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很喜欢的一位博主分享了她很喜欢的一本书《基层女性》。书中列举了社会对女性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有来自世俗的,有来自家人的,有来自另一半的…通过她的分享,我深深地感受到女性生活的不易。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1)

在感叹女性不易的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一直都被来自父母深沉的爱包围,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一对了不起的老头老太太。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2)

我出生的时候,父母亲已经快40岁了。从我有记忆开始,他们已经就是老头老太太了。小的时候,我很羡慕同学们都有年轻的爸爸妈妈。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3)

因为上面有两个哥哥,加上又是老来得女,父母亲把我当作掌上明珠,他们给予我的爱比两个哥哥的总和还要多。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4)

父亲上过初中,对于40—5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他已经算是有学问的人了。父亲除了爱喝点酒外,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5)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年的六月天,父亲总会把自己珍藏的一箱发黄的书拿出来晒一晒,说是防止书上潮也为了防虫蛀。父亲戴着眼镜坐在门口看书,一看就是一上午。他会给我读故事,也总是鼓励我多读书,给我推荐最多的书就是《宋氏三姐妹》。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6)

父亲给我讲过一个关于宋美龄的故事。大意是宋美龄在宴请外国政要的时候都亲自下厨炒几个拿手好菜, 他说尊贵如宋美龄都免不了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更何况是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更要有一定的生活能力。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7)

父母亲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就是,在我不同的年龄段,他们总会给我不同的关爱和建议,他们的有些想法让我钦佩不已。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8)

1.关于上学

除了培养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外,对于上学,父母也是竭尽所能地供养我。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9)

当时我考了一个不入流的大学,两个哥哥都非常反对我继续上学,说如果去打工,不仅能省下最少4-5w的费用,还能在4年里挣到4-5w,里外里亏了10w。10w对于2006年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数目了,更何况是在农村,更何况是针对已经60多岁的父母了。父亲很生气地批评哥哥们眼界浅,说只有上了大学我以后才有可能坐在办公室里办公,才不用去工厂当流水线工人,还说只要我愿意上他们就愿意供。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10)

最终在父亲的坚持下,我顺利入学了。我也不知道那几年父母亲是怎么挣到我的学费和生活费的。父亲总说是我的福气好,所以在我上学的四年里家里的收入不降反增。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11)

我知道那肯定是父亲想尽办法的结果,是母亲辛苦劳作的结果。

2.关于结婚生子

当我25岁的时候,父母见我已经恋爱了4年了,便鼓励我结婚。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12)

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一来男孩子应该在最好的年纪找到自己觉得合适的人结婚,二来他们年纪大了,希望完成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他们害怕看不到我结婚。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13)

父亲经常对我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学业,且不说对不对得起父母,首先要问问对不对得起自己那么多年的努力。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14)

就这样,在父母亲的声声教诲中,我不敢太懈怠,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以求报答养育之恩!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15)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亲也总是跟我强调:千万不能认为上学了就是老师的事情,可以撒手不管,永远记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谁家庭院有芬芳(谁家温情谁家馨)(16)

从小到大,父母亲总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给予我不同的爱,让我面对未知的一切不至于害怕。很佩服父母亲,作为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他们的很多想法却又那么的与时俱进,那么的有远见,总会给我指引。再回头看这一路的成长时光,我依然会感慨:多么了不起的中国式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