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卜辞贞人“㱿”、“三口”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21年7月21日

殷墟甲骨卜辞中“卜”字之下“贞”字之上即为“贞人”。其中有一个“贞人”名高频出现,这个“贞人”就是被学者识认为“㱿”的“贞人”。《甲骨文精粹释译》拓片10: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1)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2)

原书学者释义: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3)

原书学者释义: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4)

另一块卜辞中也有这个“㱿”字。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5)

从拓片10的内容看,为“妇好”分娩贞卜的这个“㱿”,身份有三种可能:(1)武丁、(2)武丁的儿子、(3)武丁的贞卜官。

“㱿”字甲骨文如下: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6)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7)

可以看出“㱿”字甲骨文有多种变体。

这个“㱿”到底指谁呢?

在殷墟青铜器铭文中发现了如下王名框。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8)

与“㱿”字进行对比: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9)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10)

通过对比,很明显这个王名框中的“字”就是被学者释义的所谓的“㱿”字。

现在已知,被我破解的众多殷墟“族徽”其实都是商王的王名框。

而且殷墟商王异常集中,只在武丁至武乙一家四代人之间。殷墟也发现有小辛、小乙王名的青铜器,但这都是武丁为其所做。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11)

小辛至武乙,我已破解都是古埃及的法老。

其中小辛是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一世,小乙是第十九王朝法老塞提一世。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12)

由发现的殷墟青铜器带“㱿”字的商王名框可以确定“㱿”就是商帝王,因此排除了“㱿”为“武丁贞卜官员”的可能。

那么这个所谓的“㱿”实际上只剩两种可能,要么是“武丁”,要么就是“武丁的儿子”,它到底是指谁呢?

从这个“㱿”字的组成看,它实际上是“父丁与南”三字的合体。这个复合字指的就是“武丁”的王名。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13)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14)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15)

“南”字甲骨文: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16)

由“父丁”可知这个变体字是“祖庚”为其父“武丁”所做的王名标。

那么这个“㱿”字中的“南”为什么代表的是“武丁”呢?

现已知武丁就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17)

武丁的王名图案如下: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18)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19)

对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名图案分析后得到如下图示: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20)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21)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22)

可以看出拉美西斯二世王名图案中的“权利与阿瓦利斯地形”图符就是“南”字甲骨文原型。

此外,又发现了一个殷墟青铜器王名框 ,上面有“南”字及“贝”图符。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23)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24)

这个“贝”正是“武丁”的王名标志。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25)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26)

此外,拓片10中的另一个贞人“三口”正是指“祖庚”的儿子廪辛。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27)

廪辛已被我破解为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西普塔赫。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28)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29)

西普塔赫(廪辛)的王名: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30)

对王名分析后得到如下图示: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31)

“三个口”正好组成了这个贞人名“三口”。

此外,在《甲骨文精粹释译》拓片108中也有这个廪辛的王名标“三口”: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32)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33)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34)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35)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36)

这是廪辛“三口”贞问其父祖庚的一例卜辞。

本人释义为:“三口”(廪辛)贞(问)立(王)庚于牛。

在拓片262卜辞中更是明确了“三口”是帝的身份。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37)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38)

甲骨文卜辞内容(甲骨卜辞贞人㱿)(39)

至此,拓片10基本搞清楚了,这则卜辞是祖庚制作的,记录了其父武丁贞卜“妇好”分娩,以及其子廪辛贞问“多羌”的卜辞。

由此也揭开了甲骨卜辞中所谓的“贞人”秘密,殷墟“贞人”全部都是商帝王的王名标,就如上面所破解的“㱿”为“父丁”、“三口”为“廪辛”,诸如此类。

作者:大禹昆仑

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