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城同心向未来——2022年武汉都市圈媒体行”第一站,走进武汉东湖高新区,来自全国30多家媒体记者,在这里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澎拜激情与活力,发展的动力与速度。

武汉创新发展再添新动力(以创新定义大武汉)(1)

在这里,一座产城融合的科创新城正在崛起。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区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进一步辐射带动“武鄂黄黄咸”,九城同兴。

创新:科技力量“集结”东湖

一笔笔、一画画,在工作人员的画笔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卡通人物立刻呈现电脑屏幕上。走进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艺画开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艺画开天”),员工们正在忙碌着制作《三体》动漫版。

武汉创新发展再添新动力(以创新定义大武汉)(2)

来到演示制作室,工作人员重点推荐了《三体》,并播放了《三体》动画版最新预告片。

作为迄今为止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幻IP,没人不想做《三体》,但能够拿下《三体》,足见其实力。

在B站国创区,总播放量超过4.5亿次的番剧共有7部,其中原创IP有2部,而唯一的全3D的“重工业”原创动画,就是艺画开天的《灵笼》。

2015年成立的艺画开天,在创业初期就获得了腾讯、B站、三七互娱和天图资本等行业重量级资方的支持,并在今年初获得腾讯的持续加注,融资后估值高达25亿。

目前,该公司员工已超400人,在广州、上海设有分支机构。

伴随着《灵笼 第一季》动画剧的上线播出,收入规模和人员规模保持着60%以上的增长。

据了解,目前《三体》的动画版、《灵笼》第二季都在紧张的制作中。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三体》的整体制作进度已经过半,剧本在收尾阶段,”未来制作将会提速”。

在这里,成立才一年多的极狐信息技术(湖北)有限公司,今年4月也获得A轮融资数亿元。

作为国内首家以“中外合资3.0”模式创立的高科技公司,借助GitLab平台,极狐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拥有千万级用户。“成立到现在,我们与国内石墨文档、中海庭等百余家企业完成签约,全部由本地团队完成服务,目前实现客户零投诉。”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成立仅1年半,原创代码量累计达百万行,贡献量位居GitLab开源项目全球第二。

武汉创新发展再添新动力(以创新定义大武汉)(3)

日前,“极狐(GitLab)校园行”走进武汉大学,该公司决心要以光谷地区普通员工“最高薪酬”,从华中大、武大等知名高校招募至少40名开源工程师,并期望用3年时间,聚集华中高科技人才,依托全员远程办公文化,将武汉发展为辐射全国的高科技研发中心。“未来3到5年,我们计划将极狐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开源软件公司,并成功上市。”极狐相关负责人说。

在繁忙光谷科创大走廊高新大道,两旁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东湖综保区、光谷光电园等八大园区星罗棋布。

在这里,吸引了小米、腾讯(武汉)数字产业总部、广州车行易、

极狐(Gitlab)等8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在光谷设立华中总部或“第二总部”,多承接企业的新业务板块或者研发中心,新增就业岗位近4万个,带动光谷互联网产业从“散兵游勇”发展为湖北“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的一极。

同兴:从武汉东部跨越到“武鄂黄黄咸”

“一部智能手机,70%的零部件都要用到激光加工。目前激光加工最高精度可达头发丝的百分之一,公司已为全球一线品牌手机提供近20000套设备。”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说。华工科技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亦称中国光谷),从一束光出发,如今以激光加工技术、信息技术、软件能力为支撑,开启智能制造新征程。

武汉创新发展再添新动力(以创新定义大武汉)(4)

华工科技作为中国激光工业应用的先行者,从一家年销售额不足7000万元的校办企业,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国内率先突破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等一批关键技术,牵头制定国内激光装备行业首个国际标准,创造60多项“第一”。

从激光和光通信起步,中国光谷实现从“一束光”到“一座创新城”的发展跨越,已形成完整激光产业链,成为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一大批面向全球的“光谷原创”不断涌现: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国内首个400G硅光模块、国内最大功率10万瓦光纤激光器、国内首套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国内首台新型显示喷印装备、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水稻转基因重组生产人血清白蛋白……

数据显示,2021年,光谷以占湖北省2.8‰的面积,创造了占全省4.8%的GDP,GDP突破2400亿元,增速达16.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8.7%,高新技术产值占GDP比重达53.7%;企业总数突破11万家,日均新注册的企业超100家;上市公司达54家,百亿级规上工业企业达到6家。

武汉创新发展再添新动力(以创新定义大武汉)(5)

2021年2月18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正式启动,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辐射带动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集聚。这条大走廊区域内聚集了近百所高校、81名“两院”院士,拥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研究中心、2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如今,光谷“溢出效应”日益明显,已变成引领辐射鄂东区域发展的核心区,已从武汉东部跨越到“武鄂黄黄咸”:与黄石联合打造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与黄冈共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鄂州葛店开发区近1/4的企业为光谷配套。初步形成了“研发在光谷、配套在周边,孵化在光谷、加速在周边,引才在光谷、用才在周边”的协同发展新模式。

3月30日,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举行招商推介会暨入驻项目签约仪式,共有12个来自武汉、黄石两地的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智能制造、环保治理、新经济等多个行业领域。

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是黄石对接武汉科创资源的桥头堡,作为全省首个科创“飞地”,被纳入全省科技创新“十大”创新工作品牌,入选“2021黄石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

黄石之后,黄冈、鄂州、孝感、仙桃也在谋划到武汉建立离岸科创中心,对接武汉的科创资源。

武汉创新发展再添新动力(以创新定义大武汉)(6)

翻开光谷科创大走廊规划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向东连接鄂州、黄石、黄冈、咸宁,延展百余公里。

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东湖高新区将坚决扛起自主创新的重大责任,加快打造创新涌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学之城”,产业高端、具有区域辐射力的“追光之城”,产城融合、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向往之城”聚力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