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热综艺《我家那小子》终于完结了!
近三个月以来,节目话题不断,老少之间难以调和的代沟、对婚姻和婆媳关系对探索、艺人光环下不为人知的心酸等等,都引起了观众的广泛思考。
不过大结局篇,更多的还是亲情给大家带来的感动。
虽然在看之前就猜到了会有真情告白的环节,我个人也一直对这种煽情的操作不太感冒,但没想到,最后还是被感动了,脸有点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徐海乔说的一句话:“妈妈永远是排第一位的”。
不是因为这句话说得多么有文采和深度,而是因为,徐海乔几乎在每一次的采访中,只要谈到家庭相关的话题,都会说这句话,妈妈和家庭在他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其实纵观徐海乔的成长经历,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家庭给他留下的烙印。
徐海乔的父母乃至叔叔、姑姑等亲戚,都在铁路工作,所以他从出生的那一刻,未来的路就已经敲定了,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徐海乔也会像他的父母一样,抱着铁路的金饭碗,平淡顺遂地过完一生。
1983年徐海乔出生后,就一直生活在铁路大院,长大后读书,也都是上铁小、铁中一类的学校。
18岁,他从铁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济南火车站,干着机械的打包工作。
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认为这是一份千金难求的好差事。
在那个年代里,能够找到一份这样的工作,家里人说出去的时候都要更神气几分。
所以,由于家庭的关系,铁路的生活贯穿了徐海乔的整个童年和青春。
在严格的家教以及单纯枯燥的生活环境下,小时候的徐海乔十分听话,不论是学校还是工作,都一直听从着父母的安排,但这并不能彻底改变他骨子里的叛逆和对自由的向往。
独立人格的觉醒,让青春期的徐海乔做了两件出格的事情。
一件是念中专的时候,染了一头五颜六色的头发。
他觉得人一辈子不能太听话了,总得尝试下没干过的事情。染了头发了他认为自己就是最酷的boy,只可惜得瑟了没一周后,就被老师勒令染回去了。
虽然染发是以失败告终了,但是第二件事,徐海乔却成功了。
20岁的徐海乔,毅然决然地辞去了铁路上的铁饭碗,跑去考了上海戏剧学院,从此踏上了演员的道路。
多年后,徐海乔回忆自己在铁路时的日子:“事业单位的日子颇为清闲,每天清晨一杯茶、一张报。”
铁路的工作虽然简单清闲,但徐海乔并不甘心就这样过着一尘不变、一眼望到头的老干部生活.
于是他一边一丝不苟地完成着铁路上既定的工作安排,一边听着电台里鱼在潜水中咕噜的冒泡声、鸟儿在天空肆意翱翔的呖呖声,不断地反问自己:“我的人生就这样了?”
在日复一日的煎熬中,19岁的时候,徐海乔鼓起勇气给北京电影学院打了电话,咨询招生事宜。
选择北电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候《还珠格格》正在热播,赵薇红遍了大江南北,大家都知道赵薇是北电毕业的,所以也在徐海乔的心中留下了影子。
虽然19岁才开始行动,但是这个演员梦却从小就在徐海乔的心中扎了根。
徐海乔从小就生得好,所以每次妈妈抱他出去的时候,邻居们看到他都会说:“这孩子长大是当演员的料”。
这样的话听多了,徐海乔的心中也认定了自己以后是要当演员的,他还经常打趣自己说:“小时候比现在要好看”。
可不巧的是,当年各大戏剧院校的招生都已经结束了,所以徐海乔只能再等一年。
他对艺考这件事情其实十分陌生,以为就是“大家站成一排,让老师挑脸,顶多问几句看看气质”。
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根筋地想演戏。”
虽然父母已经为徐海乔规划好了事业单位的工作,但好在他又比别人多了几分幸运,他的父母并不像很多家长那样偏执,让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规划走完一生。
所以当徐海乔从铁路“叛逃”的时候,他的父母也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并没有阻止徐海乔那个当时看起来十分可笑的想法。
第二年,因为上戏在山东有考点,所以徐海乔就请了半天假去考试。
因为不了解艺考,所以他也不知道艺考需要提前准备。
只在临考前查询了一下学校的官网,知道要准备诗、歌、舞蹈,所以就买了本徐志摩的诗集,挑了最短的一首背下来,还让妈妈教了他一首《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通过了上戏后,徐海乔辞掉了铁路的工作,同事们都很不理解他,“这么好的工作,很多人想进都进不来,怎么还有人想走?”
于是大家建议徐海乔办停薪留职。
可是徐海乔当时一心只想演戏,回绝了大家地好意:“我是去上戏读表演,读完怎么可能回来上班啊!”
最终,徐海乔成功地考上了上戏。
开学典礼那天,父母从济南送徐海乔去上学,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看到餐盘上刻着“上海戏剧学院”,他心潮澎湃,多年来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
但现实永远比理想要残酷得多,考上大学没有让徐海乔从此一帆风顺,反而过上了朝不保夕、起伏不定的生活。
由于从小都被保护得很好,徐海乔比较内敛害羞,每次上台表演都止不住的发抖,严重不自信的他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戏,班上25个人,他永远都是被多出来的那一个。
每次拍照都站在后排都角落,课堂练习的时候,也经常找不到搭档。
这种情况让徐海乔更加自卑,他特别想证明自己,所以大学四年,一堂课都没落下过。
在不断地坚持之下,他的专业能力受到了老师的肯定,最终他自豪地说:“毕业大戏,ab组男一号都是我”。
24岁的时候,徐海乔刚刚毕业,恰逢李少红导演筹拍新《红楼梦》,徐海乔也凭借着“红楼梦中人“选拔出道,虽然是宝玉组的前三名,可最后却演了柳湘莲的角色。
但是在角色确定下来之前,徐海乔过了一段十分焦虑贫苦的日子。
当时他和几个人一起合租在北京的小区里,只能靠家里的接济生活。
庆幸小区附近有一个洗浴中心,只要付洗澡的钱就能包三餐饭,几个年轻人高兴坏了,每日呆在里边等导演的最终结果。
好不容易进组了,可是拍戏的时候,徐海乔却一度被骂到想改行。
刚毕业的他,带着对未知的恐惧在剧组度过每一天,生怕自己做不好搞砸了。
但是越在意,心态越崩,在镜头面前就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时导演说了一句话,让徐海乔记忆犹新:“群演都很好,柳湘莲很差”。
不断的失败,让徐海乔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根本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但是失去了家庭和父母的庇护,“离家出走”的徐海乔,只能自己独自面对荆棘,好在戏最终成功地拍完了。
但是徐海乔迎来的,却是新一轮的恐慌,“拍戏的时候你是有一个目标的,可是拍完之后,你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所以拍完《红楼梦》之后,徐海乔就考入了空军电视艺术中心,在这里,徐海乔演了很多不知名的小角色,直到《大学生士兵的故事》中,才第一次担任了主角。
虽然经常有一些小品和舞台剧可以演,但是徐海乔还是向往着剧组,五年后,徐海乔从单位离职,再一次辞去了铁饭碗的工作。
可命运也毫不客气地再次跟他开了个玩笑,以前在空政的时候,有很多剧组给他打电话,可等他辞职之后,却再也没有戏约了。
没有戏拍,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再加上对这个行业的焦虑,对于演员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了。
在这几个月里,徐海乔不知道未来是什么,觉得自己的每一天的时间都在浪费,人也越来越不自信。
“当时我住二十楼,有一天想打开窗户,从楼上跳下去”。
七个月后,徐海乔终于接到了戏约,从那以后,他一定要在每一部戏杀青之前,就赶紧联系好下家,很怕再经历一次这样的失落无助。
但是在这期间,他虽然一直在工作,可以并没有砸出什么水花,不过徐海乔倒是挺看得开的:“你看那时候我很认真在演每一个角色,你自己有时候都被自己感动了。”
直到在《花千骨》中出演孟玄朗一角,徐海乔才渐渐被观众所熟知。
不过就算剧组的工作再忙,徐海乔也会坚持每晚跟爸妈视频通话。
虽然离家闯荡,可是他的心永远都没有离开那个铁路大院的小家庭。
在拍《热血长安》的时候,徐妈妈生了重病,可是徐海乔却不能回去看她。
“我只要一走,剧组就要开天窗,但是我多么想走,我一刻也不想呆在那儿”。
当时的徐海乔,无助到想从剧组二楼的天台上一跃而下,“你没法儿走,你怎么走?”
不过好在徐海乔最后得了两天假,赶回去见了妈妈,又匆忙赶回剧组拍戏。
但是徐海乔从来不后悔自己选择了演员这条路,“梦想是一定要有的,就像是人的信仰一样,有了梦想的话,就努力去坚持它。
因为这件事情真的是你喜欢做的,一路上遇到任何挫折或是困难,都不会觉得有什么。”
可是他的骨子里仍然是孤独的,他不喜欢成为事件中心的人,更愿意站在角落里默默地观察,“缩在角落里是我感到最安全的时候”。
但是演员这个行当的特殊性,让他只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尽量融入到集体,适应人群。
很多人说徐海乔很少女心,但我认为他喜欢动物、喜欢迪士尼公主、喜欢东京塔夜晚的飘雪,不是因为少女心,而是因为他喜欢童话世界的简单美好。
虽然徐海乔已经35岁了,可是他的内心仍然住着一位小王子。
他希望自己成为大雄,因为大雄可以永远住在那个家里,朋友们永远住在附近,永远不会毕业,还有哆啦A梦可以帮他解决所有的难题。
但是细细想来,这何曾不是每一个成年人内心深处的愿望?
大部分人都是在成人世界里跌跌撞撞的孩童,我们离开了家庭,但是不愿意长大,可行动上却又不得不各自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努力工作着打拼,为梦想而奋斗,希望成为更好自己。
但不论是茕茕孑立的远方游子,还是结婚生子但一家之主,又都无法逃离孤独的宿命。
从徐海乔的身上,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因为他的苦难与幸福、喧嚣与孤独都是真实的。
就像他在《我家那小子》节目中表现的那样,旅行中,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让朋友跟着他受苦是真的,但他因此而充满愧疚而成长也是真的。
我很喜欢徐海乔所描述的理想状态:“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通过这份工作让父母和自己都过得还不错,然后身边有一个不离不弃的爱的人,还有几个特别好的朋友”。
既然世间最深刻的道理及最难以置信的狗血人生,都在书中被说尽了,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再无遗漏。
那我们要做的,不过是简单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