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港口谁出钱建设(徐闻港口牵手海南)(1)

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2号”。

广东因海而兴,拥有超4000公里海岸线,居全国首位,21个地级市中有14个是沿海城市。6月14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继续在湛江市进行,南都记者走进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重要交通枢纽徐闻港和因海洋牧场发展闻名的雷州市流沙湾海域网箱养殖集群,解读湛江的“蓝色文章”。

徐闻:搭建“广东·海南特别合作区徐闻片区”

在徐闻港,一切都与“海”紧密相连。港口大楼二层的出发厅宽敞明亮,往大海方向走去,一轮宛如明月的大型玻璃窗出现在记者眼前。“这叫‘得月门’,设计风格与海洋文化、侨乡文化有机结合,体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徐闻港党总支部书记、董事长张金虹说。

以“得月门”为中心,两侧各四个登船口。港口采取“人车分离”“客货分离”“进港和出港的车辆旅客分流”的方式,实现公路、水路、铁路、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

借助港口,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加速汇集,2020年9月26日徐闻港开港运营,至2023年6月2日,港口车辆吞吐量约926万辆;旅客吞吐量约27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约23290万吨。随着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同步开通,琼州海峡1小时生活圈已经形成。

“依托港口优势,我们正积极搭建‘广东·海南特别合作区徐闻片区’,力争‘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发展’。”徐闻县委书记罗红霞表示,目前合作区内已布局建设多个重点项目,涉及交通、新能源、装备制造、种质资源、园区设施、农产品加工和文旅等方面,总投资近150亿元。

“我们将通过‘海南总部 徐闻基地、海南前端 徐闻后台、海南研发 徐闻制造’这一模式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主动融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湛江联动发展区建设,打造对接海南自贸港特有平台和优惠政策高地。”罗红霞介绍。

雷州: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雷州市海岸线长406公里,浅海117万亩,滩涂33万亩,海淡水养殖面积38万亩等资源优势。洋流平缓、日照充足、鱼类长势良好。

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海威1号”是雷州进行深海养殖的重要工具。“平台主要养殖中高端名贵海水鱼,如鳘鱼、军曹鱼、鞍带石斑鱼(龙趸)等。平台设计养殖水体1.5万立方米,每立方米水体可养殖20公斤鱼类,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60万斤优质深远海养殖鱼类。”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戈介绍道。

2022年4月“海威1号”落户流沙湾,是湛江市首个深远海养殖智能平台。2023年6月6日“海威2号”完成交接仪式,相比起前者,其体积更大,同时搭载饲料储存模块、自动投料机、吊机、水上水下视频监控、水质实时测量、5G数据通信、应急柴油发电机等自动化养殖装备,实现智能化养殖。

以深水网箱为突破口,雷州完善东里、流沙、乌石海区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建设。截至目前,雷州投产使用的深水网箱978个,约占湛江的三分之一。“我们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加快谋划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雷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柯振飞表示,依托海洋资源优势,2022年雷州市渔业总产值51.19亿元,同比增长2.6%;金鲳鱼产量达27640吨,约占湛江市的一半,产值将近7亿元。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李竹

摄影:南都记者 丁治加 马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