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时分崇王府邸院落里一阵喧嚣(都市晚高峰昔日醇亲王府)(1)

冯运修

大栅栏地区斜街多,李铁拐斜街、棕树斜街、杨梅竹斜街都是这一地区著名的斜街。斜街的形成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辽金时代的都城建在今天广安门护城河一带,这座都城处于辽金旧城的东北方向。大都建成后,人稀地旷,需要移民,帝王颁布移民优惠政策,人们纷纷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旧地,从西南迁往东北的大都城,于是便形成了斜街。

李铁拐斜街(今指铁树斜街)在几条斜街中较宽大,明清时期被圈进外城,这里人来人往,逐渐变得热闹非凡。商店、浴池、饭店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民国时期,这里有家回民饭馆开业了,它就是阔院广厅的同和轩饭庄,京城著名的“清真三轩”之一。那时,北平戏曲界拜师收徒都到这里行礼,原因是道贺的人或师徒当中经常有回民。程丽芳拜师程砚秋,李少春拜师余叔岩都是在这里行的礼。这里以普通饭菜为主,兼营著名的清真小吃烤羊肉串,特色菜有甘肃炒鸡块、银川风味的麻辣羊羔肉等。

这座普通的饭庄在民国时期曾发生过抗日杀奸的故事。1939 年夏天,北平出现了一个秘密爱国组织——北平抗日杀奸团,专门暗杀日本鬼子、汉奸。1940年7 月7 日,汉奸们在中山公园召开“庆祝日本皇军圣战胜利三周年”大会。汉奸们胸前都带着小黄条显示其来宾身份,但他们不敢公然佩戴,只是开场时才显露一会儿,散会就马上摘下来。北平抗日杀奸团得到消息,冯运修、叶于良等人带好传单和武器也来到会场。

“丑戏”终于开场,日伪新民会机关报《新民报》社长、总编辑吴菊痴, 副总编辑陈辋子等人登上彩台开始表演。他们极力吹捧日军侵略的“功德”,谩骂抗日军民,诬蔑浴血奋战的中国军队。听众中19 岁的抗日杀奸团团员冯运修气得牙齿嘎嘎作响,小声对一旁的战友说:“真想现在就把他毙了!”

大会结束,吴菊痴、陈辋子等人纷纷走下彩台,说说笑笑雇了黄包车驶离中山公园,来到李铁拐斜街同和轩饭庄就餐。冯运修和战友一直跟在车后,骑车也来到同和轩饭庄。经过观察,他们发现就餐地点和周围环境不利于行刺,还很容易伤人,于是只好耐着性子在饭店外面监视着。21 点半,吴陈二人走出饭庄,在李铁拐斜街又雇了黄包车,一前一后准备回到位于教育部街的伪《新民报》报馆。他们出斜街来到南新华街向北,从右侧行驶。当车子快到大街北口、路东原第一实验小学附近时,正遇上刘王氏家里办丧事,街上吹吹打打,又哭又闹,排着长长的队伍。人力车速度减慢了,这是最好的时机。机智勇敢的冯运修快蹬几下,与人力车并排,说时迟那时快,他“唰”地掏出勃朗宁小手枪朝着汉奸吴菊痴太阳穴开了两枪。由于街上纷乱,连人力车夫周德立都未及时察觉,冯运修等人已立即撤退了。一直盯着陈辋子的团员们也随之撤离。伪警察局闻讯后,急忙把吴菊痴送往市立医院,但车子开到陕西巷南侧,吴菊痴就已死亡,伪警察局十分恐慌。

日本宪兵队在北平全城大追捕。他们包围了冯运修的住宅(西四大街),冯运修发现后急忙去厨房焚烧了机密文件。敌人发现他在厨房后劝他投降,冯运修宁死不屈。特务科科长袁规出了个损招儿,他藏在冯运修父亲身后以躲避子弹。巧的是冯运修抬手一枪,准确地打在袁的颈部,他应声倒下。最后,冯运修也因寡不敌众在中央医院壮烈牺牲,终年仅19 岁,刚刚考上辅仁大学,还未报到。

在这条斜街上,还曾经留下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的足迹。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创办于1853 年的天津回民饭馆鸿宾楼,于1955 年迁到北京李铁拐斜街。1957 年的一天,上午10 点多,王师傅正与几个年轻人摆“小件”,忽然听到院门响动进来几位客人。这不是周总理吗?他们马上迎上前去。周总理身穿浅灰色中山装,点头向大家问好,接着,指着身旁魁梧、配戴墨镜的陈毅说:“你认识他吗?”王师傅回答:“我还真有点眼拙。”“这是陈毅同志呀。”这时,陈毅元帅摘了墨镜,哈哈大笑起来,职工们也笑了,鸿宾楼的气氛和暖宛如春风。落座后,周总理点了鸿宾楼头牌看家菜——什锦砂锅羊肉。他称赞羊肉的鲜美,还特意来到厨房,向厨师们敬酒慰问。

大栅栏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