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举于市怎么翻译(五羖大夫百里奚)(1)

春秋之时,有一位举世闻名的贤人,古稀之年还被当做奴隶为楚成王养牛。因为,在凡夫俗子眼中,他只是个下贱的奴隶,能力不过是擅长养牛罢。

只有志于天下的雄主和胸怀安邦定国的贤士,才知道这位贤人是不可多得的大贤。

当雄心壮志的秦穆公听说:这样一位贤人在楚国养牛时,想用重金赎回秦国。但谋士言道:如果用重金求之,会令楚国生疑。不如用奴隶的市价五张黑公羊皮买之,楚成王必不怀疑。

果不其然,秦穆公用五张黑公养皮换来了大贤,并与之共论天下大事,遂被秦穆公拜为秦国上大夫(丞相),也就是举于市的五羖大夫百里奚。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百里奚南阳人(古虞国)少有大志,饱读圣贤之道。虽家境贫寒,却不忘青云之志。其妻杜氏贤惠,知百里奚非久居人下,但在虞国等级森严,平民难以入仕为官,故下决心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以实现人生梦想。

百里奚出游那天,杜氏杀掉家中最值钱的母鸡,为百里奚饯行。

能有如此贤惠又见识的妻子,是百里奚的幸运!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贪恋柔情似水、故乡的安逸呢?这是杜氏用行动告诉百里奚的道理。

百里奚从南阳一路出发,途径宋国、齐国等地,因无人举荐和赏识,未能入仕,落得个沿路乞讨的乞丐,但贫贱不能移。

后在齐国桎地遇见一生知己蹇叔,纵论天下之事,互为钦服。蹇叔知百里奚乃贤达之士,故荐百里奚为虞国大夫。

虞国国君是贪财之辈,因贪恋晋国国宝“屈产之乘”(宝马)和“垂棘之璧”(与和氏璧齐名),不听百里奚劝谏之言,答应晋国借道虞国去攻打邻国虢,致使虞国中了晋国“假虞伐虢”之计,晋国不仅灭了虢国,顺带回头灭了虞国。

虞国被灭,大夫百里奚一同被俘。因不愿在晋国为官,所以作为秦晋之好穆姬(秦穆公之妃)的陪嫁物品(奴隶身份)买给秦国。

此时的百里奚不堪其辱,半道逃到南方的楚国。而楚国国君楚成王却知听说百里奚善于养牛,再一次被当做奴隶般使唤。

命运的作弄,并未让百里奚心灰意冷。他等待着贤明之君的出现,而这位贤明之君就是胸怀大志的秦穆公。

秦穆公知百里奚乃大贤大才,听闻在楚国,欲用重金求之。因怕这样做,使楚成王认为百里奚是千载难遇的奇才,故以奴隶的市价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赎回秦国。

百里奚举于市怎么翻译(五羖大夫百里奚)(2)

秦穆公与百里奚交谈过后,深知有定乾坤之才,遂拜为上大夫,实际上是将军国大权交于百里奚,此时的百里奚已是古稀之年。

百里奚用自己的意志战胜了贫贱,终为一代贤相,诠释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真正涵义。

一代贤相彪炳千秋

百里奚之所以称之为大贤,其在于对于秦国乃至后世的影响。

一是百里奚为秦国引入周王室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对内勤修政务,实行增修国政,重施于民的政策,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史称:“谋无不当,举必有功。(政治层面)

二是放弃东进策略,制定向西发展战略。百里奚审时度势,与晋国修好。避实击虚,采取西进策略,不仅避开了与强国晋国冲突,又使得秦国得以威服狄戎,拓宽了国土。从此西戎各国正式纳入中华版图。(军事、外交)

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巴国也来朝拜,史称“秦穆公称霸西戎”。

三是教化于民,启迪民智,开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先河。(文化、教育)

如使国之强,必欲使民之强。百里奚不仅向秦民送去了先进的耕地技术,更带去了先进文化来启迪民智,使秦国平民整体意识和精神面貌得以提升。

百里奚其个人品质高尚,堪称完美。曾举荐让贤于知己好友蹇叔,又曾不忘糟糠之妻相认于相堂。

百里奚为相后。常行走于田间地头,体察民情,制定了有利于平民的政策,深受国民爱戴,其死后更是老幼为之悲恸。他所倡导的爱民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史记》记载百里奚死后“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 杵”。

百里奚相秦七年,使秦国边陲小国一跃成为与晋楚抗衡的大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百里奚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奠定了秦灭六国统一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历史功绩)

百里奚举于市怎么翻译(五羖大夫百里奚)(3)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一代贤相举于市,百里奚当为此言!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联系我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