

陕西一小伙挖夜明珠(陕西男子赵社良刨出6吨重夜明珠)(17)

自此,巨无霸夜明珠成了一盏天然路灯,成了很多普通人的夜明珠,照亮了更多民众的夜晚,成了群众心中的重宝,也就有了更大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