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务院发文明确『双减半月通报制度』

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小学补课(严禁一对一补课)(1)

◆各省自2021年8月30日起,每月15日和30日前,报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

◆对各种典型问题,直接在媒体上曝光,并依据《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启动相关问责程序。

这次,是来真的了!

各地马上相应,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外补课行为,一律严打严抓,一个都不放过!

江西: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关停率达98%。

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小学补课(严禁一对一补课)(2)

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小学补课(严禁一对一补课)(3)

◆全省暂停及注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257所,关停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暑期班2656家,关停率达98%。

——校外培训补课,基本是没可能的。

北京:一对一补课也被严查严打。

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小学补课(严禁一对一补课)(4)

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小学补课(严禁一对一补课)(5)

◆强调处罚对象“含一对一培训”,并公布对个人的处罚。

——一对一辅导,并不能在整治中独善其身。

广州:家长也不能补课。

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小学补课(严禁一对一补课)(6)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面向学生(含家长)销售周末、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课程、课时包。

——别想着走旁门左道给孩子补课。

这一波打击,真的很严厉。

很多人无法理解,认为校外补习机构有它存在的理由,也有需求的人群,无论如何都不应“一刀切”取缔。

我却从中读出了,几点积极的信号。

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小学补课(严禁一对一补课)(7)

对学生来说:

卸下了课外补课一大负担

补课,只是教育内卷的衍生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补课,照样成绩优秀,前途光明。

进入新世纪后,家长却挤破了头抢夺优质的教育资源,把希望寄托在『补课』上。

电视剧《小舍得》中,几乎每个孩子都逃不开补课。

子悠,同时上5个课外辅导班;

米桃,考第一也要补习;

欢欢,从接受快乐教育到逼迫成为鸡娃。

这些被打造成学习机器的孩子,正在被一步步击垮:

子悠在考场上紧张到精神错乱,米桃患上了突发性抑郁症,欢欢站在学校的天台上要跳楼

……

多少孩子,担负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小学补课(严禁一对一补课)(8)

过于沉重的课外压力,占据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夺走了孩子的童年快乐,磨灭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一份调查研究显示:

许多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参加补课后,成绩提升并不大,其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提升率,分别是0.6%、2.2%、2.0%。

大多数课外补课都没有明显效果。

因为补课只是将课堂的内容再学一遍,不认真学的孩子还是学不会。

而且过于饱和的补课,会让孩子身心俱疲,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

取消课外补课,等于卸下了学生一大负担,孩子终于能够在学校内安心、踏实、专注地学习。

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小学补课(严禁一对一补课)(9)

对家长来说:

减少了给孩子报班一大支出

对于这一代父母来说,养孩子是一件很费钱的事。

自己挣了多少钱,都花在孩子的教育上,给孩子报更好的班,送孩子上更好的学校。

“我女儿一年补习班费用十万,在她班上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差不多都要花这么多。”

“娃从一年级就上八个兴趣班,寒暑假140元一天的提升班,现在四年级了,成绩还不怎么样。”

“周末两天只有半天休息,其他时间都在上数学、英语之类的补习班,一年光报班的学费就要五六万。”

报班,报班,报班!

花钱,花钱,花钱!

补课盛行带来的『剧场效应』,让越来越多家长盲目跟风,不管孩子成绩如何,一定要给孩子报班,报最好的班。

这就是“教育焦虑”。

这种“教育焦虑”,其实是被教培机构渲染出来的,它们大肆贩卖教育焦虑,吸引广大家长掏钱报班。

但过度补课,未必是对孩子好,有可能会害了孩子。

多少孩子从小补课,把同样的知识学两三遍,还被迫接受超前教育,一年级就学二年级的知识,小学就学初中的知识。

这样一来,孩子只会觉得学习很腻味,很痛苦,怎么愿意好好学习呢?

上课不好好听课,下课报补习班?醒醒吧,多贵的课都没意义!

其实,小学知识并不难,与其花重金让孩子学奥数,不如花时间给孩子培养好习惯。

成绩可以赶上来,但习惯越早培养越好。一旦错过黄金期,就会耽误孩子的学习。

抓好孩子的习惯,就是给孩子铺好了路。

取消课外补课,等于减少了家长一大支出,家长回归教育初衷,做好家庭教育,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成长。

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小学补课(严禁一对一补课)(10)

对老师来说:

实现了教师内部真正公平

另一方面,教师苦“严禁补课”久矣。

严抓教师补课的当下,总有人顶风作案,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他们破坏了教师内部的公平,也有违身为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良心。

如今,教育部在严抓严打,媒体在推波助澜,已经让群众对教师补课的现象深恶痛绝。

并且毫无克制地,将这种恶意宣泄到整个教师群体之上。

他们不知道——

现实中,真正敢补课赚外快的教师,少之又少。

一来,他们的工作时间太长,内容太多,压力太大,哪还有精力给孩子补课?

二来,《教师法》明文规定,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谁敢以身试法?

靠补课发财致富的教师少之又少,大多数教师至今月薪三千;

有精力校内上课校外补课的教师少之又少,大多数教师早已积劳成疾。

大多数教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从无越界行为。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从没见过不好好教的老师,只见过无数不好好学的学生。”

老师为了教好学生,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却换来无数冷眼与猜忌,真是太苦了。

相比起其他职业,教师更需要支持与理解。

否则当她真正落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受伤害的只会是背后的孩子。

如今取消课外补课,让整个教师群体真正实现内部公平,非常好!

教师把心思重新放回到学校中,是对教育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负责。

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小学补课(严禁一对一补课)(11)

话又说回来,真要实现全面禁止校外补课,恐怕很难很难。

有需求就有市场,家长对补课的“需求”远甚于孩子。

社会在进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

别人家的孩子都补课了,自己家的孩子不能落伍;

中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自己又帮不了孩子,只能靠补课……

校外补习机构抓准了家长的焦虑与无力感,才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问题的关键,是改变家长的想法。

家长一定要认清两点:补课未必能培养出高材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上985。

补课越多,孩子越累,不但不能提高成绩,还有可能被压垮。

全国100个高考生中,只有2个孩子能上985,如果明知孩子不适合走这一条路,何不让他选择另一条更好走的路?

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庸,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另外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做好校内教育。

现在的学校,承担起越来越重的责任,几乎从早到晚、从幼儿到成年,承托孩子的教育与成长。

国家提出,学校和教师要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等等。

既然如此,请把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向学校和教师倾斜。

补贴到位了,学校才有实力办好课后服务;

社会支持了,家长才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

工资提高了,教师才有动力继续奉献自我。

既然校外补课被全面禁止,课后服务将广泛铺开,一切都已经不可逆。

那就请给学校和教师多一点资源,多一点补贴,多一点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