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盘后总结及感想(私募回撤到底要怎么看)(1)

基金圈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回撤最大记录是用来打破的,也迟早会打破。这种事每年都会大生,今年格外猛烈,无论公募还是私募,无论规模大小,可能都没逃过这个宿命。

泥沙俱下,无论是专业投资者还是散户,都承受了几十个点的回撤。当面对这个现象,投资人确实做不住了,买基金不就是图专业人干专业事省点心吗?不就是看重管理人的回撤控制能力,赚钱能力。可现实是今年不少基金投资者买了个寂寞,不但不能赚钱还有的亏到膝盖斩。

所以这个买基金永远绕不开的一个核心指标最大回撤到底有没有用?到底该怎么看才有实际基金选择的决策价值?

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来源:雪球

私募都有哪些控制回撤的方式

最大回撤是一个非常好的反应风险控制能力的指标,反馈的是基金经理对于风险的把握能力。不过仅用基金的最大回撤来衡量一只产品的优劣是不全面的,基金的最大回撤受到所经历的市场环境、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等多方面影响。

其次私募控制回撤的方式非常有限。有一些风格比较极致的私募甚至不控制回撤,依靠选股和长期来过渡回撤,传统的私募回撤方式主要有三种。

1、降仓位;比如当产品净值回撤超过X%,预警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仓位;产品净值回撤超过X%,则全面控制仓位。这是很多价值型或者成长型私募在控制风险时会用到的方式,也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

2、择时;当提及择时,很多人会想到 “低买高卖”,“抄底逃顶”,也可以这么理解,但是后视镜来看:底是割肉割出来的,而不是抄底抄出来的。很多投资高手都专注于标的本身胜过市场本身。市场上一些比较成功的私募如淡水泉,景林都选择不去做择时,逆向投资也好,好公司,好生意也罢,都是专注于标的的性价比,做长期投资。

3、对冲;对冲里面常见的是股指期货的对冲。构建一个多头组合,在行情不好时卖空股指。持续保持股指期货对冲就变成市场中性,而选择性的对冲则与择时有点类似。市场中性对冲掉β之后,会损失掉收益。而β性收益在权益类投资中甚至可能占大头。所以对冲操作起来没那么简单。

对冲里面还有一种方式是多空仓。意思就是做多一部分股票,做空一部分股票。表现上是做到对市场的中性,实际上是对选股能力的放大。巴克莱多空仓基金指数的年收益率变动范围,在-15%~50%之间,波动范围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基金。再者目前衍生工具的不足,这些对冲方式展开颇受掣肘,就算全部放开,在保持收益的情形之下,运作对冲减少风险,也是很难的。

当投资的基金发生最大回撤的时候,怎么做才是有意义的?

首先看回撤是否是基金风格漂移;刚才有提及,私募基金净值出现较大的回撤,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风控体系出现问题,要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与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来看。在遇到极端市场行情的时候,精选个股的基金会比较吃亏,他们不像趋势派的基金经理那样能敏锐的探知市场情绪并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净值会暂时地出现大幅回落。

但抛开市场的β因素,我们需要分析,那些标榜精选个股的基金经理,有没有在极端行情和回撤压力下风格漂移,言行不一,从而导致基金进一步回撤或者错过原本精选个股恢复后的上涨行情。拿一个基金举例:以RB为例,他们的投资逻辑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同时全行业均衡配置,不做单压板块的事情,体现在持仓上就是芯片、新能源、消费、互联网等。

如果投资者认可他们的投资风格,然后去看15%的回撤是否符合他的持仓分布,比如Q1持仓主要在电动车、芯片、化工、军工。以芯片ETF为例,今年以来下跌差不多30%左右。再看该基金的回撤范围在预期范围内,甚至相对比较小,那就是对的上的,那就是风格和理念没有发生漂移,确实主要是市场因素的结果。

相反,如果对不上,就需要仔细看下所选基金是否发现风格漂移,或者基金经理知行不合一,那就需要考虑是否要赎回了。

其次看反弹能力;超跌之后,基金经理所选股票到底是被错杀还是基本面不佳决定了基金今后的命运。虽然对于精选个股的私募基金,净值回撤较大是硬伤,但却不是致命伤。真正的致命伤是承受了精选个股的大回撤,却未享受到精选个股的大涨幅。波动不是风险,选错股票才是真正的风险。

私募盘后总结及感想(私募回撤到底要怎么看)(2)


如果持有的基金在大幅下跌之后的一段时间,市场行情已经回归,但是该基金的净值还是不动,再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还是没有起色。则错过了一波反弹行情,也需要审视下,该基金的选股能力是否靠谱。比较对于精选个股的基金来说,选股能力就是一切。

(风险提示: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