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天上掉馅饼大明运气最好的小宗,我相信嘉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不过大家对嘉靖的经历已经非常熟悉,就不多赘述了,在此盘点的是宗藩亲王中的幸运小宗们。

明朝制度,亲王嫡长子,年满十岁被封为王世子,授金册金宝,嫡次子和其他庶子们只能被封为郡王。如果亲王无嫡子只有庶长子,那么先将其册为郡王,待亲王年满五十仍无嫡子,才能将庶长子升为王世子。

1.秦怀王朱志均

秦藩作为明朝的第一宗藩,奈何大宗的亲王们承袭艰难无比,断了又断,频频出现弟终兄及、侄子继承堂叔的情况。朱志均是第二任秦王朱尚炳的庶长子,按制他只能被先封为郡王,于是在永乐二年四月,明太宗朱棣在册封自己三个儿子的同时,封侄子秦王尚炳的庶长子志均为渭南王,如果他父亲一直没有嫡子,他这个庶长子就是未来的秦王。但四个月后,尚炳的嫡长子志堩出生了,虽然是次子,但由于是嫡出,因此志堩一出生就注定比他长兄志均地位高,是秦王第一顺位继承人。永乐十年,志堩被封为秦王,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志堩薨,由于无子,王位再次回到志均手里,这是为数不多的弟终兄及。当年十月,朱高炽即位后不久,册封志均为秦王,宣德元年志均去世,谥为“怀”。

明朝藩王最惨烈的下场(盘点明朝藩王中那些因为大宗断绝)(1)

秦王影视形象

2.秦昭王朱秉欆

秉欆本是首位临潼王公铭的孙子、临潼王诚澯的庶次子,作为次子,他本来连郡王都没机会承袭,于是先按制被封为镇国将军。奈何秦藩王位传到第五任秦王朱志土絜的孙子诚泳、也就是秉欆的叔父那里,大宗又断了,只能上推两代找到志土絜那一支、即诚泳的爷爷那辈去找继承人,于是找到了诚泳的叔叔朱公铭那支,于是公铭作为志土絜的庶长子,他一家人成为秦藩第一顺位继承人。当年公铭的弟弟公锡以嫡子继承了秦王位,而他因为是庶出只能被册为临潼郡王,然而弟弟一家绝嗣,王位又回到了他这个庶长子手里,与当年因为有了嫡出弟弟而无缘王位的朱志均类似,绕了一圈又捡回了王位,秦藩再次出现弟终兄及,可谓命里有时终须有。不过这时公铭和诚澯父子俩已经亡故,于是由孙子秉欆来承袭王位,他们父子二人也被追封为秦王。

3.秦宣王朱怀埢

这位可能是明朝藩王里仅次于嘉靖第二幸运的人了,因为他之前的爵位低得令人发指,有多低呢?他居然是以第六等的镇国中尉进封亲王的,真的是绝无仅有,毕竟别的小宗最差都是个郡王,我相信怀埢本人也绝对不敢想有一天能当上亲王,就像他老祖宗朱元璋“开局一个碗”实现了完美逆袭。怀埢是临潼王朱公铭的后代,他的曾祖父诚润,当年因为是庶出不能袭封郡王(临潼王位由公铭的嫡子诚澯继承),于是诚润被封为镇国将军,其子秉柎为辅国将军,其孙惟燫为奉国将军,其曾孙怀埢为镇国中尉。后来因为秦藩大宗断了,临潼王诚澯的儿子秉欆入继大宗,临潼王位被除。但世事难料,秉欆仅传了一代至其独子第九任秦王朱惟焯,大宗又又又断了。从朱诚澯开始,秦藩大宗子嗣艰难,惟焯不仅无儿子也无亲兄弟,甚至没有亲叔伯,只能上溯三代到他曾祖父那辈去找,于是找到了惟焯曾祖父公铭的庶长子诚润一支,因为诚润及其子秉柎都已去世,虽然其孙惟燫还在,但明世宗诏命由诚泳曾孙怀埢嗣秦王位,追封其祖父秉柎和父亲惟燫为秦王。

明朝藩王最惨烈的下场(盘点明朝藩王中那些因为大宗断绝)(2)

晋王影视形象

4.晋简王朱新㙉

晋藩的大宗传承显然比秦藩厉害的多,至少没有出现大宗频频断绝的情况。到了第六代晋王朱知烊那里,大宗断了,知烊无子无兄弟,于是上溯两代到他祖父奇源那辈去寻找,伦序到了奇源第二子新化郡王一支,但新化父子已卒,只有孙新㙉在世,于是新化王长子新㙉承袭了大宗晋王位。这其中他虽然被他不怀好意的老叔叔恶意干涉,但整体无碍,新㙉作为知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毫无疑问。

5.楚靖王朱均鈋

朱均鈋是第二代楚王朱孟烷第三子东安王朱季塛的长子,朱孟烷之后传承了长子季堄和次子季埱,但由于二人都没儿子,于是上溯到孟烷的第三子季塛一支,于是由季塛长子东安王长子均鈋承袭了大宗楚王位,其后东安王爵位仍由季塛次子继承。

明朝藩王最惨烈的下场(盘点明朝藩王中那些因为大宗断绝)(3)

6.楚恭王朱英火佥

这位朱英火佥本来是第七代楚王显榕的第三子,本来没机会继承大宗王位的,但他哥哥楚世子英燿作死杀了自己的亲爹,这就是震惊朝野的楚宫宫变。既然父子俩都没了,王位就顺给了他这个幼子。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楚王显榕在国横暴,民不能堪。世子英燿多病而且还是个瘸子,楚王更偏爱幼子英火佥,便想废长立幼,让英燿非常恐慌。恰好英燿品行也差,多次受奸人挑唆奸淫楚王的宫女和收留娼妓,楚王很生气,就杖杀了挑唆世子的几个奸人,经这几个奸人的挑拨,父子间的矛盾激化,于是在嘉靖二十四年的上元节,英燿将其父残忍地杀害。朝廷闻之,命将英燿斩首。然后,楚王位便顺位到了英火佥这里。

7.肃懿王朱缙火贵

朱缙火贵是暨秦藩朱怀埢之后又一位以低等爵位进封亲王的藩王,不过由于他身处明末,这时的宗室成员已经成为朝廷的巨大累赘,为此朝廷出台了《宗藩条例》对宗室弊政进行改革,所以对他的进封的限制十分严格。

晋火贵本是肃藩第四代肃王朱贡錝的曾孙,其祖父为肃世子真淤(被追为肃靖王),父亲是真淤的庶子弼柿,缙火贵先被封为辅国将军,此时肃藩的法定继承人是真淤及其长子弼桄、长孙缙炯、曾孙绅堵,因此只要他的叔叔、堂兄和侄子还在世,他就没机会入继大宗。但天有不测风云,到缙火贵的侄子绅堵死后,居然无子继承王位,这下只能上溯到弼柿这支,缙火贵便成为与绅堵血缘最近的继承者。眼看肃藩大宗要绝,于是缙火贵借着太妃吴氏之口上疏明世宗,请求嗣封为肃王。但此时朝廷为了少发点宗藩俸禄,刚刚颁布《宗藩条例》,其中规定亲王若无后,继承人必须是亲弟亲侄,堂兄弟不可,就是为了少几个郡王少发些俸禄。显然按辈分缙火贵是绅堵的堂叔,很少有叔叔继承侄子的先例,更别说他还不是直系的是堂叔。礼部认为缙火贵的请求违背《宗藩条例》,但肃藩亲王已无合适的人可继承,若肃藩以无罪被除封,置肃藩列位先王于何地?嘉靖皇帝果然很聪明,为了既符合刚颁布的法案又不至于让肃藩绝嗣,就下诏命缙火贵仍然以本爵辅国将军管理肃府事宜,相当于任其为肃藩宗理。但缙火贵一心求封亲王,到嘉靖驾崩、穆宗上台后,缙火贵又撺掇几个本宗内郡王称自己的肃藩封地兰州处于边境,经常有夷卤骚扰,而因自己本身的辅国将军爵位地位低下,不足以震慑诸宗人,如果自己袭封,则会延续肃藩大宗“香火”,也可震慑边夷。穆宗力排众议,准许了缙火贵的申请,但规定其府中官职设置仅为正常亲王的一半,缙火贵的次子也不能被封为郡王。缙火贵虽然勉强袭封为亲王,但也只是个空壳,与其他享受正常待遇的亲王不可同日而语,不知他内心是否感到很“丢面子”呢?

明朝藩王最惨烈的下场(盘点明朝藩王中那些因为大宗断绝)(4)

8.沈宪王朱胤栘

沈藩第四代沈王诠钲年老时,却因为儿子早逝孙子年幼,害怕自己死后诸年长郡王不服孙子的管束,于是无奈上疏嘉靖皇帝,请幼孙胤桤主府事,以为他提前树立威信,但没多久他就死了,他担心的事也果然发生了。胤桤的一个叔祖诠鎀想自己插手沈藩大宗的事,就上疏请他另外一个侄孙胤栘管理府事。胤栘当然是名正言顺,他是庄王幼㙾第二子诠鉌的后代,原本诠鉌被封为灵川郡王,其子勋潪、其孙胤栘都承袭了灵川王的爵位,胤栘是没机会继承亲王的。然而在管理府事没多久,胤桤就死了,这下胤栘成了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继承了他堂弟的王位。胤栘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在袭爵后没有忘记伯父和小堂弟,仍然奏请朝廷追封二人为亲王。

9.唐敬王朱宇温

唐成王朱弥鍗无子继位,于是由侄子文城王宇温袭封。南明时,他的后代唐王朱聿键称帝,建元隆武,追封五世祖宇温为惠皇帝。

明朝藩王最惨烈的下场(盘点明朝藩王中那些因为大宗断绝)(5)

10.郑敬王朱载玺

朱载玺的意外继位,比朱怀埢更让人大跌眼镜,因为别人尚能从将军、中尉、郡王进封,而他是直接从无封的庶人上位成郑王的。

郑藩这次的大宗断绝绝对与众不同,因为并不是因为大宗没儿子才改换宗系的,而是因为那位家喻户晓的端清世子朱载堉硬让出来的爵位,朱载堉是一名音律专家,他本就无心政治,加上其父郑王厚烷无辜被囚禁高墙二十年,让他更能感受人间悲苦,于是在厚烷病逝后,本作为郑世子的他连续十几年上疏皇帝要求让出郑王爵位,最终朝廷选择了曾因为上蹿下跳谋取郑王位最后被废为庶人的前盟津王朱祐橏的后代朱载玺承袭郑王爵位。本来作为一个祖宗犯事被废为庶人的人的后代,载玺这辈子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没想到遇到了载堉这个不计前嫌的好人,将王位拱手让人,这天大的馅饼,怕是上辈子拯救了全世界。

11.淮定王朱祐棨

正德八年,淮康王朱祁铨(明仁宗后代)以自己年老,上疏明武宗请以次子清江王见淀管理府事,因为其长子世子见濂早已先他而死且无子,朝廷批准。但不久后见淀也死了,于是在祁铨死后,伦序以见淀长子祐棨袭为淮王,是标准的小宗承袭大宗,按惯例朝廷追封了祐棨的伯父前世子见濂为淮安王。问题来了,在祭祀时,祐棨称伯父淮安王见濂为“王伯”,称生父清江王见淀为“王考”,于是见濂妃王氏没能做上太妃,仍居于世子府,反而是祐棨的生母赵氏以太妃之遵居住在王府的永寿宫内,以私情伦理这本来就没什么。祐棨很希望追封生父为亲王,毕竟自己以亲王之遵,而亲生父亲只是个郡王,郡王位低于亲王,没有父亲给儿子做臣子的道理。明朝毕竟是个恪守儒家礼法的朝代,礼部认为祐棨此行为非常不妥,说你朱祐棨既然已经承袭了淮王之位,那就意味着自动承袭了淮安王之后,等于继统又继嗣,现在你以亲王之遵去祭奠你的郡王爸爸,于礼不妥。所以你朱祐棨不应该以私情枉顾礼法。言外之意,朝廷认为祐棨应该称伯父见濂为爸爸,以生父见淀为叔父。祐棨辩称道,自己出生于伯父淮安王死之后,从未被过继给他当儿子,自己不应当继统又继嗣。礼部还是不同意,于是祐棨的生母赵氏被迫迁出永寿宫,而其生父清江王见淀的祭祀也不能断,好在见淀比明孝宗厉害,生了很多儿子,虽然长子被迫过继给哥哥当儿子,其祭祀便由次子祐揆来负责。朱祐棨对此自然是不服的,但他毕竟只是一名小小的藩王,力量弱小,对于朝廷的决策不敢不从。

没想到几年后因为“大礼议”事情发生了转机,淮王祐棨也因此蹭到了皇帝的“好处”。朱祐棨死后也没儿子继承王位,淮王之位顺位到了其弟清江王祐揆那里,祐揆自然也对自己被迫认从未见过面的伯父为爹,而不能称自己的生父为爹这事耿耿于怀,但苦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嘉靖八年,嘉靖皇帝一方已经取得大礼议的全面胜利,祐揆便趁机上疏请追封自己的亲爹见淀为淮王,母亲赵氏为淮王妃,嘉靖当然愉快地批准了,而这回可没见礼部有任何反对意见,也未见到哪个言官出来抗议,可能大家觉得反对也没用,再说了,这是人家朱家的家事,一群外人瞎掺和什么?终于,清江王一系以小宗跻身于大宗,祐揆终于圆了哥哥的梦,得以光明正大地称自己的亲爸爸为爸爸了。

明朝藩王最惨烈的下场(盘点明朝藩王中那些因为大宗断绝)(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