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偏心的太后不少,偏成窦漪房那样的凤毛麟角,她居然想要大儿子把皇位让给小儿子!

自古以来,皇位都是天家逆鳞,敢于谋朝篡位之人,要么早登九五,要么早登极乐,窦漪房起了这样的念头,居然还能权倾三朝,高寿善终。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她虽然是一个偏心的母亲,但更是一个识相的太后。

窦漪房活到了几岁 一个识相的太后(1)


窦漪房出身良家子,这个身份十分的平凡,仅仅是身家清白而已,入宫也就是个宫女,她入宫时,吕后正是权势滔天之时。

有这么一尊大佛在,哪个女人又有出头之日?

此时的汉朝后宫,平静的几乎诡异,大家都夹着尾巴谨言慎行,唯恐被吕后惦记上。窦漪房是吕后的宫女,此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服侍吕后。

后来,代王刘恒要前往封地代国,吕后将窦漪房当做礼物赐给了他。

据说窦漪房并不情愿,而是想去离家乡更近的赵国,不过阴差阳错,还是上了代国的名册,事已至此,她只得认命,便是这一段机缘,改变了她的一生。

那代王刘恒居然对窦漪房十分青睐,收为侍妾,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地位也是越来越稳,后来代王当了皇上,她母凭子贵成了皇后。

她的两个儿子中,最疼的就是小儿子刘武。不过古代的皇位长幼有序,大儿子刘启的地位稳如泰山,登基称帝,是为景帝。

景帝一次喝醉,信口开河说要传位给弟弟,窦漪房心花怒放,把醉话当做呈堂证供,说什么“百年之后,我把刘武托付给你”,就差叫刘启封皇太弟了,这时是大臣袁盎挺身而出,跟太后叫板,反对兄终弟及。

窦漪房活到了几岁 一个识相的太后(2)


窦漪房神奇的闭嘴,从此不提此事。

倒是刘武气不过,找人把他暗杀了。

这样的大罪,在窦漪房的“日夜哭泣”中顺利化解,杀手赐死,使者替刘武谢罪,于是风平浪静,皆大欢喜。

大概窦漪房等人觉得出了人命也不算什么,罪魁祸首刘武照样恩赏不断,富贵无极。

倘若她还是当年那良家子,不知是否还有这等底气。

果然金钱权力,有时是济世良方,有时是人心鸩毒。

她敢护着双手血腥的刘武,踩着袁盎的冤魂,却不敢在皇位继承之事上与皇帝死磕。

可怜那仗义执言的袁盎,就这么死了,连皇帝也不替他复仇,放着刘武富贵潇洒。

如此识相的太后,当然能在那个时代如鱼得水,

她从最底层挣扎起身,

然后站在了自己过去的对立面上。

鲁迅先生说: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

果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