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长城,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这一伟大的建筑不仅是中国深厚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化身。从春秋中期直到清代,中国大地上绵延着2000多年的“筑城”史。就乌兰察布境内来说,这里汇集了战国赵长城、秦汉长城、北魏长城、金长城、明长城六个历史时期的长城遗迹,总长度约1500公里,分布于全市的11个旗县市区。

4月下旬,伴着和煦春风,第四届中国长城论坛在乌兰察布市举办,中国长城学会、各地分支机构、沿线长城学会代表等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今年的论坛选择在乌兰察布召开,充分说明了乌兰察布长城文化的生命力。丰镇市境内明长城遗址作为此次论坛的实地参观对象,向嘉宾们展示了明长城的沧桑厚重、古城的文化魅力和当地居民朴实怡然的诗意生活。借着论坛的热烈氛围,我们现推出丰镇市境内明长城探访记,带领读者一睹明长城遗址之壮丽景色,领略长城脚下的淳朴民风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长城第一墩和关城是一个地方么(长城内外有知音)(1)

隆盛庄敌台

丰镇市现存秦汉长城遗址和明长城遗址,秦汉长城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明长城则保存较好,分三段,分别是大边、二边及二边支线。乘车离开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约50公里,一行人来到了丰镇市隆盛庄古镇东大门外。一座黄土夯筑的墩台傲然耸立天地间,走到近前看着墩台仿佛能够看到岁月长河,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现存第二大的夯土墩台——隆盛庄敌台,也是乌兰察布市境内最大的一座敌台。

隆盛庄敌台静静矗立在这绿色生发的暮春时节,一身的岁月苍凉,让人不禁感慨长城的伟大和历史的厚重。一位骑着三轮车的老人经过,打断了大家的思绪。在交谈中得知他叫银官喜,今年已76岁,从他爷爷那一辈开始到他这一辈一直生活在长城脚下,见证了隆盛庄因长城而兴盛,因长城而繁荣。据他讲述他的父辈们经历过纷飞的战火,隆盛庄敌台那时被用作军事堡垒。银官喜又将战争的残酷讲给他的后辈,感慨和平的不易和今日生活的美好。

据老人介绍,隆盛庄敌台往东的双台山上有一处长城石刻,很多人慕名而去。这方石刻在陡壁上,车过不去,一行人只得步行。山势险峻,路走得小心翼翼。跋涉一段时间后,摩崖石刻近在眼前。石刻共56个字,记述了明代在附近修长城的情况,除几字模糊不可考,其余皆清晰易读。石刻的大概意思是在大明洪武二十九年,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在此地修筑了一段长城,这段长城共二千零八十八丈长,在长城墙体上修筑了烟墩三座。据文物专家考证,隆盛庄敌台就是烟墩之一。长城沿线这类凿于石壁上的长城纪年记事石刻不多,这方石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明代早期长城修筑以及周边军事防御体系设置提供了可贵的文字记述。

长城第一墩和关城是一个地方么(长城内外有知音)(2)

隆盛庄敌台星轨

站在双台山上远眺,隆盛庄古镇隐约显现。老人们常说,先有隆盛庄,后有丰镇城。早在新石器时代,隆盛庄这个地方就有人类聚集。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修边驻防,始设威宁口,并有晋人陆续前来屯垦耕种。到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随着被招垦的农民定居人数越来越多,塞外商贸客栈初具规模,乾隆三十年(1765年)由清廷批准设庄,取兴隆昌盛之寓意,“隆盛庄”由此得名。今日隆盛庄镇内还保存有不少的合院民居、沿街商铺,以及南庙、清真寺等古建筑。2012年底,隆盛庄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传统村落,2014年又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由于隆盛庄居民多为晋地招垦屯兵迁移而来,所以风俗、饮食及生活习惯多沿续传承了晋地传统。最有名的当属“丰镇月饼”了。清嘉庆年间,大量“走西口”移民涌入隆盛庄,带来了各种制作技艺。“口里”的甜品与“口外”的胡饼制作技艺相融合,丰镇月饼由此而来。

隆盛庄内有一家“常三文月饼工坊”,是一家有百年传承的老店。常三文是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隆盛庄月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儿子常晓峰,现在也是店铺的经营者已是第五代传承人。常晓峰介绍,他家坚持火炉烤制、手工揉饼,和面、揉饼、火候全凭师傅长年累月的经验,而做月饼用的面粉、胡麻油也都经过精挑细选,做出来的月饼是不变的“老味道”,深受新老顾客的青睐。

由于隆盛庄历史上是各民族贸易交往的聚集地,因此,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相遇交融,成就了商贾文化、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融合的“西口文化”典型代表,是塞外草原上为数不多的多元文化聚集地,也是长城沿线自清代到今日延续不断的乡村商贸集市。

长城第一墩和关城是一个地方么(长城内外有知音)(3)

丰镇市明长城口子村段

出丰镇市区往南,过九墩沟村,即可走近明长城二边。现在是阳高县、左云县和大同市与丰镇市的分界线,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的分界线。这段长城东起守口堡、西到拒墙堡,基本走向由东向西,随山坡丘陵起伏蜿蜒。

沿着先民“走西口”的路线,我们来到了明长城重要关隘得胜口。从得胜堡南门进入,一直向北,经过一座方台,方台上曾建玉皇阁,已损毁。台下有门洞,门洞下石板路面因贸易运输,被车碾压出两条深痕。庞大的城堡门楼,残破的土夯民居,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在此刻相映生辉。

长城第一墩和关城是一个地方么(长城内外有知音)(4)

从长城这边的内蒙古,到长城那边的山西省,只需要一个转身。一行人离开得胜堡,来到大同市阳高县长城乡镇边堡村。这里的仿古村落建筑工程还没有完全完工,几位工人正在装饰路灯。已搬迁进来的村民开门做起了生意。我们随意走进一家,女主人吴二女热情招呼大家坐下休息。得知我们从丰镇过来,这份热情更是掺着一股“亲情”的味道。“丰镇我知道,咱们离得很近。”言谈间,手脚麻利的吴二女炸出一盆黄米糕,配上大黑锅里热腾腾的烩菜,大家都笑着说回家了。吴二女介绍说,天南海北的人来看长城,顺道会在她家吃当地特色饭菜,山药鱼、炸糕、烩菜、莜面,远一点的游客可能吃不惯,附近的游客都爱吃。真是血脉交融西口路,长城内外是故乡啊!

长城第一墩和关城是一个地方么(长城内外有知音)(5)

行程结束时,夕阳的余晖正洒在古城墙上,金光耀眼。历史如霞!几百年间,长城就矗立在这里,风雨侵袭,岿然不动。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一路走来,这段长城上的每一块砌砖都凝结着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愿望,每一户居民都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这种根植于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文明基因,正激励着人们守望相助、开放包容、团结奋进,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美好明天。

来源:乌兰察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丹 滕佳)

学术顾问:薛韬

图片摄影 :周卫兵 王俊平 智超 王丹

编辑:任效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