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振声 记者 王忠才

——“高新区空气没得说,尤其早晨呼吸到的空气都是甜的!”

——“坐拥黄河南岸,怀抱龙江湿地。这里不仅空气清新,晚上休息静得可以听到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与欣悦医院、映寿滙康养中心、黄河谣植物园、颐乐学院比肩而居,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的梦想。”

——“万物生颐福园十大特色,给业主带来了福音。在这里生活,延寿10年将不是梦想。”

最近,万物生颐福园组织首批业主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万物生美好生活体验节”。近50位嘉宾在导游的陪同下畅游了天鹅湖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黄河安澜湾景区,黄河谣植物园,蒲河景观带,十里画廊等景区。在游览结束后的座谈会上,业主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对万物生颐福园“一带三圈多园”的感受和想法。

北京颐和园风景和简介(万物生颐福园十大特色)(1)

滨州欣悦医院

老有所养——万物生·颐福园成就我的养生梦想

颐相伴,福未来。座谈会上,86岁的赵老师在谈到为什么向往万物生颐福园生活时,非常激动地说:“来万物生·颐福园生活,图得就是紧邻医院,空气清新,医、康、养方便。”

参加座谈会的老人,基本都是古稀开外的退离休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诉求,就是看好高新区这块风水宝地,追求养生。许多老人非常感慨地说:我们都工作了大半辈子,过去不知道养生,走了许多弯路。等到年过半百,甚至年逾古稀,时光飞逝,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各种慢性疾病缠身才恍然大悟,悔不该浪费时间挥霍健康。

北京颐和园风景和简介(万物生颐福园十大特色)(2)

龙江湿地一叶扁舟

“如今老了,条件也允许,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已经退休多年的宋律师对老有所养的理解别有洞天。他说,老有所养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所需要的经济、物质生活条件基本得到保障,懂得如何主动“养老”。二是老年人在日趋衰老或因病痛,其生活不能自理时,应得到社会或家庭的帮助和照顾,也就是被动“养老”。被动养老我们说了不算,主动养老却是我们可以把控的。

他解释到,老年人如何主动养老,顾名思义就是在老年时注意养生,少生病或者不生病。让“曾经的病”好转康复,让“未知的病”不再发展,让“已经的病”不断自愈,让“未病”没有产生的机会,让“小毛小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归根到底就是欣悦医院提倡的“治未病”理念。

北京颐和园风景和简介(万物生颐福园十大特色)(3)

下棋打牌自得其乐

老有所依——万物生·颐福园实现了我的诉求

积德行善寿相随,庭前子孙满堂福。

“几年前,总认为养老的办法许许多多,完全没有必要存有后顾之忧。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抱团养老、以房养老,自己孩子又多,根本就没想到会来养老机构养老。”久经沙场的抗战老兵许大爷在谈到养老问题时大发感慨。许老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有两个儿子在外地。老伴前几年不小心被车撞了一下,脊椎受损,从此卧床不起。一开始顾保姆照顾,可是这些年老伴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得经常去医院,陪床又是大问题。思来想去,听从小女儿的,到映寿滙来吧。老两口收入可以,经济条件允许,这里医康养护照顾得也不错,衣食住行面面俱到。住了一段时间,渐渐适应了,这里的介护师24小时陪护,如同自己的儿女孝善体贴。自己四个孩子也隔三差五过来探视,非常知足。

北京颐和园风景和简介(万物生颐福园十大特色)(4)

植物茂密空气清新

许大爷说,现在才意识到,在哪里养老关键得适合自己。当其他养老形式不适应时,到一家养老机构养老的确是不错的选择。机构养老,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其实就是一个养老方式多样化的过程。现如今,在强调孝道的文化背景下,居家养老是主流,但同时问题不少。而像映寿滙这样的医康养机构,有政府的引导,有社会的广泛参与,有资源、有实力、够专业。在满足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的现代服务模式,比居家养老好得多。

映寿滙负责人“马大姐”马玉美针对老有所依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映寿滙运行三年多来,从入住老人的情况看,那种依靠孩子养老的观念已经彻底转变了。随着养老需求的变化,映寿滙的老人在养老问题上,已渐渐摆脱了依赖子女养老的独立思想观念。“一碗汤”的距离毕竟是理想的温馨画面,而“一张床”才是解决终身养老的现实需求。

康德说过:“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映寿滙与万物生颐福园手挽手,一起呵护老人的养老与健康。让老人在这里活得快乐而有尊严,这不仅是入住老人们的美好愿景,更是映寿滙养老事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北京颐和园风景和简介(万物生颐福园十大特色)(5)

吹拉弹唱心情愉悦

老有所学——万物生·颐福园满足了我的渴望

走过的叫足迹,走不到的叫憧憬,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健康的体魄,是人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旺盛的求知欲,却是人人梦想的精神寄托。哲学大师斯宾诺莎有一句名言:“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

“教了一辈子的书,即使老了也丢弃不了热爱读书的习惯。”教师出身的高大爷在谈到老有所学方面兴致勃勃。他和老伴都是教师退休。经济条件不错,身体也都健朗。相互照应日子过得挺滋润。可是两年前老伴突发心梗,丢下高教师一人撒手人寰。高老师自己生活一段时间,寂寞无聊,干脆只身来映寿滙养老。这里,衣食住行,洗洗涮涮,看病体检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听说一路之隔的万物生颐福园一期快竣工了,趁自己还行动自如,高老师预购了一套大面积的洋房,明年这个时候就可以拎包入住了。哪间做书房,哪间给儿女们探视时临时居住都早早安排好了。

高老师谈到为啥要在万物生颐福园买房的想法时说:“如今随着社会进步,老人不仅仅注重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更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养老,尤其老年群体的尊严问题。万物生颐福园在‘精神养老’设计方面做得不错,这一点是对传统养老服务内涵的全新拓展。这里有颐乐学院,琴棋书画、歌舞太极项目挺多,赋予了‘精神养老’现实意义。”

北京颐和园风景和简介(万物生颐福园十大特色)(6)

载歌载舞享受美好生活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别。”像高老师这样具有较高层次精神需求的老人还真不少。已经选购了万物生颐福园的许多老同志也都是看重这一点,才下定决心在高新区“安营扎寨”颐养天年。他们面对渐渐老去,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主动出击正向思考,抓住一切机会获得重生的希望。

美国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大多数人穷尽一生去弥补劣势,却不知从无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从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唯有依靠优势,才能实现卓越。”

管理如此,养老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