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擘画新愿景,绘就新蓝图。2021年12月27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临安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站在新的起点上,临安提出未来五年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

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临安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动共同富裕?浙江日报杭州分社联合临安区委宣传部,推出《再现吴越名城 体味幸福临安》,聚焦临安在产业、生态、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成就和布局。

“八线十景”逐一亮相,龙门秘境、红叶指南、文武上田等“天目村落”乡村旅游品牌全面打响,村集体经济消薄全面实现“3020”目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5849元增长到39000元……经过多年探索,“天生丽质”的临安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逐渐摸索出一条美丽乡村的绿色发展之路,并有显著成效。

今后,如何推进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共赢”,加快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成为临安又一个“新课题”。

对此,临安提出,坚持富民安区,把共同富裕作为第一追求,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面推动生态营城、文化润城、匠心筑城,最终实现让群众在美好环境、美好文化、美好生活中真切感受幸福的美好愿景。

生态营城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

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在临安太湖源镇白沙村的“三生共赢”馆里,记录着这个深山小村40多年来的点滴发展之路。

从“卖山头”到“卖山货”再到“卖生态”,从开办农家乐到发展中高端民宿业,白沙村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白沙村,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颇有人气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

临安长三角走廊(体味幸福临安打造富民安区)(1)

早在2017年,临安区就率先在浙江省开展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打造各有特色的精品村落景区。通过面向社会吸引运营商,村落资源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实现乡村与市场的结合,将村落景区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由美丽村庄向美丽经济转变。

2019年以来,临安开始打造以“八线十景”为重点的示范型村落景区,并同步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临安样板。发展至今,一条具有临安特色的“运营引领的村落景区化模式”助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日益清晰。

临安长三角走廊(体味幸福临安打造富民安区)(2)

眼下,白沙村还与临近的太湖源景区合作,共同打造“太湖源山居”旅游品牌。“我们通过景区广告免费为民宿做宣传,到民宿住下来的游客也会被推荐到景区游玩。”太湖源景区负责人周静秋说,不只是白沙村,太湖源镇519家农家乐与民宿经营者都是景区的合作伙伴,“大家互相支持,共享资源,共享收益。”

自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推行后,临安通过成立“新农人”联合会,吸引近600名新乡贤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在於潜镇绍鲁村,凭借着对农业的喜爱,80后韩华文毅然返乡,打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乡村、更加智慧化的家庭农场。在150亩土地上,近百种蔬果茁壮生长,黄桃、桑葚、无花果等更是畅销全国。

将美丽生态转化成美丽经济,是临安乡村旅游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临安还大力发展智慧乡村旅游,打造天目村落、天目山宝等“天目”系列农业农村区域公共品牌。截至2021年11月底,临安全区与运营商合作的村落景区共19家,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村民收入增加257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4708万元。

匠心筑城

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近日,临安区成功入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成为杭州地区唯一入选的区县。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临安区在数字乡村上的积极探索。

“天目清廉乡村”平台规范基层权力运行,“防灾天目”应用场景科学防控地质灾害……2021年以来,临安区秉持数字化、市场化、系统化“三化”协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原则,全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临安长三角走廊(体味幸福临安打造富民安区)(3)

以“共享法庭”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作为“共享法庭”的发源地,临安实现村社全覆盖,推动网上立案、线上调解、在线开庭等功能延伸至最基层,实现司法服务、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零距离”。2021年,临安全区329家“共享法庭”参与调解各类纠纷2122件,成功847件;开展庭审直播等法治教育30余次,受众达13万余人次。

以“微权力”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临安在“天目清廉乡村”平台公开村级财务、村级工程、资产资源、民生补助、农民建房等内容,实现“监管无盲区、流程全留痕、风险有预警、公开阳光化”。2021年以来,通过平台开展民主决策监督3804次、村级财务监督4152次,报告疑似问题223起。

一直以来,农房管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临安区创新推出“农房建设管理平台”,经过多年的迭代升级,平台已实现从申请、审批、监管、办证到房屋注销的全周期闭环管理。

以“微应急”科学防控自然灾害。临安建立“防灾天目”应急指挥平台和“临安区地质灾害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自然灾害等10个重点专网信息、1万余个视频监测、40个专业应急指挥平台全部接入,全区3441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实现信息化全覆盖。2021年以来,全区已有效避让地质灾害124起。

以“微预警”精准研判各类风险。临安全面集成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人、事、物、场所等要素,构建危化物流、瓶装液化气等七大模型,打造社会治理风险预测预警预防体系。截至目前,形成预警信息308条,化解各类风险隐患283起,成为全省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场景应用揭榜认领项目。

临安长三角走廊(体味幸福临安打造富民安区)(4)

以“微智治”实现全域智慧治理。临安全面延伸城市大脑数字乡村治理应用,打造青山湖街道“青和翼”全域智治平台,整合智慧安防、电子路长等设备,打造治理链条,实现民生问题“一键反馈”、基层执法人员人人参与。目前,已处置“民呼我为”报料3700余个,平均处置时长减少至8.7分钟,流转处置率达100%。

文化润城

擦亮“吴越文化”金名片

如果说,生态是临安最耀眼的底色,那么文化就是临安最久远的底蕴。

临安长三角走廊(体味幸福临安打造富民安区)(5)

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作为吴越国创始人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临安的根脉非吴越文化莫属。钱镠治理吴越国的数十年间,“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的治国理念,就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现如今,挖掘和弘扬吴越文化精髓,打响临安文化“金名片”,既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也是对当代城市发展的有力推进。

本次党代会期间,临安区提出全面实施“复兴千年古城”行动,推动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文化有机融合。例如,建设吴越文化展示中心、塔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和小南门区块;打通钱王陵与功臣山标志性城市轴线,打造吴越国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之成为最具临安人文辨识度的吴越文化新地标。

2021年,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临安重点建设项目。遗址公园沿“太庙山—塔山路—功臣山”轴线成“哑铃状”构建,涉及钱王祠修缮、功臣寺遗址保护展示、净土寺遗址保护展示、塔山路商业街等39个项目。

目前,太庙山区块一期已经开园;功臣山区块重点展示的功臣寺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基本完成,净土寺遗址刚刚开工;塔山路区块计划建设一条以吴越国市井民俗文化为特征内涵的步行商业街区,将在2025年12月完成项目建设;小南门区块考虑以原城南小学发掘出来的城墙遗址保护性展示为主线,依托护城河、城墙景观带等,使之成为展现临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下一步,临安还将全面加强吴越文化系统研究;办好“吴越文化节”,深入挖掘天目文化、浙西民俗文化内涵;加快推进天目窑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深化昌化“8300”文化体验中心建设,加强与西泠印社长期战略合作,使吴越钱王文化与天目文化、浙西民俗文化交相辉映,进一步提升临安经典文化对杭州乃至长三角的辐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