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底板后浇带节点说明: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1)

1. 底板厚度必须≥400mm。

2.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要求。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

3. 钢板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靠,接缝止水带接头应连续密封,接缝位置不得留置在转角处,并向迎水面弯折。

4. 严格控制砼密实性度,砼浇筑前做好施工缝浮浆和浮动石子的凿除、清理工作,并用同砼配比的水泥砂浆套浆处理,每隔一定距离宜设置集水井,便于清除积水。

5.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后浇带进行覆盖和保护,外露钢筋宜采取防锈措施。

6.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一次性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二、外墙后浇带节点说明: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2)

1. 外墙后浇带止水钢板安装、混凝土清理、浇筑及原材料相关要求同底板后浇带。

2. 外包墙体不后浇带中间设网筋隔离,便于施工。

3. 当外墙板防水保护层采用水泥多孔砖保护层时,砌筑高度≤4米时,采用120mm厚水泥多孔砖砌筑;砌筑高度>4米时,应采取构造加强措施(如加大墙厚或增设护墙柱等措施)。

4. 地下室外墙拆模后应进行淋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5. 外墙板下方回填严禁使用建筑垃圾及砖石坑,防止防水层被破坏

三、顶板后浇带节点说明: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3)

1. 顶板后浇带止水钢板安装、混凝土清理、浇筑及原材料相关要求同底板后浇带。

2. 后浇带不顶板交接部位振捣密实。

3. 后浇带应设置独立支模体系。

4. 涂料防水加强层宽度大于后浇带宽度400m,居中涂刷。

后浇带做法照片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4)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5)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6)

后浇带保护照片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7)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8)

四、施工缝及转角收口节点说明: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9)

1. 施工缝留置必须设置钢板止水带,埋设位置准确、居中,固定牢靠。

2. 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并冲洗干净,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等材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3. 砖胎膜内表面宜做找平层;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与砖胎膜的接触部位应采用空铺法施工,卷材与砖胎膜或围护结构模板的接触部位,应将卷材临时贴附在该砖胎膜或模板上,并将顶端临时固定;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接槎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4. 混凝土结构完成,铺贴立面卷材时,应先将接槎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卷材接槎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mm;当使用两层卷材时,卷材应错槎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

5. 外墙不底板交界处采用1:3水泥砂浆粉刷R50圆角。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10)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11)

五、顶板与外墙转角收口节点说明: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12)

1. 外墙防水层施工时向顶板翻折200mm,顶板防水层施工时向外墙翻折200mm,搭接密封形成整体。

2. 外墙防水施工完成后,做好防水层的成品保护,在顶板防水层施工前做好清理工作。

六、节点说明: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13)

1. 底板变形缝位置截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由设计出具局部加厚处理方案。

2.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不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固定牢固。止水带的接缝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缝应平整、牢固,转弯处应做成圆弧形。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后埋外露的止水带应做好保护,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止水带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进行修补。

3. 预埋100×100的角钢宜在不混凝土接触面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设于结构内侧的可卸式止水带所需配件应一次配齐,转角处应做成45°折角,并增加紧固件的数量,止水带与钢板基面之间应垫有丁基密封胶带。

4. 嵌填密封材料的缝内两侧基面应平整干净、干燥,嵌缝底部应设置背衬材料,嵌填应严密、连续、饱满,粘结牢固。

七、外墙变形缝节点说明: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14)

1. 外墙变形缝位置截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由设计出具局部加厚处理方案。

2. 其余同底板变形缝相关要求。

八、顶板变形缝节点说明: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15)

1. 顶板变形缝位置截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由设计出具局部加厚处理方案。

2. 其余同底板变形缝相关要求。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16)

九、止水螺杆节点说明: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17)

1. 止水螺杆建议采用可卸式止水螺杆。

2. 如采用普通止水螺杆,凿除后螺杆头的深度必须大于10mm。

3. 止水环与螺杆应满焊。

4. 螺杆洞水泥砂浆填充密实、平整,外侧设置φ50的防水加强层。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18)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19)

十、穿墙套管节点说明: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20)

1. 止水套管的尺寸及翼环厚度符合规范要求,止水套管突出内墙面50mm,套管式穿墙管的金属止水环应与主管或套管满焊密实,并作好防腐处理;套管内表面应清理干净,穿墙管与套管之间应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相邻穿墙管间的间距应大于300mm。

2. 当主体结构迎水面有柔性防水层时,防水层不穿墙管连接处应增设加强层。

3. 密封材料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分段封堵。

穿墙套管照片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21)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22)

防水施工没有达到地下室防水规范(建筑工程防水工艺工法标准篇-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