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由此可见,活着,咱们就要时刻与睡觉问题作斗争。那么,睡不够、睡不好,秋乏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是疾病表现,还是心理现象?秋分将至,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天气越来越凉爽,应该怎样调理,睡好养生觉呢?咱们现在就为大家解疑释惑。

秋分养生注意事项(秋乏现象是怎样产生的)(1)

秋乏现象,没有对应的现代医学解释,但是,传统中医却对秋乏现象有独到的认识。中医认为,夏天的时候,气血充于表,入秋之后,气机下沉,但是,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多血而少气,因此,容易出现疲乏。从季节特点看,从处暑到秋分,早晚温差增大,暑湿仍在,湿易困脾,而脾主肌肉,由此导致疲惫无力。此外,由于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则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则导致口干、咽痒。

秋分养生注意事项(秋乏现象是怎样产生的)(2)

中医认为,应对秋乏,可以尝试3种方法进行调理。第1种,是起居调理。因为,夏季夜短昼长,天热的时候,人们已经习惯晚睡早起。入秋之后,就要改变作息,在晚上11点以前睡觉,因为,11点之后,进入子时,器官功能开始下降,需要调养。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才能帮助机体发挥正常的功能。此外,在室内放置绿色植物,可以帮助吸收二氧化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可以让人精神振奋,减轻困倦的感觉。

秋分养生注意事项(秋乏现象是怎样产生的)(3)

应对秋乏的第2种方法,就是运动调理。此外,适当运动,增加肢体活动,保证大脑持续获得足够的供血、供氧,有效缓解疲劳。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耗损阳气,加重身体的疲劳。久坐的上班族,经常伸展腰部,放松脊柱,避免腰部和背部肌肉过度紧张,对缓解疲劳,有较好的效果。

秋分养生注意事项(秋乏现象是怎样产生的)(4)

应对秋乏的第3种方法,是饮食调理。摄入过多油腻食物,会促使血液更多地流向消化道,外周组织及大脑的供血相应减少,产生困倦感。因此,应该限制油腻食物,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瘦肉、鸡蛋、豆制品、燕麦等。注意润肺生津、养阴清燥,适当摄入百合、银耳、秋梨、萝卜等食物。食疗可以选择菊花枸杞粥、雪梨瘦肉汤,益肾润肺、清热生津。

秋分养生注意事项(秋乏现象是怎样产生的)(5)

值得注意的是,秋天犯困,也可能是心理现象。因为,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是1种特殊类型的抑郁症,容易在秋季和冬季、阳光暴露时间减少的时候发生。特点是,自然阳光缺乏,就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症状,春天来临后,症状会逐渐消失,下1次季节转换时,抑郁症又会复发。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包括疲劳、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烦躁不安、体重增加、渴望摄入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失眠或嗜睡。

秋分养生注意事项(秋乏现象是怎样产生的)(6)

季节性情感障碍,目前认为,是由于阳光接触减少,引起大脑生化反应过程失调,诱发昼夜节及生物时钟的变化所致。研究表明,离赤道距离越远的地区,出现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比率越高。还有学者认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生,是褪黑素分泌增加所致。光疗,可以改善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症状,如果效果较佳,则需要服用抗抑郁的药物。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谣零零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