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在近几年的发展越来越热,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研学旅行的内容也逐渐变的丰富起来。厚重的传统文化研学、专业的技能拓展研学、有趣的田园生活体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欢迎,那你知道地理研学吗?地理学科在研学旅行的实施过程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地理研学的启示(什么是地理研学)(1)

学地理必须拥有四大核心素养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半文半理,想要学好地理就要善于观察,学习地理也是发展自我的思维能力、改变自我的一种渠道。小到一个地方,大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需要地理知识的运用,水、气、土地、自然资源、人口、交通等等因素都需要考虑的到,这就是综合性思维。

地理的学习需要综合性思维,这也是学地理必须拥有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余三个则是人地观念、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人地观念指的是人们对人对社会活动、地理环境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区域认知按照字面意思来说指的就是区域,根据中国的地形地貌,被分为华北、东北等各种区域,区域和系统是相对的,我们除了要拥有系统性的认知外,对于不同的区域也要有所了解,这也代表了相同的共性和不同的个性;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习的方式,它倡导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将书本知识转换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研学的启示(什么是地理研学)(2)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一直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缺少真情实景的体验式学习,导致地理课程不能完全参透。近些年随着研学旅行的逐渐开展,相关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也成为学生提高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

研学旅行如何构建地理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由研学和旅行两部分组成,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我们国家目前的政策给研学赋予新的意义,体现出远行异地,研究性学习。旅行可以作观光、休闲、游憩来解释,主要是离开居住地一定的地区,进行的使身心娱乐的一种休闲活动。

研学和旅行的结合可以推动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提升教学的成果,还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地理学作为拥有着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的综合性学科,想要构建地理核心素养,就需要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

地理研学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想要在研学旅行中构建地理核心素养,就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地理研学的启示(什么是地理研学)(3)

1、遵循课程性原则

在课本的课程标准中针对地理实践划分了五个等级,来对应不同的学科素养和问题特征,保证实践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地理研学的课程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地理实践活动的文章,所有环节都必须与自然环境存在着物质能量的交换,构成系统性的自然社会关系,形成自上而下的传递和自下而上的反馈。

教师在研学实践的课程设计中要明确旅游资源的类别,对课程内容中可能包含的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细化,从而设计出具体的内容,辩证的看待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研学的启示(什么是地理研学)(4)

例如在西双版纳的研学课程中,当地的气候和环境都是非常独特的,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值得去探寻,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中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望天树景区,教师可以提出望天树为什么会长那么高?板状根的植物为什么根会那么大,植物中绞杀现象产生的原因等问题,让学生在行走中观察和发现。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地球与地图的学习可以到天文馆、科技馆观看日食月食动态变化虚拟视频和星体轨道运行演示图;世界地理依托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大学国际教育机构、出国旅行俱乐部等作为研学基地,了解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地理问题,构建学生的全球意识;区域地理的学习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差异性和整体性的理解能力。

2、活动要实现综合发展

地理学强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各个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也成为必然趋势,每个学科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研学旅行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性思维,综合性思维一旦培养成功也有利于学生用综合、全面的视角看待地理现象,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的阶段,知识的宽度比深度更加重要。

地理研学的启示(什么是地理研学)(5)

就拿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为例,鸡公山属于典型的南北过渡性地区山脉,拥有南北交融的文化特征,学生们如果想要学习地理知识,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前往最合适不过,不仅可以欣赏到不同类型的植被特征,还可以在这里进行茶艺、知识竞赛等活动,又或者在附近的村落进行生态自然、发展情况等乡村元素的调查,树立人地观念,加强地理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下学到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健全、完整,不仅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协助作用,也对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有着不错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