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人对数学充满敬畏,而有的人却能甘之如饴?

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学不好数学的五大原因(原来你缺了这三点)(1)

对多位数学家的成长经历进行研究之后,我得出了结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脑。他们的大脑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把数学转化为游戏,然后沉迷其中,我把这种能力叫“游戏力”。

学不好数学的五大原因(原来你缺了这三点)(2)

当然自制力和智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核心还是游戏力,在游戏里才更容易自制,游戏可以锻炼智力。自制力和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学游戏可以提高自制力和智力,反过来,自制力和智力不断解锁更高级的数学游戏,无限循环下去,一颗超强大脑就打造出来了。

一、玩好才能学好

华罗庚一生有很多成就,不过最让我敬佩的就是这一段。只有初中学历,在没有收益、没有老师且没有伙伴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六年数学,是什么力量在支持他呢?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他眼里,数学太好玩了。他沉迷在里面,他学数学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去清华,纯粹就是为了好玩。

学不好数学的五大原因(原来你缺了这三点)(3)

丘成桐在整个小学阶段成绩都不突出,甚至一度倒数。初二的时候,他在学校上了梁君伟讲的欧氏几何课,看到五条简单的公式竟能推出那么多东西,惊得说不出话来,然后他就试着自己创造。书上的定理好像乐高积木,他拿来创造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坐车的时候都在想,很明显沉迷了。

学不好数学的五大原因(原来你缺了这三点)(4)

很多人在工作间隙会刷一下抖音,打一把王者荣耀,华罗庚和丘成桐也一样,看两页书,做一道题,虽然娱乐方式不同,但是快乐是一样的。

学不好数学的五大原因(原来你缺了这三点)(5)

二、如何进入数学游戏?

很多数学科普书的名字里都带着“太好玩了”,“有趣”、“游戏”等字样,我认为作者是真心这么想的,但是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最大的障碍在于一般人很难把数学转化为游戏,如果不把这个环节打通,读者无法体会到有趣和好玩,只是觉得作者讲了一个冷笑话。无法进入游戏,就开启不了无限循环,大脑就得不到锻炼,一切都卡住了。

虽然都是游戏,但抖音和数学完全不同。刷抖音时,大脑是简单的反射器,外界提供强烈刺激,大脑分泌快乐物质。玩数学时,大脑必须发挥创造力才能体会到数学的美感和秩序,然后大脑才能分泌快乐物质。

当抖音和数学都摆在面前时,你说人们如何选择?水往低处流,数学门槛高,主动选择的人很少。

世界上有无数种游戏,每个都挺好玩,为什么要选数学呢?师长的帮助必不可少,家长要提供一个学习环境,这个环境有助于人集中精力和深度思考,自然而然地就想玩数学。

优秀的老师是创造学习环境的专家,大部分数学家都幸运地遇到了好老师,华罗庚有初中老师王维克,丘成桐有梁君伟,莱布尼兹有惠更斯,牛顿一定也有,如果不是现实中的老师,必定是书里的老师。

三、怎样才能玩好?

既然是游戏,那必有其规律。让人沉迷的游戏肯定会提供正反馈,不然就算进入了数学游戏,也会退出来。

人都有玩数学的天性,在学习的环境里,他是可以学进去的,但是如果家长和老师违背游戏规律,不断给负面反馈,那孩子就不玩了,他会去别处找乐子。

玩游戏时不要带有太多的功利性,还有游戏的难度必须适度。好比踢足球,新手和职业队员踢,完全摸不到球,内心充满了屈辱,肯定不踢了。玩数学也一样,要尊重规律,片面追求难度是没有意义的,难度过大会让人放弃。把难度调好,只要在游戏里一直玩,就拥有无限可能。

每个人能接受的难度都不一样,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向尖子生看齐。对于尖子生来说,他们玩的难度并不大,可以愉快地游戏,但是对别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于是就不玩了。

学不好数学的五大原因(原来你缺了这三点)(6)

四、总结

学好数学的终极秘诀就是进入游戏并沉迷其中,家长要做的有三点:

1、提供学习环境,创造进入游戏的条件。

2、遵守游戏规律,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玩法。

3、不要扫兴。

学不好数学的五大原因(原来你缺了这三点)(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