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1)

文:葛维屏

希区柯克有没有膨胀过?

我想是有的。

这个问题,任何导演都会有过这样一段自不量力的过程。

陈凯歌膨胀过,去拍历史大片《荆轲刺秦王》,张艺谋膨胀过,去拍《满城尽带黄金甲》,冯小刚膨胀过,去拍《夜宴》。这些导演在小有成就之后,便生出家国天下的念头,投身到大题材里,展现自己的豪气与男人的梦想。

希区柯克也难以逃脱这样的导演规律。他曾经投奔到国际题材的领域里,拍摄了《冲破铁幕》《黄玉》,一旦他的电影镜头,实现跨国性操作的时候,希区柯克便无法找到他的从容,以前躲在螺丝壳里,透过“后窗”看世界的闲庭散步气韵便荡然无存。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2)

因为希区柯克在大题材里有一种顾不过来的窘迫,他的电影,必须依仗的是对人心的细密展现与细节的反复把摸,小题材能够让希区柯克的这种摩挲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一旦在大题材的环境下,他的这种操作手法,便尽显小家子气,淹没在大题材的宏大叙事之中。

即如《家庭阴谋》而言,影片里镜头设置,带着希区柯克习惯会有的开小差的偏题。比如影片里的通灵女与她的男友——出租车司机去赴约的时候,希区柯克在这一段表现中,像《西北偏北》里主人公应约到公路上等待接头人的段落一样,希区柯克展现了无关主题的鸡毛蒜皮小事。在男女角色坐在酒吧里等待约会人出现的时候,镜头里交待了一个带着孩子的男人与女人约会的情节,电影平均用力地展现出来,但与剧情毫无关系,而这种详细的镜头陈述,正是希区柯克电影里最乐意于采用的一种标配手法。他为了在紧张的氛围中舒缓一步,让观众跌入他营造的悬疑压力阀门中,便在前有伏兵、后有追兵的悬疑段落中,塞进无关紧要的琐碎轶事,因为他知道,观众在悬疑的指挥棒调动之下,可以关注导演硬塞进这中间的任何无关紧要的事件,就像为了等一个重要节目的出现,观众可以忍气吞声地等待一个百无聊赖的广告在眼前趾高气扬地抹杀自己的耐心。

《家庭阴谋》公映于1976年,此片又译《大巧局》。此时的希区柯克已经77岁,但影片仍然保持着希区柯克一贯的水准。这部影片之后,希区柯克再也没有成片完成,这样,这部影片可以视着希区柯克最后一部电影,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希区柯克多少年历练的经验,还是保证了影片的基本视觉效果。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3)

但也必须指出的是,这部影片出现在七十年代中期,它的视野还是专注于拍案惊奇的案犯题材,便显得有一些小家子气,难以匹合当时电影往更具意义的视野与空间里挺进的时代潮汛,而希区柯克仍然深挖他一直游刃有余的人性阴暗面的题材,题材的敏感度,已经把希区柯克撇清在时代的热点之外。

如果不是由希区柯克执导,《家庭阴谋》这样的电影,只能泯然于众多此类的类型片电影的芸芸众生之中。

希区柯克的拍片兴趣,惯性地带动着观众进入《家庭阴谋》,在影片里发现希区柯克的风格与特点,也是一种观影的特别的兴趣凝聚点吧。

一、《家庭阴谋》的主题:“猫与老鼠”游戏模板一种特别型号——骗子智对劫匪。

《家庭阴谋》里存在着双线并行的结构,在希区柯克电影里并不多见,这是因为希区柯克热衷于“后窗”式的窥视模式,保持着电影里存在一个始终如一的视角稳定性,它的电影区间开合并不大,所以,他的电影里只有他的镜头扩开层层迷障,而很少并行地表现两个同时并进发展的事件。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4)

《家庭阴谋》在它的两个并行事件中,分别表现了一个骗子与劫匪的团队。

而这两个团队的高下之分,也正是好莱坞电影里约定俗成的认定。

无疑,骗子玩弄的是智商,而劫匪使用的是暴力。骗子利用了游戏规则,在规则里行事,虽然它也不劳而获,但他没有明火执仗地打家劫舍,所以,骗子与劫贼放在一起,电影的立场,肯定是站在骗子这一边。

好莱坞电影里习惯为骗子奉上颂歌,一个技艺高超的骗子往往会在电影里戴上英雄的桂冠。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5)

如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猫鼠游戏》,就把骗子表现得光彩夺目。斯科塞斯导演的黑帮片里,能够被确定为主角的,都是影片里能够被定性为骗子的那一类人,只知打打杀杀的黑道人物,在影片里都是负面角色。这都反映出骗子的身上还能挖掘出一点电影所需要的人道主义情怀,而一个暴力性的杀手,无疑在电影里无法赋予他能够获得观众共鸣的资质。

流风所及,中国电影里也形成了这种趋向,如《疯狂的石头》。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6)

《家庭阴谋》中的骗子表现的是一个自称能够通灵的女子,与她合作的是一个正宗职业是出租车司机的男友。

司机男友给她提供情报,然后,通灵女就可以装神弄鬼,假借她能与亡灵对话的技艺,套取别人的信息,借机骗取钱财。

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妇人,成功地成为通灵女的掳获品。通灵女的信息来源,是她的男友提供的。因为男友无意中听到这位老妇人依靠药物来维持睡眠,感到肯定有戏,通灵女很快用她的那一套通灵骗术,打听到老妇人心中纠结原因。原来老妇人的妹妹当年生下私生子,为家族不容,送给了别人,现在老妇人良心发现,自知不久于人世,想把家族财产,传承给妹妹当年的私生子,也是家族的唯一男性后代。

这样,寻找老妇人家族的私生子,便成了通灵女与男友下一步继续实施骗术的主要目标。

而另一条同时发展的线索,则是一个劫匪采取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粗暴绑架人质的手段,来索取赎金。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7)

本来这两条线索,并没有交集,但骗子团队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的调查,查证到老妇人家族里的私生子正是这个劫匪团伙的头目。于是,这两条井水不犯河水的线索,有了交集。

可以看出,影片里骗子团队发现劫匪团队的真面目,是通过推理的逻辑线牵连起来的。但是恰恰是在这里,显示出希区柯克电影里一贯的推理链条缺乏坚固牢靠的通病,因为,电影里的骗子团伙的逻辑推演给人一种欲断还连的人为感,这也是希区柯克电影里常常出现的胎里素的通病。

我们不妨看看通灵女是如何寻访到老妇人妹妹的私生子的。在电影里,通灵女判断,首先必须找到老妇人家族里的知道内情的人员,电影里对细节把握的还是精道的,它并没有说是老妇人提供了重要的查询信息,而是老妇人的一个朋友(电影里并没有出现)告诉了通灵女,可以找到老妇人家族里的司机,当年是他把孩子送给了别人。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8)

按照这样的线索,通灵女来到了当年老妇人家族里的司机的女儿处,因为按常规推理,把小孩子送给谁,肯定与家族司机有着密切的往来,于是向家族司机女儿打听其父最密切的人有谁,从而打探到了一对夫妻,正是收养私生子的那家人。

这个推理其实看起来似乎说得通,但实际上并不符合常理,这也是希区柯克电影里通常有的连接线索生硬的毛病所在。查找家族里的过往旧事,找到家族里的司机自然是必须的,但是下一环连接线,是找这个家族司机亲密的关系者就是那个私生子收养家庭,这显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所以,接下来电影里表现通灵女查找到了关键性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收养私生子的家庭是重大发现,是一个编导硬性塞进电影里的情节链条,在现实中存在的概率是非常渺茫的。

正是凭借着这个渺茫的看起来似乎天经地义的线索,希区柯克在电影里,将两条线索连缀在一起。骗子一组找到了劫匪一组,本来,骗子一组找到了老妇人家族的继承人,算是大功告成,而被找到的继承人也应该喜出望外,两组线索,本来就应该握手言欢,皆大欢喜,但是,如果这样设置的话,那么电影就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结局了,所以,电影里必须让劫匪坚持自己的底线,扑杀骗子那个团队。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9)

电影用以说明的是,劫匪团队里的老妇人私生子还有一段用火烧死养父母的罪恶经历,所以,他一直隐名埋姓,从事绑架人质生涯。虽然重新回归老妇人家族能够坐收渔利,但付出的代价是还必须偿还过去自己所作的罪孽,所以,他宁愿不要继承人的身份,也要把通灵女这个团伙给剿灭了。

电影由此让这个黑吃黑的团队,来了一次最终对决,最终,让罪孽明显浅显一点的骗子团队胜出,把劫匪团队交给了警察。

问题是,骗子团队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直接的继承者,自己抽一点佣金,通灵女的骗,不过是装神弄鬼,骗骗心事重重的老妇人,她的动机也是出于谋生的需要,但她运用的手段,却是警察的侦破功能,把过往的案底给重新发掘出来,不经意间查到了多少年前的一起杀人旧案。那么,这个电影里潜伏着一起重大杀人案以及之后持续不断发生的绑架人质案,竟然没有警方任何的干预与参与,实在是一个极大的漏洞。而在这种偏颇的叙事中,正可以看出希区柯克一贯的对警察视角的弃绝,因为只有让警察无所作为,希区柯克电影里才能让牛鬼蛇神展开一场黑吃黑的对垒与对决。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10)

因此,《家庭阴谋》里对真相的揭开,是通过对警察功能的抛弃而完成的,而这样的对社会的无序化的设置,虽然可以让希区柯克热衷的悬疑氛围得到一次淋漓尽致的演绎与展开,但是,却脱离了走到七十年代好莱坞电影的新的时空界定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埋藏在《家庭阴谋》中的导演理念,仍是陈旧的思维,是希区柯克拍片体系中一直未曾脱离掉爱德华时代或者往远了说是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一个典型印证。

二、《家庭阴谋》的背景:“蝴蝶梦”式哥特元素的再度显影——家族逐利的隐性背景。

《家庭阴谋》里的故事发生背景,应该在六十年代中期左右。

电影的标题,明确无误地将影片里涉及到的案底,牵连到一个家族的历史旧案中。

而希区柯克在影片里对历史陈年旧事的复述,正可以看出,希区柯克电影里一贯的设定。

在《家庭阴谋》中,老妇人的家族,是通过与通灵女的交谈而呈现出来的。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11)

在这一段历史的复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近似如同《蝴蝶梦》年代的家族恩怨。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个大家族中,最小的女儿未婚先孕,于是为了家族的名誉,不得不将私生子送给他人。

接下来的故事,更是《蝴蝶梦》情节的翻版。在影片具体确定的1950年,收养私生子的家族突然遭受到巨大变故,房子被烧,养父母双双离世,而真正的纵火凶手,正是这个私生子。当时他17岁左右。

他不满养父母对他的控制,“为了摆脱他的家人对他的控制”,做出了这么灭绝人性的弑父杀母之举。这种通过纵火置家人于死地的手腕,正是《蝴蝶梦》里哥特式风格的主要构件。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12)

可以看出,在《家庭阴谋》里所反映的1950年,希区柯克仍然念念不忘他曾经拍摄过的《蝴蝶梦》里的家族仇杀的基本要素,当成他的电影里的要言妙道的核心背景所在。

这反映出希区柯克已经脱离了时代,仍然用旧有的情节元素,移植到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下。所以,希区柯克已经无法让他的电影,更贴近现代人的生存困扰,预示着希区柯克的时代已经终结了它的鼎盛期。

《家庭阴谋》据以改编的小说原著的故事发生地是在英国的一个小山村,局促的环境,能够让家族氛围得到强化,而希区柯克将电影背景移到了旧金山,这完全是一个现代的大都市,在这一新环境里,电影仍然执着于原著中的家族因素,便显得失衡于时代。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13)

对现代人心的发现与揭示,这是斯皮尔伯格这一代导演拍摄电影能够更有反响的原因,而希区柯克在他的最后一部电影中,仍然执着与痴迷他当年拍摄《蝴蝶梦》的豪宅元素,显现出他的精神空间已经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美国电影更为接近现实生活的新的影潮动向。

三、《家庭阴谋》的视效:“希氏追车”场景在影片里制造生死时速——希区柯克追赶电影流行的讨好观众努力

七十年代中期,科幻片在美国甚嚣尘上,谍战片也是呼呼生风,而希区柯克仍然立足于他一度时期独占鳌头的悬疑片的领域,他所思考的,也是如何突破他的过去电影里,封闭在一个狭小空间的运镜特点。

于是,我们在《家庭阴谋》里看到了颇为开阔的紧张激烈的惊险镜头,开创了希区柯克电影里鲜见的视觉惊悚场面的新调门。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14)

希区柯克的惊险脱离不了公路,这是连缀他的室内剧的场景风格的唯一可以大显身手的效果领空。

即使在《西北偏北》里出现了空中杀手,但这一段场景,也是放置在公路上展现的,那架不知来历的农用飞机喷吐出杀人的火焰,这一经典的场景,深深地烙印在希区柯克的拍片习惯中,在《家庭阴谋》中再一次如数家珍地祭了出来。

影片里的一场惊心动魄山路谋杀,成了电影里额外的却有一点偏离主题的冗赘之笔。

这一段场景与《西北偏北》里的惊险场面,都是额外地附着在影片里的,完全是为惊险而惊险。

《家庭阴谋》中,通灵女与男友查清了劫匪的身世,劫匪为了杀人灭口,便让他的同案犯加油工去杀死通灵女与男友。

《西北偏北》里的惊险场景的引出,也是加害者邀约诱引,男主公来到公路上的一个站点,展开了电影里的一场空对地劫杀。

《家庭阴谋》中,通灵女与男友也是接到了电话,来到了约定的山中酒吧,在这里等待见面。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15)

而加油工在这里破坏了通灵女车上的刹车,导致车辆失控,电影也由此展开了一段希区柯克电影里并不罕见的“速度与激情”惊险。

只不过,在《家庭阴谋》里的车辆是失控的,这样的速度便成了不是驾驶者能够操控的大杀器,构成了生死时速模式最需要的情节推动引擎,而这一模式,在好莱坞电影里有着相当庞大的奚我后跟进者。

这一段带着主观视角的惊险场景,把平地上的速度惊险放大到了极致,显现出希区柯克努力跟上时代流讯的最后一搏。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16)

这也预示着一个象征意义。希区柯克电影里的元素是守旧的,难以逃脱掉他的骨子里的爱德华时代的元素,他实际上根本没有切入到美国的现实生活,所以他的电影里到后期已经无法匹合美国民众的现实心理。他在电影里的操持手段依然娴熟得如同行云流水,但是他的内核已经明显脱离了美国的现实生活,被摒弃在时代的电影潮流的大门之外,而《家庭阴谋》里仍然沿袭的是英国哥特小说里的旧有元素,移植到现代的实际生活中,即使安上最时尚的速度奇观,也无法在影片的内核里捕捉到时代的精髓。

希区柯克完成了他一生的电影使命,也印证了他的电影时代不会因为他的电影技法的烂熟于胸,就能够重新震动观众的心魄与眼睛。

这是必然的。希区柯克的硬核内心里有着一个不会发生摇移的绅士情结与爱德华时代遗痕,他不断应和着时代的节奏作出相应的变化,但他的硬核是无法更改与变异的。这就是希区柯克的局限所在。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17)

个人是因为从《1917》的“一镜到底”技法,寻根问祖,追溯到了希区柯克的源头作品《夺命索》,然后循着他的拍片轨迹,一路尾随而来,终于陪同希区柯克走到他最终作品的节点时刻。从个人的感触来看,倒觉得希区柯克电影里并不被人挂在口头上的《怪尸案》最有意思,也富有深刻的内涵,而《后窗》《西北偏北》之前就在电影院里看过,但当时竟然未留下任何的印象,这真是很奇怪的事情,现在重温之后,同样不喜欢电影里的不靠谱的调门。

总体来说,希区柯克不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电影导演,是因为他的电影里有一种呆板的叙事风格,滔滔不绝的对话,一个细致的冗长的场景,都是他的看家本领,而根本性的问题,是他的电影里常常在逻辑线上敷衍了事,语蔫不详,透着一种胡编滥造的拙劣与虚假,缺乏接地气的鲜活味道。他像是一个十九世纪的英国人穿越到现代,带来的是一股一个世纪前的元素与趣味。

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合集(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18)

但希区柯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他的电影里套用在陈腐基桩上的技法与想象,依然活跃在今天的电影里,所以,去感受希区柯克曾经有过的胶片里的天地,也是我们今天把握今天电影走向的一个有益的储备。这也是本人阅读希区柯克电影的一点感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