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川革命烈士尘封的诗文,感知红色生命忧国忧民的情怀。大家好,说到江竹筠,想必没多少人知道。但一说起江雪琴、江姐,那就无人不知了。其实,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江姐江雪琴,原名江竹筠。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小说、歌剧、电影、电影连续剧《红岩》中的江姐、江雪琴,在她真实的革命生涯中名叫江竹筠。《红岩》中的江姐的那些故事是根据江竹筠烈士真实的革命经历写成的。比如,江姐听到了丈夫彭咏梧牺牲噩耗,忍着巨大悲痛,决定不进入暴动中心区域;再比如江姐在狱中十个手指被敌人用竹签贯穿,这些都是江竹筠烈士的真实经历。

江竹筠怎么牺牲的(江竹筠烈士江姐)(1)

江竹筠(江姐)

简单了解一下江竹筠烈士的生平,江竹筠生于1920,四川自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进四川大学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7年负责《挺进报》的校对、整理和发行工作。1947年冬随丈夫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工委和川东临委联络员。1948年彭咏梧牺牲后,毅然接替其工作。因叛徒出卖,6月14日在万县被捕,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1949年11月14日被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牺牲时年仅29岁。江竹筠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9月,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江姐、江竹筠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说到江姐的诗歌,恐怕就没那么熟悉了。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江竹筠烈士所写的一首长诗,诗名叫《到解放区去》

我要到敌后,

到解放区。

我厌恶,

住在腐烂了的城市,

跟着烂下去。

我恨不得,

早点离开

那政客们所玩弄,

就是特务的盯梢,

狞笑和狂吠的这些学校。

烈火,

在地面燃烧;

烈火,

在我心里燃烧!

我已经,

决定了

我就要到敌后,

到解放区。

我没有想,

我要躲避

讨厌的环境;

到另一个

村落,

去看看星星,

白云,

听流水的声音,

赶走现实的丑恶,

暴虐和灾难。

我潜入敌后,

并不是要伴爹娘妻子,

做安分的奴隶

或者我到解放区,

只是仅仅为了,

去看看新奇的东西;

去采撷由人民,

播了种,

开了花,

在民主的欢笑声中,

收获下来的

幸福的果实。

不,

我去,

是为着

这里有无数痛苦贫穷的农民

他们张开含泪的眼睛,

伸出求援的手

这里有无数的市民,

他们窒息在无望之中,

要求着世界来一个改变。

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新的年头。

在敌后,

在解放区呢!

听完这首长诗,内心被深深震撼。江竹筠是一位举世皆知的革命女英雄。她生就一副共产党员的钢筋铁骨,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与死亡的威胁面前,从容淡定,大义凛然。她那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忠于党忠于革命的英雄品格,跨越历史,震撼人心。

江竹筠烈士的这首《到解放区去》,语言朴素,率真热烈,内容明晰。作者开篇就表明自己的革命信念,“我要到敌后,到解放区”去。为什么要到解放区去呢?是逃避“腐烂”的环境,“去看看星星,白云,听流水的声音”?还是为了一己之私,去“伴爹娘妻子,做安分的奴隶”,或去坐享其成,“采撷由人民,播了种,开了花,在民主的欢笑声中,收获下来的幸福的果实”?不是,这些都不是,而是“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为着这里有无数痛苦贫穷的农民…要求着世界来一个改变”。

江姐江竹筠去的目的,是为了学习革命斗争的经验,更好地“为党工作”,是为了实现大众的愿望“要求着世界来一个改变”,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为了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为实现自己的“入党誓言”。这些诗句凸显了作者作为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一心为民的博大胸怀。

如果我们知道她的童年生活、学习经历和情感世界,深入她最后岁月里的所思所想,就会看到忠于信仰、舍生取义的后面,有一个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有血有肉的江姐,有一个曾经那样鲜活、真实的共产党员。

江竹筠烈士的诗歌闪耀着革命性和人性的光辉。她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留给我们的这些璀璨的文字,却是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共产党人坚贞不屈、忠于革命事业的英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共产党人忠于理想信念,激励后人前赴后继、代代相因的革命情怀。

江竹筠怎么牺牲的(江竹筠烈士江姐)(2)

江姐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