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之前认证的是历史领域作者,已经通过了考核期,但这期间,自己辛辛苦苦码出来三篇关于近代史(五四之后)的文章却被删除,说不适合收录,而且被删除,连我自己都没法看到,更没能保存这些文字。心里面有些不舒服,决心不再趟历史领域这趟浑水了,还是搞我的老本行--教育领域吧,我辈不是能谈论历史的人,也更不想再谈现实,就把当下的历史教学研究搞好吧。

小编今天开始就专门为高考考生服务了。西瓜视频和头条文章都一样,不再涉及其它。好吧,闲话少说,开始第一单元的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知识点统计

高考历史考查知识点细目总结与反思:高考历史考查知识点细目总结(1)

高考历史考查知识点细目总结与反思:高考历史考查知识点细目总结(2)

二、规律和趋势总结

从以上表格统计,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个规律:

第一, 考查内容有两个重点: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对后世政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影响;历代王朝历代王朝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主要影响。

第二,考查时间段上以商周和从汉到元为主。

第三,考试赋分上,最近几年全国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频率非常高,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一道试题,.在赋分上基本上都是4 分,但个别年份赋分较高。

第四,题型难度上:近几年本专题的命题均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极少出现;在难度上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有一些题目偏难。

第五,命题特点:引用新材料或设置新情境进行考查;材料以文字叙述型为主;以能力立意为主,设问角度较新。

因此,本专题的内容也就成为高考中高频考点,我们复习的时候也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复习。

三、本专题知识结构构建

高考历史考查知识点细目总结与反思:高考历史考查知识点细目总结(3)

具体的知识结构,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个整体知识结构图中,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高考中并非简单的照搬教材,但体现出的两对矛盾和两个规律需要牢记:

两对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两个趋势:中央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皇帝不断通过分化相权,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在复习中牢牢掌握这两点,对于我们答题有极大的帮助。

五、几组易混知识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反映的是分封制还是宗法制。

【正确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

【错因】对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二者的异同点、

【正确理解】首先,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而唐宋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相权被分割、牵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中央集权侧重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当中央权力过大(如北宋),地方则羸弱不堪;当地方权力过大(如唐末),国家则陷于分裂和动荡。

3.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4.汉代的刺史与宋代的通判

【错因】对二者的地位掌握不准确,不清楚二者与监察对象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汉代的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当时汉朝维护国家统一、注重对地方官员监察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汉代的刺史权力和地位低于郡守,但却代表中央巡查地方,而且直接向皇帝汇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上下贯通、预防和惩治腐败。北宋监察地方的行政官员是通判,其官阶地位低于知州,但却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直接对中央负责,因此通判与刺史同样具有“位卑而权重”的特点。

5.唐朝的中书省,元朝的中书省与行中书省

【错因】淆这几个概念。

【正确理解】唐朝中书省是三省六部中掌管草拟政令的机构,其职能是参与决策。元朝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今冀、晋、鲁等地区)。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好了,这个专题的主要复习点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掌握基本知识,牢记基本知识始终是大家要注意的重点,我们复习备考绝对不能做无本之木,纯粹去走什么解题方法的捷径,那样或许某次考试能够投机成功,但不可能在高考中成功的。

请多关注我,在本人西瓜视频中有高考解题知识的视频哦!

,