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作品,按体裁分为“风、雅、颂”,风是民歌,雅是宫廷之乐,颂是祭祀太庙时歌颂祖先丰功伟绩的演唱的歌。《诗经》中大家最熟悉,总是挂在嘴边上的三种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到底什么赋比兴,三种手法又是怎么用的呢?

诗经赋比兴是按什么来分的(诗经中提到的赋比兴)(1)

赋就是开门见山,有啥说啥,想说什么事直接就说,这是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比如诗人想说和朋友在黄鹤楼前辞别,就说“故人西辞黄鹤楼”,《诗经》中赋的用法非常常见,比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赋比兴是按什么来分的(诗经中提到的赋比兴)(2)

比是类比,具有同一类属性的两样东西为基础,把这件东西比做那件东西。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自己的愁绪比做连绵的江水,注意这里的比不等于比喻,赋比兴中的比是诗词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操作模式,而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诗经》中用比的诗句例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赋比兴是按什么来分的(诗经中提到的赋比兴)(3)

兴是通过说它物而表达出诗的主旨,比如我本来写诗是要赞美英雄,但我不先说英雄,而是说宝剑——长剑锋如雪,曾沐水中寒。戍边八百士,只为破楼兰(本人随意写的一首,忽略平仄)。《诗经》中兴的用法也很多,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本来是要写爱情,先不说爱情,先说水鸟求偶的状态。

这样通俗地介绍“赋比兴”,大家可以很直观地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