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

缺锌缺铁儿常见,调理脾胃要优先;

季节交替加减衣,春捂秋冻要适当,

背暖肚暖足要暖,头和前胸稍稍凉!

在这首育儿歌里,“脾胃”出现了两次,这就告诉我们“若要小儿安,预防食积、调理脾胃最为先”,脾胃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宝宝的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喂养不当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少数宝宝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容易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

要想小儿好三分饥与寒(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1)

什么叫食积?

食积是因为喂养宝宝不当,导致食品停留聚集在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常见的症状为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大枣等不易消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对小儿食积,首先应重视预防,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因此调节饮食特别重要,应避免吃巧克力、油煎食品等脂肪过高的饮食以及过多地吃糖果,饮食需定时,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各种蔬菜。鱼、蛋、精肉、豆制品等含有质量较高又易消化的蛋白质,是小儿较好的食品。

要想小儿好三分饥与寒(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2)

平时注意孩子的口气、舌苔、大便

当孩子有口气酸馊或口臭,或舌苔厚腻,或大便秽臭或干结等要及时处理。小儿食积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用中医中药治疗有良好效果:

01

乳食内积

患儿不思乳食,食欲不振或拒食,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有嗳腐恶心,呕吐酸馊乳食,烦躁哭闹,夜卧不安,低热,肚腹热甚,大便秽臭,舌红苔腻。

02

脾虚夹积

患儿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寐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部胀满,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苔白腻。

03

暴饮暴食引起的食积

患儿常伴有呕吐,吐酸腐食物,腹痛,便秘

推拿疗法

常用推拿穴位:推揉板门,清大肠,摩腹,推七节骨,捏脊等。

推揉板门

用拇指桡侧缘着力,从掌根部直推向其拇指根部。使小儿大鱼际暴露,术者用右手拇指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

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用食、中指自虎口推至指尖。100~300次。

顺摩腹

以掌面或四指顺时针方向摩。5-10分钟。

推下七节骨

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用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100~300次。

捏脊

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3-5遍。

乳食内积者,加掐四缝,拿肚角,或配合刺四缝。

01

掐揉四横纹

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用拇指甲依次掐之,继而揉之。一掐三揉,掐10-15次。

02

拿肚角

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操作)用拇、食、中三指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脾虚夹积者,加补脾经。

03

补脾经

由指尖往指根处轻推大拇指末节螺纹面。注意是手指边缘哦,不是正中。(如果是相反方向,就是清脾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