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机参数设置(不同螺杆机台条件切换之我见)(1)

相同模具的由于生产的需要,会在不同的机台生产,有相同型号,相同吨位的机台切换,也有不同型号,不同吨位的机台切换。不同吨位机台的切换,就会涉及到螺杆直径大小,条件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往往会发生很多的没有出现过的异常。如何快速地确定条件,减少异常,以下是我的一些条件设定经验,供各位参考。

切换机台,首先要确定螺杆的直径,确定需要的胶量,能不能满足生产。

不同直径螺杆胶量的简单换算:新的胶量=原来的螺杆半径(r)/新的螺杆半径(r)的商的平方乘以原来的胶量。

知道了螺杆直径和胶量,就可以进行条件的设定了。主要就是从时间和速度两个维度方面进行对比。以找出最佳的条件设定方法。同时我们要明白,螺杆的射胶速度和材料在模具内的流动速度是不一样的。

不同螺杆的机台生产相同的模具,由于胶量不同,螺杆行程不同,条件上主要的是注射时间和注射速度的不同,这两者不同,会各有不一样的效果,只有明白了这两个条件的差异,在切换机台时,才会有更从容的时间,更快的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在设定条件时,我们都会参考原来机台的条件,如果不是特别难调整的产品,只是改变一下计量位置,其他的多数是照搬原来条件的。这样的话,由于计量位置的变化,就会发生两个变化:射胶速度和射胶时间的变化。

我们以螺杆直径30MM的更换为40mm的为例进行说明。设定直径30mm的条件计量位置是100mm,根据公式:直径40mm的条件计量位置是:(15/20)²*100=56.2mm

1、按照原来的条件的射胶速度、压力等的设定,由于计量位置减小,射胶行程变短,射胶时间变短。该条件设定以30mm/s的速度,1秒的实际射胶时间为例,单位时间内进入模具的胶量的变化是:

直径30mm的进胶量(体积)=πr²h=3.14*15²*30=21195m³;

直径40mm的进胶量(体积)=πr²h=3.14*20²*30=37680m³;

单位时间的进胶量,直径40mm的是直径30mm的178%,从这点可以看出,相同的射胶速度,单位时间内进入到模具的胶量是不同的,即材料在模具内的速度变快了,会对模具和模具内的材料产生很多的影响。例如:气纹、料花、困气、批锋。

由于直径大的螺杆,行程变短,以相同的速度射胶,模具内单位时间进胶变多,充填加快,材料在模具内流动时间变少,相应的从浇口到末端的冷却时间差变小,会影响到内应力的变化,对尺寸、变形等影响。

以相同的速度射胶,单位时间进胶变多,对模具的冲击力变大,发生涨模,会影响到批锋、壁厚;对一些薄的镶件,会发生形变。

2.用实际的射胶时间相同或接近作为参考,设定条件的速度、压力等。以上面的例子说明:

直径30mm的条件的射胶速度是30mm/s,胶量是100mm,射胶完成所需时间是:胶量(行程)/速度=100/30=3.3s,

直径40mm的条件射胶时间3.3s,那么设定的速度是:胶量(行程)/时间=56.2/3.3=17mm/s

射胶速度可以决定很多的外观问题。上面算出的是螺杆的射胶速度,材料进入到模具内的速度不等同于螺杆的速度,由于在相同时间进入到模具内的胶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材料在模具内的速度是一样的,我们排除其它的因素,产品的外观质量应该也是一样的。

材料在模具内的速度是一样,填充时间也是一样,冷却变化也一样,对尺寸、变形等的影响一样。

我们调机,主要的目的是要模具内的产品变化小,从这一点出发,在更换不同螺杆的机台时,确定以射胶时间为基准,速度、压力等其它条件为辅的思路,会有更快更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设定,还有尺寸、缩水的问题,从保压上进行调整,一般小螺杆换大螺杆,保压设定要比小螺杆的条件压力小,因为大螺杆的截面积大,对模具施加的压力相应也大。

实际理论的设定,并不代表实际生产中按照理论设定就能得到一样效果,还要取决于很多外部的因素,如:模温的高低,材料的流动性,材料温度,模具的构造等,这些会改变射胶速度的影响。螺杆的射胶速度变化,会影响到射咀的剪切速率,剪切速率又会影响到材料温度、拉伸,反过来又影响到模内材料的流动。

以上说明,理论要结合实际,实际千变万化;但有了理论,在面对变化时,可以知道从何处下手。

本文作者:微注塑特约作者 叶枫灵

本文为微注塑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任何人或组织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的商业应用!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