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然来到,万物复苏!在春雨的洗礼下,田坎上、小溪边、山坡里,随处可见蒿菜的踪影,还有采蒿人的勤劳身影。它和他,构成了一碗碗美味鲜香的社饭。
说起家乡的美食文化,你是不是还是那句“社饭、绿豆粉、油粑粑、米豆腐……”作为一个秀山人,吃了这么多年的社饭,但是追根溯源,我们对“社”文化的知晓还有几分?
社饭自古有之,是中国汉、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按农历干支计算,每年立春后的第5个戊日为春社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日,正处春分、秋分前后。10天一戊,也就是说立春后大约50天后的某天为春社日(今年春社日为农历己亥年二月十六,公历3月22日)。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拦社”等。戊日属土,所以这天是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正如清人《潭阳竹枝词》中描写的那样:“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好酒漫沽尝。万家午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
过去到春社日才采蒿菜做社饭吃,现在气候变暖,春节刚过,蒿菜就发芽生长,赶早的人家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就开始做社饭吃了。春阳下,野草蒿枝一团团一簇簇长满山野田园,秀山人称这种蒿枝为蒿菜。除了蒿菜更不可少的是野葱、花菜。
蒿菜只有在春天的时候最好食用,所以正宗的社饭一年也就能够吃上一次。那么,今天我们便来探索一下这道神秘的美食。
采摘鲜绿的蒿菜,打上井水洗净在石板上反复揉捻,除净苦水,将青菜、蒜苗、芫荽等配菜洗净切碎混合在一起。再在锅中用文火焙干,就是制成社饭的主要原料社菜。
洗干净后把野菜放在阴凉的地方,让风吹干上面的水分。控干水分后,将它们切成碎末,放在锅里炒到完全没有水分就可以了(农村土灶做出来的社饭是最好吃的)。再将腊肉、豆干、胡萝卜、花生米等配菜切成大小合适的小块待用。
按三比一的方法,把三分之一的粘米煮到半熟,再把三分之二的糯米倒入锅内与粘米煮熟,然后把事先炒香的蒿菜和配菜放进锅里拌合均匀,盖上锅盖焖上半个小时就可吃了。用这种方式煮的社饭具有饭香、肉香、菜香三味,色泽晶莹透明,油而不腻,其味鲜美,芳香扑鼻,松软可口,老少皆宜。再配上凉拌折耳根、萝卜丝……那味道,真的是不摆了!叫人食欲大增,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
平时一家一户的饮食,到吃社饭时成了亲朋邻里团聚的盛宴。吃社饭必请亲朋邻里参加,这一段时间,家家请,户户接,城市乡村,到处弥漫着社饭的香气,到处是人们请吃社饭的欢声笑语。到谁家吃了社饭,临走时主人还要给带一些回去。那时那景,赴社宴的人拎着社饭,踏着醉步回家,不禁让人想起唐人张演的《社日》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来源:秀山百姓、秀山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