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作品展主视觉(齐白石五世同堂)(1)

■群虾图 齐白石 广州艺博院藏

齐白石作品展主视觉(齐白石五世同堂)(2)

■“五世同堂”——齐白石家族传承艺术展齐白石作品局部

齐白石作品展主视觉(齐白石五世同堂)(3)

■齐白石所刻的第一枚印章《金石癖》

回忆四次来粤三次踏足广州,齐白石曾言:这是我生平最可纪念的事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日前,“五世同堂”——齐白石家族传承艺术展开幕式暨广州文艺市民特色空间(珠江钢琴创梦园)揭牌仪式在广州市荔湾区珠江钢琴创梦园举行。回顾过往,齐白石曾四次到广东,三次踏足广州,齐白石更曾回忆说:“这是我生平最可纪念的事,老来回想,也还很有余味。”

“五世同堂”,展出近百幅作品

8月19日,广州文艺市民特色空间(珠江钢琴创梦园)落户园区,“五世同堂”——齐白石家族传承艺术展作为首发活动开幕,本次展览由齐白石家族成员发起,首次在广州展出齐白石家族五代成员的艺术作品,涵盖绘画及篆刻作品、研究成果、历史文献等。

展览展出齐白石及嫡传三子齐良琨、四子齐良迟,孙辈齐灵根,曾孙辈齐艳芳、齐艳喜、齐驸,玄孙辈齐思玉,齐白石纪念馆原馆长王志坚、齐派艺术家陈鹏翔、周学林等近百幅作品。

齐白石《虾蟹图轴》和家族几代对绘虾的传承和变革创作集体亮相,并由齐白石嫡传后人齐思玉对白石老人的作品进行导览赏析。

彼时广州人看画喜“四王”

对齐白石更多是找他刻印

根据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的《白石老人自述》记载,齐白石前后来过广东四次,其中三次来到广州,广州在齐白石“五出五归”的艺术创作历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齐白石四次来粤的经历,彼时他的声名尚未显赫,其游历更多是个人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探讨,并没有在大众艺术范围引起广泛效应。三次来穗的经历成为齐白石艺术人生“行万里路”中的重要足迹,对其绘画及诗文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这些经历,齐白石回忆说:“这是我生平最可纪念的事,老来回想,也还很有余味。”

据齐白石自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7月中旬,广西提学使汪颂年约他游桂林。在桂林过了春节之后,齐白石打算回家。正想动身时,忽接其父亲来信,说四弟纯培和长子良元从军到了广东,家里很不放心,叫他赶快去追寻。齐白石就取道梧州,到了广州,这是齐白石第一次到广东。

两年后的春节,齐白石随同郭葆生到了广东肇庆。游鼎湖山,观飞泉潭;又往高要县(今高要区),游端溪,谒包公祠。独特的岭南自然与人文景观,让齐白石目不暇接,极大地开拓了其视野。从肇庆回到钦州(钦州当时属广东,今属广西)后,正值荔枝上市,在郭葆生的鼓励下,齐白石三天画了七八幅荔枝图,很快被抢购一空,他的荔枝画轰动了钦州城。关于他与荔枝的趣事,齐白石介绍道,曾有人拿了许多荔枝,专门来换他的画作。由此,齐白石不禁感慨道:“这倒可算是一桩风雅的事。”这算是齐白石第二次结缘广东。从现有出版物统计可知,齐白石存世荔枝图共计45幅。其中23幅集中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而最后一幅荔枝图创作于1955年,两年后,他便与世长辞。

1908年,齐白石的好友罗醒吾在广东提学使衙门任事,邀约齐白石到广州一聚,当年2月,他动身到了广州,在这期间,他仍以卖画刻印为生。“那时广州人看画,喜的是‘四王’一派,我的画法,他们不很了解,求我画的人很少。惟独刻印,他们却非常夸奖我的刀法。我的润格挂了出去,求我刻印的人,每天总有十来起。因此卖艺生涯,亦不落寞。”

1908年秋,齐白石第四次南粤行正式开启。他先在广州度过了1909年的春节,于正月到达钦州,到了夏天,便带着亲人经广州往香港,在香港逗留了八天,后换乘海轮,直达上海。

齐白石求人篆刻遭冷遇

激起他的斗志

本次展览主题“五世同堂”取于白石老人一方印章。谈及篆刻,不得不提齐白石曾经的那次“冷遇”。有一次,齐白石在白石铺一大户人家描容,偶遇从长沙来的篆刻名家。人们送来不少名贵石料请他刻印,齐白石怀揣一块寿山石,也希望这位刻印人为他雕琢一番。

他按规定日期找到那位篆刻名家,深施一礼,恭敬地问:“先生,前几天我送的石料刻好了吗?”

“你是谁呀?”刻印人答非所问。

未等齐白石开口,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说:“他是我家老爷请来的描容匠。”

“描容匠?”篆刻名家漫不经心地从箱里翻出一块石科,“是这块吗?”

“你晓得此为何石料?”

“寿山石”,齐白石从容答道。

篆刻名家想不到眼前这个平庸的小字辈答得如此爽快,便不敢再问了。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他举起寿山石,面对众人,口若悬河:“这种以叶蜡石为主组成的石料,品类繁多,我手中的寿山石是治印的上品。因该石产于福建省的寿山……”

齐白石见篆刻名家滔滔不绝,好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急忙问道:“先生,我的印到底刻好没有?”

篆刻名家不耐烦地把石料往桌上一扔:“不平,拿回去磨平再来!”

受此冷遇,齐白石不免怒火中烧。他冲上前,一把抓起那块心爱的石料,回到住处,卷起行李,撕掉未画完的人像,不辞而别了。

他不知自己是如何跌跌撞撞地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到家的。他胸中燃着一堆火,憋着一股气。

蓦地,他瞥见窗台上那把铮亮的修脚刀。他想:别人用刀能刻印,难道我就不能开始卓有成效的铁笔生涯?他左手握石,右手持刀,把全身的愤懑跟满怀的情志凝聚于刀尖,平生第一方印章“金石癖”终于刻好了。这“愤怒之作”布局合理,刀法苍劲,隐隐有一股刚毅之气。他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闷气也驱散了不少。

当他把那方“金石癖”拿去请教黎松安的时候,后者甚感惊喜:“了不起,了不起,妙趣天成,颇有韵味,与长沙名家所刻,大有雅俗之分嘛!”“这是被逼出来的。”于是他讲了自己遭受冷遇的经过后,又拿出几方印章求教于黎松安。

黎松安打趣道:“这有何难。南泉冲有的是‘楚石’,你挑上几担回家,随刻随磨,随磨随刻,等刻的石粉能装满三四点心盒,功夫就到家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从此,齐白石白天描容作画,晚间操刀刻石。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的刻印技巧在同辈中后来居上,很快独步一时了。在师友们的热情鼓励与大力支持下,他从所刻众多的印章中精选出一部分,刊出了自己的第一次印稿,共四本,题名为《寄园印存》,每印均附拓边款。而收在印稿中的第一方印章,便是当年奋发图强之时用修脚刀刻的“金石癖”。

对话

“勤奋执着,勇于创新”

收藏周刊:作为齐白石先生的后人,您早期有过怎样的学艺经历?

齐思玉:受爷爷的启蒙,我大约从六岁就开始画国画,家里的氛围很好,家人都会画画,印象中很小的时候我已经对软软的毛笔能在宣纸上画出各种形象感到非常有趣,并一直钟情于这。爷爷是一位要求很苛刻的人,但每每得到他的鼓励与夸奖,都成为我继续努力的动力。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齐白石先生艺术精神上最值得传承的,有哪些?

齐思玉:就是勤奋执着,勇于创新,现在有个很流行的词叫“心流状态”,就是高度集中专注于一件事情,有高度的激情和充实感。白石老爷爷也是这样,一遍一遍地在草图上构思,反复推敲,尝试每一笔的浓淡,勇敢地去创新,不断地思考,最后能够在自己的艺术领域有所造诣。而且在当时,白石老爷爷的绘画并非主流风格,但他仍然会执着地去雕琢自己的风格,勤奋地练习,不管是在他的笔法、布局,还是思想精神,最终通过绘画,都让世人看到了他的才华。

此外,他的处事态度也非常棒,他总能有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可能这样的心态比在艺术上急于有所成就,对于艺术家来说反而是更重要的,这样更有利于艺术家向内挖掘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创作出更动人的艺术品。

链接

广州文艺市民特色空间

广州文艺市民空间是广州市文联打造的文艺为民新平台,目前已建立了11个广州文艺市民各区空间、13个广州乡村文艺空间、8个广州乡村文艺空间服务站和6个广州文艺市民特色空间。通过不断拓展文艺志愿服务阵地,广泛开展文艺惠民活动,建立了文艺志愿服务“广州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